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鈴靜
【摘要】本文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利用多媒體創設了動畫情境、生活情境、變式情境、練習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關鍵詞】多媒體 情境 興趣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106-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并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結合課標的這一理念,一線教師在備課時為了能創設出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富有特色、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可謂是絞盡腦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效果卻難以如人意。那么,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現筆者擬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些做法。
一、創設動畫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動畫情境是以兒童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主體和空間造型的過程,具有表現孩子個性張揚、獨特創造性,以及視覺沖擊性強的特點。因為它與學生的年齡需求的本質特點相符,所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非常容易被動畫的童真情境吸引。筆者認為,根據課堂教學各環節的需要,在課中合理地設計動畫情境,非常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動畫片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教師如果能適時地投其所好,靈活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認識周長》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邊線的初步認識,筆者結合多媒體Flash動畫的形式,創設了一個“小螞蟻沿著一片樹葉的邊走一圈”的情境。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并在充滿童真童趣、興趣盎然的氛圍里認識了邊線,初步感知了周長。接下來,在筆者創設的“指一指各種不規則物體邊線”動畫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準而快地指出來……如此情境,因為有形象的情節,有多媒體課件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激發,在孩子們心中,冷冰冰的、抽象的數學活了起來,學數學已不再是無聊的過程。帶著這種內發的驅動力,學生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了進一步學習周長的興趣。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求知欲
提到數學,人們會很自然地和“抽象”兩個字聯系起來,并且有很多人認為學習數學只是因為它是一門必考的學科而已。這樣的觀念由來已久,雖屬不正確的一種常識,卻使得許多人對數學“敬而遠之”。201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總目標第2點提出:通過義務教育的數學學習,學生能體會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根據這一目標要求,教師應創設生活化情境,使現實生活的數學現象走進孩子們的視野,同時把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數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快樂。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這一點呢?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呈現了各種樣式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禮品盒的圖片,并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通過PPT呈現了學生熟悉的包裝禮品盒的過程。當置身于自己熟知的生活情境時,學生們體會到了學習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從而激發了求知欲和好奇心。為了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達到更進一步的效果,在解決了上述問題后,筆者又利用多媒體出示了生活中的布衣柜、長方體花燈(上、下無底形狀)、正方體的藥盒上的包裝紙等圖片,讓學生在觀察圖片中感悟到長方形或正方形的表面積會有許多特殊的情況,解決問題時必須根據實際需要確定需求出幾個面的面積。這樣的情境呈現,使知識從表象上升到了運用的層面,不言自明,不僅比傳統的講解簡單、易懂,也解決了出示實物所受到種種客觀因素限制的問題。層層遞進的設計,喚醒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強烈意識。
三、創設變式情境,打造高效課堂
“變式情境”是指通過變更原有情境非本質信息的特征,以新式的、通俗易懂的有趣情境代替,突出所學內容的本質特征而采取的一種學習形式。眾所周知,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受到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難以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此時,如果教師能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調整教學設計,恰當采用變式情境,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中課本的主題圖是胡蘿卜、紅蘿卜、白蘿卜之間的數量對比。由于對各類蘿卜的認知經驗有限,學生既容易混淆,又讀得拗口,在認識倍數時,甚至會有少部分學生表述不清楚。因此,在設計課堂應用練習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當下熱播的動畫片《熊出沒》,先從多媒體中獲取了熊、松鼠、蜜蜂等視頻片段后,提出問題:如果把熊大、熊二兩只熊看作一份,蜜蜂的只數是這樣的幾份?你能圈一圈嗎?松鼠有幾個……通過有趣的變式情境,不斷改變所比較的2個量的數量。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生能方便快捷地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判斷等方式鞏固理解了倍數的含義。同時,通過變式情境,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碰撞,在認知的沖突中認識到了倍的本質是兩個數量在相互比較。
課堂情境資源的呈現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只有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以學定教,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的功能進行情境變式設計,盡量把學習的重難點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的,從而既節省時間,降低知識難度的門檻,也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一旦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促成高效課堂就不再是難事。
四、創設練習情境,提高運用能力
練習是為了把學習知識和生活應用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綜合品質,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數學探究活動盡量與生活中的實際相聯系的教學理念。在數學幾何圖形練習中,有很多是依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完成的,然而,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和生活經驗等因素的限制,空間想象能力還很欠缺,無法達到預定的學習效果。此時利用多媒體創設空間想象情境,提高小學生的運用能力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分類》時,練習的最后環節筆者用課件設計了一個“猜角游戲”。當露出三角形一個銳角的時候,學生的意見分歧很大,出現了相互辯論,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場面……筆者適時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不同的直觀的三角形,依次來驗證大家的猜想和質疑。孩子們在有趣的配樂聲中,通過觀察、對比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提高了綜合想象能力,之前的疑惑也自然而然地解開了。之后,教師再次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鈍角”“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直角”來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游戲中靈活地鞏固和運用了三角形分類的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功能,既不再需要教師滿堂分析,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難題原來也可以在輕松愉快中解決,有力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的本質。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國家領導人曾明確地指出:中國正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之中,互聯網時代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很多領域的創新發展起到很強的帶動作用。因此,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研讀教材,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對數學情境創設的優勢,努力把現代多媒體技術作為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探索數學奧秘的動力,使數學學習成為一種樂趣。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