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
核心提示:既然是長期投資,就不應該太注重當下的熱錢流向,最好能夠展望未來十年的經濟特征與經濟格局。
當前廣義貨幣規模(M2)已經達到151萬億(截至2016年9月末),貨幣規模的增長速度遠超GDP。我估算,今后五年M2還將維持10%以上的增速,“資產荒”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持有貨幣的風險依然很大。那么,應該把錢放到哪類資產上去呢?可以從資產的配置、估值、稀缺性、成長性和投資者的投機偏好五個維度來選擇資產。
首先,看居民家庭的資產配置結構。目前房產的配置,大約要占到居民家庭總資產的65%左右,顯然過高了;儲蓄大約為18%,也是太高了;銀行理財加信托和保險產品超過10%;權益類相關資產仍然偏低,大約只有4%左右;外匯資產只有1.6%。因此,換匯是第一考慮的選擇。一個全球貨幣量第一大國,居民的資產配置一定要有一定比例的外幣資產。美國、歐盟、日本等貨幣規模遠不如中國,但當地居民配置的外幣資產都占一定比例。此外,股票及證券基金的配置也應該進一步增加。
其次,看各類資產的估值水平??傮w看,無論是國內房地產還是A股,估值水平都不低,這是我一貫的觀點,也符合資產荒的邏輯——既然資產都短缺了,那么資產就不會便宜。不過,海外資產的價格相對便宜。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2016年前三季度成為全球海外并購額第一的國家,且并購規模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水平。
此外,黃金的價格相對低估,因為國際、國內的金價基本一致。所以,它是比較罕見的未被高估的資產,且可以抵御人民幣貶值風險。
第三是如何去理解稀缺性。稀缺至少是由兩種原因造成的,一是自然形成的原因,如緬甸的翡翠,隨著收藏量的不斷增加,現在越來越稀缺了。又如,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生產,它作為國內第一品牌的白酒,自然也是稀缺的。
導致稀缺的另一個原因是人為造成的,即管制引發短缺,如對土地的管制導致一二線城市住宅用地不足。股票的發行同樣也是受管制的,其目的是為了維持市場穩定。在這一背景下,“殼”成為資源,小市值股票因稀缺而備受追捧,長期收益率也很高。
第四主要是指企業的成長性如何。如新興產業的成長性很好,所以股價的漲幅也會超過周期股,創業板的走勢長期強于主板。不過,A股市場的成長性股票也存在估值普遍偏高的問題 ,不妨去挖掘新三板中的成長股。
第五是指投資者在不同時期對投資品的偏好會有所不同,主要看熱錢往哪里流。如目前熱錢都流向樓市,投機偏好也在樓市。但熱錢流入樓市還能持續多久,還會集中在哪些城市,是決定樓市是否還值得投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未來進一步通脹,則周期股、大宗商品、黃金等會有良好表現,但對樓市和債市不利。但目前看,通脹似乎還遠,全球經濟下行的勢頭仍在延續。
既然是長期投資,就不應該太注重當下的熱錢流向,最好能夠展望未來十年的經濟特征與經濟格局。如前所述,跟風是很難賺到大錢的。只有做到與眾不同,甘于承受不被認可的寂寞和煎熬,才有可能獲得高回報。(支點雜志2016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