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潔
物理學科知識嚴密,概念規律較為抽象,加之我校學生又來自農村,受家庭和環境影響出現了一些學習難以入門、成績落后的學困生。尤其是近幾年,學生升入初三后,學生物理成績兩極分化極為嚴重,學困生的成績簡直是慘不忍睹,給初三的物理教學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要想提高初三物理教學質量,必須轉化這部分學困生。如何轉化學困生,首先必須了解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我認為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習品質差。學習品質一般指學習的認真,踏實、勤奮、自覺的創造過程。學習品質是決定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呈現出一種不穩定的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不穩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由于長期遭受挫折和失敗,使他們心理上形成了物理難學的思維定勢。升入初三后繼續學習就感到更困難,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學。甚至有一些學生產生了厭惡心理,從而產生了自卑和應付心理,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在學習上就出現了一個惡性循環。
2、學困生往往缺乏學習物理的自信。長期的成績落后,致使部分學困生產生輕視自己的消極情緒,覺得自己被人瞧不起,怕見老師和同學,意志較為消沉。缺乏了足夠的自信,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到較大的影響。
3、學習習慣的不良。
(1)課前不預習,思考問題沒有持久性。沒有耐心。老師布置作業時,大部分學困生都不想做作業,或者不通過自己思考而直接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這就造成不思考問題的壞習慣;
(2)學困生對待一些問題態度不端正。比如:書寫潦草、粗心大意、考完試不檢查,心思不放在學習上。
4、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需要一定的方法與策略。初中物理學困生基本上沒有學習計劃,整天無所事事。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懂得改變學習方法,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自我調節能力很差,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學習過程中只重視對一些概念、規律和公式的"死記硬背",并把這種"死記硬背"帶到以后的學習中來。所以,這些學生根本無法理解這些內容,更不用說自己去解題了。
學好初中物理,學會觀察和實驗是最關鍵和最基礎的技能,這里的實驗不但是教師在實驗課上要求學生動手完成的實驗,而且要求在學習過程中怎樣發現問題、用實驗解決問題。這就是科學實驗探究性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在物理實驗課堂上,有些學生喜歡動手做實驗,有些學生既不觀察實驗,也不動手實驗。雖然說并不是所有的初中物理學困生都不喜歡做實驗,但確實存在一部分學困生與不喜歡動手做實驗有關。學困生參與意識較弱,在上實驗課時大部分都是旁觀者,只看同組的其他同學動手做實驗,而自己不動手,不愿參與探究過程。這些學生一般只對物理現象感興趣,但對通過觀察、歸納概括出物理規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不能引起重視,。這種心理防礙了學生形成知識系統結構,同時,沒有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結論終究不會形成牢固的知識,因而在使用知識時往往會出現“知識脫節”現象。
5、教師的教法欠妥引發學困生的產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教學困難,一方面,教師對教材把握不準或者沒有吃透教材,使得知識的出現程序混亂,讓學生難以理解;另一方面教師沒有仔細研究教法或是教法陳舊、單一,課堂上缺乏活力,滿堂灌輸。在新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勢,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促進物理學困生發展的有效途徑
1、第一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物理課堂教學是一個學習知識、探究方法、啟迪思維的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師生感情的相互作用會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喜歡某一門課程是因為對這位任課教師印象好,喜歡這位任課教師;教師對學生耐心教育,無微不至的熱情關懷,使學生感動,隨之對他擔任的課程產生興趣;教師知識淵博,工作態度認真,得到學生的尊重,能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教師和藹可親,師生關系密切,學生就愛學他教的課。所以,教師要關愛、尊重每一位學生,加大對“學困生”的感情投資與精力,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要將博大的愛心傾注給學困生,精心為他們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師對學困生的信任、尊重是具體的,必須通過師愛來體現和支持,教師真心實意地到學困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在課上,教師要以敏銳的洞察力,觀察學困生的情緒變化,迅速地通過自己的語言、手勢、眼神傳遞出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課外,教師要主動地多與學困生接觸,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誠懇地征求他們對教學的建議,經常問問:老師講課快不快?聽課有沒有困難?作業有沒有問題?有什么需要老師幫助?這樣才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就會對教師產生信賴感、親近感,由對教師的愛轉化為對教師所教學科的愛,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2、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重建他們的自信心。作為學困生,他們非??释蠋熀屯瑢W們能發現、理解和尊重他們。因此,每節物理課,我關注最多的要算那幾個學困生,看到他們能舉手回答問題,心里就特別高興。作為老師,我們應尊重他們,用耐心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降低要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消除自卑感,重建自信心。
學困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比較弱。教師可通過小組討論、互相評價、互相反饋、互相激勵、互幫互學、互為師生等合作互動的活動來使學困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借鑒優生的策略。在合作小組內部要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落實任務與責任。避免學習好的學生包辦的現象,增強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開展學習經驗交流的活動。讓學生看到他人的長處,也努力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增強自信心。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學困生的信心,讓他們嘗到成功的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在考試前應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認識。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用耐心去關注學困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大多學困生往往反彈性較強,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上課老師剛剛表揚他聽課認真,沒過幾分鐘他又和同學說閑話去了,作業今天寫,明天可能不寫。