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文,吳順凡,李秀花,方 琦,葉恭銀
(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二化螟盤絨繭蜂的室內種群飼養和保種
滕子文,吳順凡,李秀花,方 琦,葉恭銀*
(浙江大學昆蟲科學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
介紹室內條件下二化螟盤絨繭蜂的飼養方法。二化螟幼蟲被二化螟盤絨繭蜂寄生后,間隔不同時日(0、2、4 d),再在10℃下冷藏10 d后取出,能顯著延緩其子蜂出蜂時間,且并不影響該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學指標。二化螟幼蟲被二化螟盤絨繭蜂寄生后,寄生當日置入10℃下冷藏30和60 d后取出,雖然其子蜂出蜂率和羽化率有所下降,但能顯著延長該蜂于寄主體內的發育歷期,這為其室內繼代飼養及田間大面積放蜂具有重要意義,并為用于二化螟生物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二化螟;二化螟盤絨繭蜂;溫度;發育;寄生性天敵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Lepidoptera:Crambidae)是中國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重要的水稻害蟲,而二化螟盤絨繭蜂Cotesia chilonis(Hymenoptera:Braconidae)是二化螟幼蟲期的優勢內寄生蜂,對二化螟的田間控害作用明顯[1]。該寄生蜂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印度尼西亞和朝鮮等地,寄生率在10%~30%,在中國江蘇省則高達90%[2],同時被引入一些非洲國家進行生物學防治的嘗試[3]。因此其具有很高的生防應用潛力,而對于其應用概況也有所綜述[4]。
無論是田間釋放還是實驗室內開展與其相關的研究,都需建立起良好的寄生蜂種群,并進行繼代飼養。杭三保等[5]曾研究過該蜂在室內的連續累代飼養和延緩寄生蜂發育使其與寄主發生期相互吻合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并建立了一套室內繼代飼養二化螟盤絨繭蜂的方法[6]。本文旨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完善并補充相關飼養和保種方法,為室內繼代飼養二化螟盤絨繭蜂種群用于試驗研究及生物防治提供支撐。
1.1 供試蟲源
從富陽水稻研究所采回稻樁(內有越冬代二化螟幼蟲),將其放入產卵籠(37 cm×49 cm× 67 cm)中,在其中放置一盆分蘗期稻苗,以供羽化的二化螟成蟲棲息和產卵。每1~2 d收集卵塊1次。二化螟幼蟲的飼養采用茭白飼養法[7],具體如下:在一次性625 m L塑料打包碗的底部墊5~6層吸水紙,再放入3~4段(8 cm左右)新鮮茭白,將收集到的二化螟卵塊放在吸水紙上等待幼蟲孵化。采用下光源照射并用黑布封塑料碗口,防止幼蟲逃逸。當飼養7 d左右,在茭白上添加新鮮茭白使幼蟲自然轉移。在幼蟲發育到老熟時,在茭白上加吸水紙,供老熟幼蟲化蛹。將收集到的蛹放入上述養蟲籠中按前述方法進行繼代飼養。
收集從越冬代二化螟體內嚙出的二化螟盤絨繭蜂進行飼養。將3~6齡二化螟幼蟲1頭放入底面直徑2.5 cm,管身長7.8 cm的塑料管中,接入已交配的雌蜂l頭,待寄生產卵后取出二化螟幼蟲,放入另一相同玻璃管中用茭白飼養。9 d后,將被寄生的二化螟放入培養皿中至蜂幼蟲嚙出寄主體外并結繭,隨后取出寄生蜂繭放入底面直徑1.7 cm,管身長7.3 cm的玻璃管中,插入塑料油壺壺身側壁提前鉆好的孔中,待成蜂羽化后,加入20%蔗糖水于上述條件下飼養。雌蜂充分交配后,用特制的吸管吸出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寄生產卵,完成1個世代的飼養[8]。
650 m L體積塑料油壺為網上購得,購置后在側壁打一直徑2 cm的圓孔,以便插入裝有蜂繭的玻璃管和方便對其中的寄生蜂進行操作。壺嘴部分插入剪掉底部的1.5 m L離心管,以便塞入蘸有蔗糖水的棉花條。
1.2 飼養條件
二化螟成蟲產卵籠置于溫度為(26±1)℃,適宜濕度為90%以上的恒溫養蟲室,光周期為L16∶D8。二化螟幼蟲和寄生蜂則飼養于溫度為(25±1)℃,相對濕度為70%左右,光周期為L16∶D8的人工氣候箱RXZ智能型人工氣候箱(寧波江南儀器廠)。保種條件為,人工氣候箱溫度控制在10℃,避光。
1.3 試驗方法
