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一個企業幾十年持續領先,關鍵是組織要非常有活力。那么,最有活力的組織是什么樣子?《激活個體》這本書,給出了一個有活力的組織的理想狀態,即“水樣組織”——像水一樣的組織,在這個組織里,每個人習慣協同,像水一樣變換。
現在的企業組織,都有層級和結構。這樣的好處,是易于分配資源、權力和利益。比如你有10億元,你決定用這10億元來推動公司開拓10個產業,你就把組織設計成10個產業部門,1個部門1億元,完成了分配。通過結構來分配,好處是有分工和效率;壞處是一旦有了結構,就會有路徑依賴。
但是,當下的關鍵問題不在于結構優缺點的衡量,而在于技術的瞬息萬變。以前,一個新技術轉化為新產品要幾年,現在的轉化可以以天為單位:昨天你可能還在思考的問題,今天就產品化了。企業原來是有結構的,結構都是相對穩定的,穩定的結構無法匹配上快速的變化,無法匹配上極不穩定的外部變化。所以結構就會傷害你的新決定,傷害你面對變化的能力。結構和變化就形成悖論,穩定和不穩定形成矛盾。
適者生存,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未來的組織一定是沒有結構的。
沒有結構的組織,現在被理論描述出來的是“團隊”。團隊沒有結構,典型的就是體育運動隊。例如足球隊,隊長是領導者,還是教練、守門員、前衛?誰都是,又誰都不是。在球往前攻的時候,前半場的前鋒就是領導人,他決定怎么踢;球到了球門,守門員就是領導者,所有人都得服從他,尤其是罰球時,守門員告訴隊員站哪兒,就得站哪兒;一旦進入比賽場地,就是隊長組織全場,中場協調;一旦離開球場,就是教練說了算。這就是標準的團隊,沒有結構。
在我的認知里,最接近這種組織理想狀態的國內企業是華為。其實華為最成功的就是組織能力。華為一直在打破組織慣性,現在連一個固定的總裁都沒有,只有輪值CEO,華為怕大家固化、僵化,所以把傳統管理崗位都打破了。
標準團隊通常有12人左右,規模很小。大規模組織要像團隊一樣靈活多變很難,但相信也可以做到沒有結構。我理解的組織,不是用來掌控或者管理人的,一個好的組織提供發展和創造價值的可能。
中國企業比較相信領導者,不太相信組織。優秀的企業都是不再相信領導,轉而相信組織,所以企業的能量無限大。因為領導者成功二十年之后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就是為什么在組織結構設計中一定要有輪崗。
在華為高管團隊開會的時候,任何人都可以向任正非開炮,他很謙虛地接受。新希望六和也在往這個方向推:誰負責,誰權大,而不是因為你是總裁或者副總裁;然后協同最重要,不是命令最重要。
“水樣組織”的成熟形態還沒有真正產生,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性。人要完全把“自己”打掉,才能有一個像水一樣的組織、開放合作的組織,所以很難。
比較貼近水樣組織形態的是3M公司。3M開發了6萬多種高品質產品,員工可以用15%的上班時間做任何與工作無關但可以激發創意的事情。一旦有了創意,其產品創意小組有非常大的自主權,由各種專門人才專職共同參與,任務無限期,自愿加入。如果失敗,沒有任何懲罰,如果成功,會獲得很大的獎勵。
通用電氣的杰克·韋爾奇推出無邊界管理,就是想完全打破結構。只要這一件事你能干,就交給你,即使在管理權限上你本來不管這事。韋爾奇的想法,是將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障礙全部消除,工程、生產、營銷以及其他部門之間能夠自由流通、完全透明。他希望以此解決生產的柔性化和機械化之間的矛盾。
往水樣組織的方向走,要從管理團隊開始。核心管理團隊首先變成真正的團隊,有角色不要有結構,高管團隊先實現決策多元,在A的問題上你得聽我的,在B的問題上我聽你的。把高管團隊往“水樣組織”方向推進了,才有機會往下推,達到組織整體的理想狀態。
華為高管團隊成員為責任而組成,因需要變動,對自己的責任負責。高管團隊成員責任感越強,向更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水樣組織”變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為有足夠的責任感,一個普通人都能夠超越自己,創造奇跡。更重要的是,責任感存在于人類的天性之中,甚至連動物都有責任感,這是生命的內在要素。只要把責任感激發出來,“水樣組織”的到來就在不遠處。
企業家推薦
管理不是命令而是激發
推薦人:蔡曉東
湖北電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工業時代到互聯時代的轉變,關鍵的一點就是個體的強化。身處一個百花齊放的網絡時代,一個成功的企業對于優秀人才的調配,單純地套用原有工業管理的經驗模式,而不遵循市場規律,勢必會逐漸僵化。而個體價值的放大,則會帶給企業無限的可能。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權威性就是成就。”這個對于管理的核心定義在于驗證和成果,即實踐出真知。
企業初創階段,從企業組織構架、管理制度的建立,細節會比較繁瑣。初創員工需具備強烈的責任心去支撐企業起步階段的細小事務,對于每個細節的追求不能隨心所為。這一點上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個人認為獎勤罰懶是必要的,同時對于特殊情況也要充分尊重員工個體的創造性。
在孵育發展階段,公司平臺的開放協同性也對整個公司發展至關重要。每個員工對于問題處理方式的差異如不從根本上達到統一,時間長了,很大程度上會對公司整體戰略方向產生分歧。對此,領導者的行為示范和成果激勵的執行,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作為一個管理的“小學生”,很多潛在問題的解決都會影響整個局勢的變化,如企業文化培養、薪資體系變革、市場需求導向等等。當我不得不面對這一切時,才真正認識到這一切的本質——管理在公司體系中的作用從來都不只是去限制,而是去激發,去認同,去實現。當一切都有了,管理也就化于無形了。(支點雜志2016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