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曄
【摘要】“德不以為師”,具備優良師德是教師的第一素養。本文著眼于教師良好師德形象的塑造,結合工作實際闡述師德內涵,提出師德應包括愛崗敬業、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終身學習等內容。
【關鍵詞】教師 師德內涵
師德形象 塑造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19-02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書育人,師高為本。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求每位教師都具備這樣的素養:師品高,德高為師;師知高,學高為師;師能高,技高為師。筆者認為在這諸多素養中,師品是其核心。“無德不以為師”,具備優良師德是教師的第一素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已提出明確的規范準則,現在筆者就師德內涵進行具體闡述,并結合工作實際談談教師良好師德形象的塑造。
一、愛崗敬業,獻身教育——師德的根本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從事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最神圣的職業”。筆者從孩提時代起,就從教師媽媽身上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可敬可愛,從而報考師范學校,選擇了教師職業。26年的教師生涯給予筆者的是有苦有樂的人生,但樂遠大于苦。當筆者千方百計苦苦尋覓那些轉變學困生、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的良方妙策時,徹夜難眠備感痛苦;當他們反復重蹈時,更讓筆者感到揪心的痛。但當筆者不氣餒,用耐心、熱心、恒心感化溫暖了他們,師生心靈相通了,他們敞開心扉接受筆者了,愿意親近筆者,向筆者傾訴,把筆者當作“知心姐姐”時;當筆者看到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峰回路轉拾級而上時,筆者的快樂是永遠的。可見,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在奉獻,也同樣在汲取、成長。每天生活在孩子們中間,擁抱著天真、純潔、好奇,看到孩子們在茁壯成長,筆者會由衷地高興,產生一種強烈的幸福感。教師職業雖然平凡,工資水平也不是很高,但近幾年來,黨和政府已經做出了很大的調控,我們的待遇在不斷改善,工資收入、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在不斷提高,“窮師餓道”的現象不復存在。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們選擇了教師職業,就要敬業愛崗,為之奉獻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二、熱愛學生,教書育人——師德的靈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圣的,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雖無血緣關系卻無私、廣泛的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體會了教師的愛,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記得多年前,筆者教一個四年級班級的語文且兼任該班班主任。剛接班時,班上不愛學習的學生面較廣,常出現欠交作業的現象。有一次竟然有十來名學生不完成作業,筆者真的生氣了,決定上午放學后把這些學生留下來補做作業。筆者陪著他們,輔導他們做作業,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后,筆者突然肚子劇痛,額頭冒汗,臉色發白。筆者捂著肚子坐在椅子上,一名學生急忙過來問:“戚老師,要不要找醫生?”其他學生也大吃一驚,紛紛說:“戚老師,您快回去吧!以后我們再也不懶了,再也不欠交作業了。”有的學生說著還哭了。筆者應允了他們。中午回家后,他們自覺補做了作業。下午上學時,一名學生主動收齊作業本交給我。筆者把這件事情在班上講了,學生都很受教育,體會到老師嚴格要求他們就是從愛他們的表現。從此,班上再沒有發生欠交作業的現象,筆者也發現這些學生學習勤奮了。這就是愛的神奇力量。
崇高神圣的師愛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感染力,如果教師真正理解學生,給予他們真摯、純潔的愛,就能使他們自尊、自愛、自強、自信,激起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產生強烈的內驅力。
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師德的魅力
教書育人,首先就是要教學生怎樣做人。那么教師本身就要懂得怎樣做人,要求自己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其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寫字漂亮的教師,他那工整端麗的板書可以成為撬開學生智慧的杠桿,給學生志得神怡的藝術享受,不少學生會刻意模仿,希望寫出與教師一樣漂亮的字;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學生也會模仿得繪聲繪色。教師的示范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因為順應了兒童喜歡模仿這一天性。在學生中處處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良好的形象、模范的行為影響教育學生的教師,他們的育人方式潤物細無聲,像一條永不枯竭的清澈小溪流淌在學生的心田。他們的育人效果也為學生認同、家長滿意、同行信服。
擔任了學校的副校長后,筆者經常巡堂檢查各個教室的班務工作。筆者發現,窗明幾凈,課桌椅擺放整齊,地面潔凈,圖書角的書擺放整齊,衛生角的清潔工具也擺放得井井有條的班級,他們教師的講臺也非常整潔,物品的擺放有條不紊,這些班級的學生一到教室就能安靜地寫作業或閱讀,他們的任課教師也往往陪在孩子身邊。但總有一些教室是另類的,乍一看,教師的講臺雜亂無章,黑板不擦,粉塵飛揚,學生在教室里亂哄哄的。筆者回到教師辦公室一看,教師辦公桌上的擺放也像他們教室的講臺那樣。在校務會上,筆者對全體教師講述了巡檢所見,不用多說,大家就心服口服,深知細節關乎教師的人格魅力呀!
四、終身學習,與時俱進——師德的升華
當今社會信息多元化,步入學習化時代。教師要想站穩講臺,就應作“長流水”。為此,業余時間,我們得靜下心品味書香,不斷汲取先哲文化思想與現代科學知識,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使自己具備較廣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盡管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幾十年都是教那幾本語文、數學課本,但我們要常教常新,融進時代的信息,不斷創新教法,善于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增強師生互動,拓展學生動手操作的空間,點燃學生心智的火焰,把學生內在的潛質最大程度地開發出來,為學生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夯實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自覺學習,不斷充實知識庫存,不斷提升自我。
筆者曾兩次聽一位教師教課文《翠鳥》,第一次聽是在三年前,她把主要的功夫都花在分析翠鳥的外形和叼魚的動作上,然后就是解釋詞語,讓學生遣詞造句。三年后,筆者再聽她教這篇課文時,感到耳目一新,她把功夫花在了聲情并茂的讀書訓練上,通過讓學生充分讀書,不少學生當堂就把描寫翠鳥外形和叼魚動作的兩段話背下來了,這樣學生就把生動、規范的語言內化吸收了。課堂上,她還增加了說的訓練,她讓小朋友扮翠鳥,老師則以“世界綠色環保組織委員”的身份采訪,這樣情境化的教學對話非常精彩,不少“翠鳥”語出驚人,聽課教師鼓掌喝彩。可見,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只有不斷學習、借鑒、刻苦鉆研,才能不斷創新教學,收獲教書育人的高效益。
總而言之,學校建設需要一支師品高的教師隊伍,良好的師德必然生成良好的教風。愛崗樂教,勇于奉獻的敬業精神;科學嚴謹,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教學風格;廉潔從教,關愛學生的師表形象;思維活躍,創造欲旺的職業修養;積極進取,永無止境的學習意識……這些品格在教師隊伍中蔚然成風,經年積淀,會成為一所學校極其寶貴的財富和資源,能源遠流長地滋潤校園里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教書育人結碩果,桃李殷紅滿天下。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