將被寄生蜂寄生的二化螟在恒溫培養室中飼養不同時間后存入人工氣候箱中,處理分別是不放入、當天放入、2 d后放入、4 d后放入及6 d后放入,在10℃保濕避光保存10 d后取出,飼以新鮮茭白,至寄生蜂嚙出羽化,并記錄相關數據。將寄生當天的二化螟放入10℃培養箱中避光保濕保存,分別于1和2個月后取出,飼以新鮮茭白,并記錄相關數據。
1.4 數據統計
文中統計方法為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測驗(P<0.05),所用軟件為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package(Version 9.5)[9]。
2.1 二化螟盤絨繭蜂的室內飼養
二化螟盤絨繭蜂在本實驗室繼代飼養8代,并未出現明顯退化現象,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室內二化螟盤絨繭蜂飼養及繁蜂裝置
用上述方法飼養所羽化雌蜂,可連續產卵3 d,單頭產卵量約為30頭左右,雌雄比約為8:1,其后代胚胎發育期為2 d,幼蟲期為10 d,產卵后第12天幼蟲從寄主體內嚙出結繭,繭期6 d。雌蜂壽命約為3 d,雄蜂為5 d。
2.2 寄生后分不同時日再冷藏對寄生蜂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二化螟被寄生蜂寄生后與不同時日放入10℃冷藏10 d后取出。考察其生物學特性發現,寄生后在養蟲室放置0、2、4或6 d,然后凍存對寄生蜂在寄主體內的發育時間等指標均無顯著差異(表1)。證明冷藏前放置時間對寄生蜂的發育影響不大。
2.3 寄生后冷藏不同時間對寄生蜂生物學指標的影響
二化螟被寄生后當天,放入10℃中冷藏,30和60 d后分別取出在養蟲室飼以新鮮茭白,并考察相關生物學指標。觀察發現,在被冷藏30或60 d后,寄主滯育的同時寄生蜂也進入滯育,這導致了寄生蜂在寄主體內的時間顯著延長。把二化螟移出放入人工養蟲室飼以茭白后,二化螟盤絨繭蜂依舊能夠正常從寄主體內嚙出結繭并發育。考察其生物學指標發現,冷藏對寄生蜂的育出繭量和羽化率以及雌雄性比等均有一定影響,可能是因為冷藏時間過長導致寄主營養不良,從而影響了寄生蜂發育的原因,而這并不妨礙在實驗室重新建立起二化螟盤絨繭蜂種群(表2)。

表1 被寄生后二化螟幼蟲放置不同時日冷藏后對子蜂生物學指標影響

表2 被寄生后二化螟幼蟲冷藏后對子蜂生物學指標影響
水稻是世界上最為廣泛食用的糧食作物,全球種植面積超過1.59億hm2。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和消費國,作為水稻眾多起源中心之一,中國種植水稻已有超過7 000年的歷史。據計算,至2030年,中國水稻產量需達到7 850 kg·hm-2才能滿足屆時16億人口的需求。然而,在中國的水稻種植區,有超過200種害蟲在水稻的不同種植區為害水稻不同的部位,主要害蟲包括鉆蛀害蟲三化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和刺吸式害蟲褐飛虱、白背飛虱。過去20年,螟蟲造成的為害非常普遍。據統計,每年損失約60.3億kg水稻,約合60.5億人民幣。其中,優勢種二化螟年發生面積在1 666.7萬hm2以上,在我國南北稻區均廣泛分布,可為害水稻形成枯心、白穗、枯孕穗等癥狀[10]。在實際水稻種植過程中,因為缺乏專業培訓及對綜合治理概念的理解,為了快速看到滅蟲效果,很多廉價人工合成殺蟲劑被濫用,進而出現害蟲爆發、環境污染、農藥殘留等一系列問題。
害蟲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謝產物來控制病蟲草害的技術,是害蟲持續控制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有害生物治理中節約、環境安全的方法。目前,生物防治技術包括以蟲治蟲、以微生物治蟲、以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治蟲和轉抗蟲基因的植物殺蟲等[11]。二化螟盤絨繭蜂作為二化螟的優勢寄生性天敵,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生防物種,可通過在農田周圍建立天敵工廠,為其量身訂制生產天敵昆蟲,定時定量釋放天敵消滅害蟲,并且可以配合諸如轉基因抗蟲作物等其他生防方法進行害蟲防治,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結果證明,在實驗室內通過低溫冷藏的辦法可顯著延長二化螟盤絨繭蜂在寄主體內的發育時間,從而達到保種的目的,這將為實驗室條件下建立起良好的二化螟盤絨繭蜂種群,從而為更好的研究該蜂與其寄主相互作用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學特性提供蟲源保障,并為今后利用此蜂用于生物防治提供便利。
