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
核心提示:不少人說深圳城市歷史很短,是“文化沙漠”。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沒有傳統文化的羈絆,反而更容易孕育出天馬行空的創意。
實習生 陳旦紅
如今,若還有人說深圳是“文化沙漠”,那他或許沒去過深圳,抑或只是匆匆而過。
35年來,深圳文創產業從無到有,逐漸壯大,去年產業增加值達1757億元,占全市GDP1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11月12-13日,以深圳文創企業為主的珠三角地區企業家考察團來到湖北考察洽談,在武漢、荊州等地參觀了武漢軟件新城、武漢創意天地、181文化創意產業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項目。
圍繞湖北如何學習深圳的發展經驗、做大做強文創產業這一話題,《支點》記者跟蹤采訪了考察團的相關成員。
深圳秘訣:敢于開拓創新
《支點》:深圳文創產業是怎樣迅速發展起來的?
李洛冰:最重要的原因是敢于開拓創新。不少人說深圳城市歷史很短,是“文化沙漠”。但凡事都有兩面性,沒有傳統文化羈絆,反而更容易孕育出天馬行空的創意。目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是深圳的基本社會共識,而深圳整座城市基因里有最為濃厚的創意理念與創新氣質。
在深圳,95%以上的文創公司是民營企業。它們不像國企背靠大樹、資源豐富,所有決策都要自己承擔——既要考慮創意,又要考慮成本、回報。這種壓力,倒逼他們培育核心競爭力。
另一方面,文創產業的崛起也得益于產業協會的推動。產業協會往往在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企業與外地政企之間發揮著溝通的橋梁作用,能推動當地企業在同一平臺上集中。
以福田文創協會為例,我們和國內很多地市結成了產業聯盟,有不少會員的項目已在全國落地生根。目前,我們正立足于打造一個文商智慧平臺,包括建立文化產業戰略發展專家委員會、東方神洛文化產業研究院等機構,進一步為會員做好服務。
方翀:我認為深圳文創產業的崛起,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上世紀90年代,深圳是一個遍布工廠的工業城市,但隨著人力資源成本上升,不少工廠不得不轉移或關停。因文創行業創業成本相對較低,于是大量人才紛紛涌入這一領域打拼,產業迅速發展。
《支點》:一個產業的興起,當地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深圳是怎樣處理企業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的?
李洛冰:深圳一直高度重視文創產業,將之視為城市軟實力和城市名片。早在200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便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定》。2011年,深圳頒布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規劃》。
此外,深圳政府部門不會過多“打攪”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企業也不會把政府官員當成高不可攀的領導,而是相互協作的事業伙伴。
舉個例子,政府領導想去某個企業調研,企業如果沒有時間接待可婉拒,而不是把一切工作放下來,根據領導的時間來安排企業工作。
此外,有些企業明知道自己符合政府資金補貼條件,也不會主動申請。為什么?企業要得到政府資金補貼,往往要提供很多材料,手續也很復雜。在這些企業看來,與得到補貼相比,增加這么多額外工作不是件劃算的事。
為湖北“支招”:在傳統基礎上加點創新
《支點》:湖北與深圳在文創產業方面,有哪些合作空間?
李洛冰:去年來湖北考察時,覺得這里的文創產業還在蓄勢待發,而今年已有了不少發展成果。比如武漢創意天地的創新文化業態讓我印象深刻。
我認為,湖北可根據當地實際,引進深圳的優質文創企業,將深圳的“文化+市場、文化+創意、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優勢與當地的傳統文化結合,促進湖北文創行業的交融和發展。
此外,招商需要立足當地資源,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當地的文創企業和品牌。我們在異地項目落地中采取了導師制策略,由深圳文創領軍企業組成品牌培訓的導師團,對異地企業或創客進行輔導,同時也會有資本注入,解決當地企業融資難題,輔導企業在新三板和主板上市。
當然,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一定周期和其他主客觀因素,但如果政府、協會、兩地企業四方合力,我想這也是不難的。
《支點》:湖北在文創產業發展方面,還有哪些潛力可供挖掘?
李洛冰:湖北可以做很多基于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及創新。
舉個例子,“虎座鳥架鼓”是楚文化的象征。過去,我們做成很多擺件,放在旅游紀念館和商場里銷售。
很多人即便買回家,也常常忘了它叫什么名字,因為人們通常把注明了名稱和產地的說明書放在包裝盒里,而不會擺在桌上。如果在其背面簡單說明名稱、產地、典故,這不也是一種文化傳播嗎?
除觀賞外,文創產品還應有實用價值。如果將“虎座鳥架鼓”背面做成鐘,打開后里面一面是鏡子、一面是照片,那不是很美嗎?繼續想象,如果將鼓的功能和聲音保留,用智能手機將它和手機鬧鈴綁定在一起,也非常有創意。
在傳統基礎上加點創新思路,也能延續到其它產品中。比如關公雕像,也可用青銅、陶瓷材質,甚至可把關公圖案與鐘表、光電、互聯網結合起來。
高智勇:湖北歷史悠久,自然資源、人才資源非常豐富,每個角落都可挖掘出很好的素材。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在傳統基礎上加點創新,第二是讓文創產業成果更加生活化,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方翀:發展文創產業,產業平臺能起到聚合效應,并為創新創業提供最佳的孵化作用。建議湖北通過合適形式創造符合自身需求的產業平臺,將當地文化資源連成線、結成面,從而發生內部化學聚合效應。(支點雜志2016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