張倩
[提要] 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也阻礙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社會經濟生活的主體,各行各業的企業更應該盡到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像石油和天然氣產業這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物排放,對自然環境產生重要影響的重污染行業。而石油和天然氣企業的生產對象又是不可再生的油氣資源,其特殊的生產過程增加了其在會計信息披露中的難度。本文通過探討我國石油天然氣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重污染;石油天然氣;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19日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工業企業日益壯大,環境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并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環境污染對人類生活及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不言而喻,而造成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重工企業。實際上,所有公司都需要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按照資源環境的有償使用原則,公司在進行經營分析和決策時應該考慮環境成本,計算并向外界披露公司的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也能夠幫助企業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戰略決策,有助于企業建立公司競爭優勢。因此,合規而有效的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環境治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意義
(一)歷史上多次漏油事件為我們敲響的警鐘。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連灣發生輸油管爆炸事故并引發1,500多噸石油泄漏到大連灣海域,這次事故對于大連灣的海洋生物、海水質量和生態系統產生了很大的威脅,并嚴重影響到當地的漁業、旅游業和附近居民的生活。而在事發后中石油并沒有披露石油泄漏的相關信息,相關人員一再推脫責任,公司高層對于賠償問題也是含糊其辭,影響著實惡劣。2011年6月4日,中海油渤海灣蓬萊19-3油田作業區B平臺、C平臺先后發生兩起溢油事故,但是直到6月底媒體才報道了此次事故,進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可怕的是中海油一開始宣稱海洋污染面積只有200平方公里,最終卻擴大到整整6,200平方公里!通過這些教訓,我們必須深刻意識到只有整個社會對環境會計信息重視才能促進重污染企業更真實地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形成高質量的環境信息報告,從而有效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二)實施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實施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我國嚴峻的資源環境現狀的緩解,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價值,避免嚴重的資源浪費;有利于企業培養資源保護的意識,樹立環境保護的警戒之心;有利于政府及時了解企業環保現狀,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有利于管理者提升其生產經營管理之道,綠色經營,讓公司成長為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有利于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發展潛力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分析,進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二、我國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法規不完善,企業信息披露意愿不強。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我國也意識到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規范約束了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中的環境活動,對環境保護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國卻沒有一部專門針對石化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法律規范。制定相關的資源、環境和生態的統一國家標準是一個復雜的項目,不僅要考慮我國環境的實際情況,還要符合國際標準,需要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也正是因為政府對石油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沒有出臺明確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與懲罰措施,間接導致了企業管理者無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帶來的環保績效,披露意愿不強。
(二)披露模式廣泛,內容不全面。我國油氣公司對于環境會計信息多采用非獨立、補充報告模式,沒有統一規范的披露位置與格式要求。年度財務報表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常常與財務信息合并在一起,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部分環境支出進行列示。公司披露的環境信息量雖然較大,但是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范圍依然較為集中,沒有數據化的說明公司環境費用支出與獎勵等內容。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依然無法根據列報的信息客觀地分析環境風險對于企業未來的影響,從而大大增加了相關利益風險。與此同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往往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的,只披露對自身有利的信息,例如公司生產經營對資源的耗費多少、垃圾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廢棄物的處理利用等真正內在的問題卻鮮有暴露。這樣的信息實際上質量不高,只是報表信息的模板式套用,對于了解企業環保現狀、分析企業發展潛力缺乏參考價值。
(三)對我國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不力。首先,監管主體資格不明確,究竟是什么部門負責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側重于審查財務信息披露的審計局,還是側重于環保檢查的相關政府部門,又或者是其他對接更充分、責任更直接的部門;其次,監管主體監管的依據不明確,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缺乏針對性,這些方面都會導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不力,也間接導致油氣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出現問題。試問,如果在企業眼里政府根本不關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與否,披露內容的好壞,真實性也沒有嚴格要求,它們又怎么會用心對待環境信息披露問題,形成高質量的環境信息報告呢?
三、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策
(一)加強油氣企業內部的環境會計信息審計。內審部門應當監督環保資金使用途徑與渠道,對賬務處理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核實。對于負責環境會計的相關人員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與獎懲機制,嚴格監督其披露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目前,主要強調內審人員對環境管理體系的監管,并對環境保護的相關程序做出實際評價。內部審計部門需要企業自身對環境治理資金投入及執行環境政策和目標跟進,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合理合規的修正。
(二)明確企業環境會計描述性信息披露,細化可核算性信息披露。石油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分為描述性信息和可核算性的信息,描述性的信息指不能以貨幣或者貨幣等價物核算的與環境有關的其他信息,主要是文字性說明,各個石油企業完全按照自身意愿披露描述性信息,缺乏完整性與全面性。如果按照企業的規模把石油企業劃分等級,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披露描述性信息時可以按等級要求,按照企業市值劃分石油企業等級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辦法。可核算性信息披露的內容太單薄,僅有環保項目投入、政府補貼、環保支出和專項儲備安全生產基金等項,對于具體的環境方面的固定資產、應收賬款、應交稅費等方面均沒有具體信息,要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就要在披露內容上做大量的補充。例如,其他應收款項目就要包含具體的應收環境治理款和應收環境破壞賠償款,其他應付款項目中應付環境治理款、應付罰款、應付排污處理費等項目是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環境保護情況的重要事項,應該在報表附注中單獨列示。
(三)建立針對油氣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會計準則制度與審計準則規范。想要進一步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僅僅依賴企業自身是遠遠不夠的,外部的約束與監督也是關鍵因素。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這方面的會計準則,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針對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要明確環境會計各要素的確認條件,對于環境成本的確認計量制定出相應的方法;其次,環境成本可靠性需要得到外部憑證的證明。例如,企業購買環保設備要以完稅發票作為證明,排放“三廢”產生的后續支出要明確方向;最后,應該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環境會計信息評估的準確性。同時,為了提高環境審計的質量,推進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應該建立健全環境會計信息審計規范準則。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永臣.企業環境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趙麗萍,孫叢瑋,周宜洲.基于社會責任報告書的環境信息披露問題探討——以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經濟師,2011.
[3]沈陽,劉婷婷.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因素——基于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實證分析[J].經營與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