這樣,我們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反復抓、抓反復,甚至經常抓、抓經常,不時地去發現、去提醒、去引導。要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學困生,對他們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學困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對那些不良的表現要及時給予否定,減少其出現機會,直到它杜絕為止。對某些方面表現突出要及時給予表揚,并創造條件,促使其重復出現,直到形成習慣;還有,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之一。激發學生興趣,可以產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學生學習成績差,除了習慣差外,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對該學科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睂W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學以致用??梢?,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物理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方面增加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特別要關注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情感,情緒因素,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做為教師應盡量創設寬松、活躍、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我用現象明顯、直觀的演示實驗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例如,講“慣性”一節時,教師把一個漂亮精致的花瓶放在桌子邊緣,底部壓一張紙條,然后教師表現出很擔心的樣子,當教師用力快速收取紙條后,花瓶仍在原位,學生會感到驚奇。這時老師讓學生把他們桌上的文具盒、筆帽等放在一張薄紙條上,照老師的方法做,學生會很有興趣的做。待學生做完后,老師提問:為什么快速抽取紙條,花瓶不會落在地面上呢?這樣進一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慣性這節課的學習就會興致勃勃。
教學中,我以一些新奇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能用筷子提米,用紙杯能燒開水嗎?等小實驗,充分讓學生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再以適當的點撥指導。出人意料的結果使學生感到驚奇,從而激發對新知識的渴望。
初中學科較多,任務繁重,為了不讓學困生整天在作業堆里疲于奔命,為了利于學困生保持興趣,樂于學習,有時間、有空間,我覺得應該把作業量限制在適當的范圍內。這樣學困生不會因作業過多而喪失學習興趣,同時對自己能完成作業甚感欣慰和自豪。布置作業時盡量做到:①“少”——作業少,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②“精”——作業內容精,在降低難度的基礎上,每次作業都要精選習題,精心設計,盡量體現教學重點;③“樂”——學困生每天能完成作業,不怕組長查,不惹老師生氣,這時老師加以表揚鼓勵“你今天能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明天你將能干好一件工作,你真棒!”使他們每天有一種我能行的體驗,不斷的認可,長此以往,使學困生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狀態。
5、優化教法、學法,提高學困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提高課堂效率必須基于學生主動參與,尤其是要讓學困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的優化是關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制造懸念。心理學認為“好奇”是每位中學生的心理共性。學困生表現更為突出?!捌妗笨蓡酒鹚麄兊呐d趣,引發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教師要經常在走上講臺的同時,把演示實驗器材放在講臺上,他們看見了這些新奇的“東西”,會把注意力就集中在這些“東西”上。在講授課時,先給學生制造一些懸念,讓他們帶著這些懸念聽教師講解。為了釋疑不得不聽老師從頭分析。例如,為什么苗田灌水能防霜凍?為什么人觸電會有生命危險,而鳥落在高壓線上卻安然無恙?類似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就會深深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積極探索的興趣。再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并倒過來,發現水并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演示后再讓學生演示驗證,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這樣就會使他們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其次,每個人都有“表現欲”,參與可以讓學困生揚長避短、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故在備課時,總要先考慮他們各自的特點,本節課他們應扮演哪個角色,讓一些平時常被冷落的學困生有機會表現自己,同時讓其他同學感受到物理學科趣味性。如在講授“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之間的關系”時,讓同學們拿一根一端削尖而另一端較平的鉛筆,左右手擠壓筆的兩端,并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通過學生自己感受實驗效果。
從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又常被忽視的現象中引入課堂。舉例說明時,又從我們身邊的事物加以印證。一般情況下學困生動手能力較強,常在家里七弄八湊,甚至家用電器等常被拆開,他們雖不懂其中的物理知識,可他們好奇、好動、好玩。這些正是物理老師轉化學困生的突破點。在講生活用電一節時,可以組織了一節課外活動,讓全體學困生跟“電工”見習一天,這不僅使他們掌握知識點,還領悟到學習的重要意義。最后,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人漁”。紀律上學習上的學困生,大多數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妥當的問題。我們都應給予耐心教育與指導,給鑰匙、教學法。常深入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尋找機會指出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排憂解難,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在學法上,根據學困生的年齡特征、智力水平和原有知識的掌握程度,采取切合實際的學法指導。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我們教師常指導他們以書中的話對照身旁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由理性到感性,再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為克服學困易忘易錯的弱點,讓他們感到學物理有趣、好學。
總的來說,對待學困生的優點,我們要用“放大鏡”;對待學困生的缺點,要用“縮小鏡”,真正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困生。用我們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困生的興趣、激情,贏得學困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讓我們致力于探索、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使學困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每個物理教師要有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素質教育的全體性要求教師要對每個學生負責,使每一個學生的素質不斷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