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
【摘 要】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師要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采用拋錨性教學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辯論等競賽活動,采用信息反饋監控的策略,反饋學生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新課改 教學策略
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運用講解、板書和媒介作為教學手段和策略,讓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向學生講解知識,學生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新課程改革突出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一談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教學策略就是教師為了最大化地實現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過程所采用的謀劃和相關的重要措施。教學策略是教學理念下的教學行為。教師要運用多種形式、豐富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
一、 設置疑問
歷史學科讓學生感覺知識很陌生,缺少興趣,加上過去人們認為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所以對歷史缺乏興趣,不夠重視。教師可以設置啟發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運用探究性教學,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高中生好勝心強,好奇心強,教師要精心設計疑問,鼓勵學生思考、質疑,教師經常問問學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在思考和碰撞中更加活躍,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所以,教師設計疑問性的問題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幫助學生形成樂于思考的好品質。
二、 采用拋錨性教學方式
教師可以創新教學的模式,采用拋錨式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將知識拋錨在問題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錨是支撐課程和教學實施的支撐物,可以是故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錨的呈現方式可以是講故事,參與扮演角色,師生繪制圖畫等。
三、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辯論等競賽活動
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小組學習法就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合作活動,按照課題或者興趣、學習目標分組,5~6人一組,考慮個體差異,照顧到差生。小組學習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要求組內成員自由交流意見。在討論中,培養學習合作學習的態度,培養學生尊重、合作、主動分配和承擔角色。教師要讓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相互啟發,小組組長記錄情況代表小組發言。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按照專題將小組分成正反方進行辯論等活動,讓問題更清楚明了,讓學生更清楚了解。教師還可以開展有趣的活動,例如開展猜謎語打歷史故事和歷史事件等智力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鞏固知識,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落地。
四、 采用信息反饋監控的策略
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活動狀況,及時有針對性地做指導,并建立信息反饋監控系統,根據信息反饋及時調控。
(一) 重視課堂提問,重視作業練習
教師要重視課堂提問和小練習。及時反饋信息、實時監控有很多優點,信息傳遞快,運用提問和作業不用像考試那樣增加學生心理負擔,利于學生思考、回答,學生渴望得到教師指導,早點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要根據計劃,根據歷史事件發展線索,經常進行提問和練習,考查學生,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學生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
(二) 科學客觀考查,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個方法有評定、反饋、預測和激勵的作用,能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為了客觀考查、科學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可以有這樣三個措施。
1. 小步進取。每當教師向學生講解知識后,就要及時確定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達到教學目標。這樣讓學生吸收消化新的知識,也能產生學習的快樂感和幸福感。
2. 容忍失敗。學生學習上遇到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不能保證每次學生考試都能成功,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焦慮情緒。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允許學生自主取舍學習成績。就是說一個學期當中,學生可以選擇幾次測試成績不記入總分,幫助學生自己選擇,激勵學生去掉最低分,這樣保證學生自信心的增長,也保證學生相信自己是能夠成功的,失敗不必在意,下次肯定會好,樹立學習的信心。
3. 激勵前進。為了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教師要照顧到全體學生,還要激勵優秀生攻關,又要提高中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師要體現層次性,評價要科學化。教師可以在同一次測試中制定難易程度的比例,讓學生嘗試成功的滋味,但又需努力系統整理知識,鞏固知識。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這些學生繼續努力獲得更大成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緊鄰的兩次測試難度高低要相間隔下來,波浪式前進,上次測試重視基礎知識,難度偏低,下次測試就要增加一些綜合性、發展性、運用性的知識,促進學生思考,培養學生活用歷史知識的才能。教師應該運用問題情境貫穿始終,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教學,貼近學生生活,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運用信息反饋監控系統及時調控。
教學沒有定法,學習也沒有定法。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知識,也要在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