[1] 李秀花,姚洪渭,葉恭銀.二化螟盤絨繭蜂寄生對寄主二化螟幼蟲免疫反應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2011,38(4):313-319.
[2] LOU Y G,ZHANG G R,ZHANG W Q,et al.Reprint of:biological control of rice insect pests in China[J].Biological Control,2014,68:103-116.
[3] HAILEMICHAEL Y,SCHULTHESS F J,OVERHOLTW,et al.Resource allocation and bionomics of indigenous and exotic Cotesia(Hymenoptera:Braconidae)species reared on Sesamia calamistis[J].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2008,98:405-415.
[4] 陳華才,婁永根,程家安.二化螟絨繭蜂研究與應用概況[J].中國生物防治,2002,18(2):90-93.
[5] 杭三保.二化螟絨繭蜂室內飼養方法的研究[J].華東昆蟲學報,1993,2(2):42-47.
[6] 杭三保,戴志一,沈國清,等.一種室內累代飼養二化螟絨繭蜂的方法[J].昆蟲學報,1994,37(4):504-505.
[7] 孟鳳霞,吳孔明,高希武.利用茭白、荸薺及水稻飼養二化螟的技術研究[J].昆蟲學報,2003,40(5):469-472.
[8] TENG Z W,XU G,GAN S Y,et al.Effects of the endoparasitoid Cotesia chilonis(Hymenoptera:Braconidae)parasitism,venom,and calyx fluid on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of its host Chilo suppressalis(Lepidoptera:Crambidae)larvae[J].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16,85:46-56.
[9] TANG Q Y,ZHANG C X.Data Processing System(DPS)software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developed for us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J].Insect Science,2013,20:254-260.
[10] CHEN M,SHELTON A,YE G Y.Insect-resistant genetically modified rice in China:From research to commercialization[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2011,56:81-101.
[11] CHEN X X.Recent progress,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insect pests in China[J].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2010,47(4):615-625.
(責任編輯:張瑞麟)
S435
:B
:0528-9017(2016)12-2074-03
文獻著錄格式:滕子文,吳順凡,李秀花,等.二化螟盤絨繭蜂的室內種群飼養和保種[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2074-2077.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48
2016-09-20
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303017)
滕子文(1989—),男,山東乳山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農業昆蟲與害蟲治理,E-mail:tzwbat@126.com。
葉恭銀,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害蟲生物防治及昆蟲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E-mail:chu@z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