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結紅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105-02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教學手段逐漸進入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得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來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枯燥、沉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信息技術有助于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小,缺乏自控能力,在學習時,經常會出現分心、走神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促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融合在一起,形成圖文并茂、音像結合的多媒體情境。在教學中,這種動畫教學情境容易勾起學生的多感觀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愿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同時,這種圖文音像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使學生成為了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真正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提高創新能力的理想教學目標。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貪玩愛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Flash軟件,制作動畫課件,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實物圖片,讓學生比較實物的圖形特點和規律,從而了解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之間的區別,正確認識三角形、長方形和圓形,以加深學習印象,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含有傳統數學思想的精華和現代數學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歷史地發展著的。通過數學思想的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說,掌握數學思想,就是掌握數學的精髓。然而,有一些數學思想比較抽象,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數形結合、分類、集合、對應、歸納、符號化、統計、代換等數學思想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較快地掌握。像二年級階段有一類問題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多少”,這類問題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這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動態圖片——5個蘋果與8個雪梨一一對應的關系,最后得出3個雪梨沒有蘋果與它們對應了,因此蘋果比雪梨少3個。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思維發展還不成熟,而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信息技術,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方向與位置》時,讓學生把學到的方向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是教學的難點所在,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教學內容,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教學課件,讓學生直觀、具體地了解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和意義,以提高學習效率。接著,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學校的平面圖,并且標出教室、辦公室、操場、學校大門的位置,以教室為中心,讓學生指出其他場所與教室之間的位置關系。這樣通過信息技術把生活場景搬到課堂上來,有利于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四)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學生是知識的學習者和接受者,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各種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乘法、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各種計算的教學環境,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模擬購物活動,讓學生計算購買不同學習用品的價格;可以創設看電影要買票的計算情境;還可以出示體育館場景,讓學生根據座位統計觀看人數等。如果教師善于創設一系列的運算情境,就能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