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卉

摘要:從當前自然資源利用的情況和環境保護的現狀出發,通過不斷改進現在的資源利用方式和對待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態度,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章從主體行為背后的心里機制方面入手,根據意識對行為的影響,從而研究企業績效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差異的影響。
關鍵詞:環境會計;環境信息披露;環境績效
一、引言
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人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以及社會對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迫切要求,企業僅披露部分環境信息是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的,社會發展的最終結果是企業需要披露完整的環境信息。環境信息披露是一種重要的環境監管模式,其地位與命令與控制監管和市場環境監管相同(Tietenberg,1998)。只有企業做到了真正的保護環境,積極主動的向社會公眾披露相關環境信息,我們國家有可能實現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然而,由于我國的會計準則并未對環境信息披露做出具體相應的要求,企業需要強制披露的部分不包括環境信息,從而給了企業可乘之機,企業并不會向社會披露其所知曉的所有環境信息,那些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是有利的環境信息,企業樂于并積極披露,但對于那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環境信息,企業不愿意去披露他們所了解收集到的環境信息,可以看出,當前在我國環境信息披露的狀況是:企業不愿意披露環境信息,只有少量的企業愿意主動披露環境信息;沒有規范的文件指引企業來披露環境信息,導致企業披露的信息不規范,是的企業直接披露的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尋求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的深層次動機,分析其作用機理,為提高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提供理論指導,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般來說,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存在兩大動機,即經濟性動機和非經濟性動機。經濟性動機主要強調效率機制,企業最終是服務于股東的,因此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驅動著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非經濟性動機強調應對外部壓力是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的主要原因。現有研究從主體行為背后的心里機制方面探討影響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的研究還較為鮮見。哲學觀點認為: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進行有效的行為實踐,所以本文從主體行為背后的心里機制方面入手,根據意識對行為的影響,從而研究企業績效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差異的影響。
二、理論基礎、文獻回顧與假設模型
(一)環境信息披露意識、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環境績效水平
社會心理學家Lewin(1976)在大量實驗基礎上提出了Lewin 行為模型(Lewin Metal of Behavior)。Lewin 行為模型認為由于個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了人類行為。并且認為個人內在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外部環境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會影響并會制約人類的行為。
Ajzen 和Fishbein(1980)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認為特定行為的行為意向決定了人的特定行為。
Guagnano 等(1995)發展了態度—情境—行為(Attitude-context-behavior,ABC)理論,指出環境態度變量和情境因素兩個變量決定了環境行為。
王建明(2012)通過質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構建了意識—情境—行為整合模型(Consciousness-context-behavior System Model),指出環境保護心理意識是環境保護行為形成的前提條件,同時意識—行為關系會受到情境因素的作用。
綜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意識影響實踐行動,企業環境披露意識會直接影響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
1. 環境信息披露意識與環境信息披露行為
Kelly等(2006)對資源回收行為的研究顯示,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自主的資源回收行為。Hansmann 等(2006)對回收行為的回歸分析發現,態度可以預知行為。楊智、邢雪娜(2009)對可持續消費行為的質化研究顯示,影響行為意向的最主要因素是態度。可以看出,態度是影響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態度決定著不同的行為。
Chu 和Chiu(2003)通過對家庭廢棄物回收行為進行研究發現家庭廢棄物的回收行為受到道德責任的影響。Wells 等(2011)研究了消費者責任與可持續消費行為之間的關系,其研究結果顯示責任觀念會影響可持續消費者的行為。可以看出,責任意識是影響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責任意識越強,人們的行為越正確。
綜合上述研究,本文認為環境信息披露意識可以分為情感和責任意識這2個意識維度,環境保護情感越強則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越好;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越強則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越好。
2. 環境績效與環境信息披露行為
ROSS(1977)指出一個公司如果其績效水平優良,則更有可能會向社會公眾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從而證明其環境績效,顯示公司的優越,從而降低了企業投資者與經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代理成本。Karimetal(2006)認為:在企業績效水平較差,運營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企業會忽視其披露環境信息的責任,從而只披露少部分有利的環境信息。從上面兩位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企業的利潤影響著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情況,兩者這件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同樣的,以上結論從以下學者的研究中也可以得出,如Neuetal(1998),Forst(2000),Wilmshurs(2000),Watsonetal(2002)和 Prencipe(2004)等。績效水平較高的公司更愿意進行信息披露,來向市場展示其正面的消息(Clarksonetal,2008)。同時企業績效與披露的正相關關系主要體現在自愿性披露,而非非自愿性披露(Huang and Kung,2010)。
其次,信號傳遞理論也可以體現出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意愿變化,企業可以借助披露積極的環境信息向市場中的群體展現自己良好的業績,也可以通過選擇性披露部分內容來美化自身。總結就是績效好的公司需要借助信息向市場傳遞其環境績效優良的信號,一般來說,這部分企業會披露其所有的環境信息;反之,環境績效較差的企業為了掩蓋自己差績效,會有選擇性的披露那些對于企業發展具有好處的環境信息,對于那些威脅到企業將來發展的環境信息就選擇不披露。
總之,企業績效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一般來說,企業環境績效的提高會影響企業的環境披露意識,使企業的環境披露意識增強,進而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會越來越好。但是存在一種極端的情況,即企業的業績很差,但是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卻很好。這是因為環境績效差的企業會受到合法性壓力以及公眾給予的壓力,企業的形象聲譽較差。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提升自己的社會聲譽,得到利益相關者的認可反而會選擇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來證明自身在環境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成效。
三、調節機制的實施路徑
本文認為在除了上述極端情況下,隨著企業績效的提高,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意識加強,從而對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有促進作用,即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越好。同時本文認為在意識影響行為下,企業的環境績效是一個情境變量,隨著各個企業環境績效的不同,意識對行為的影響也會有一定的變化。根據各個企業不同的環境績效和環境披露意識,本文提出如下調節機制模型如圖1。
根據不同的企業,分別實施不同的路徑。不同的企業可以實施不同的調節路徑。A類型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環境績效和環境信息披露意識都處于較差的情況。對于這類型的企業應該加大力度提高環境績效,在提高環境績效的基礎上進行一些環境披露的宣傳。B類型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環境績效水平高但是環境信息披露意識較弱。對于這類型的企業應該讓其知道披露環境信息對其有利,可以讓其他利益相關者關注其環境方面所做的貢獻。C類型企業:這種類型的企業環境績效和環境信息披露意識都處于較強的情況,是其他企業學習的榜樣。D類型企業:這種類型的企的環境績效水平低但是環境信息披露意識較高。這類企業就是前文所說的極端情況。對于這種類型的企業其重點應該在保持當前環境信息披露意識的情況下努力提高自身的環境績效水平。
四、促進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思考
本文認為要進一步提高我國企業的環境披露行為,主要應當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
(一)發揮外部利益相關者的作用
企業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商業采購者、供應商、管理者、一般員工)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所起到的作用很小,主要靠間接利益相關者(環保團體、社區、政府環境部門等)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所起到的作用。具體有: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環保組織、社會大眾。政府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制定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的信息披露,同時也可以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來制約企業的違法行為。新聞媒體的作用具有特殊性,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對企業環境行為的報道,利用社會輿論對企業造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企業做出正確的信息披露行為。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環保組織是除政府以外的環境監察的重要社會組織。環保組織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如依靠政府行政部門;積極與企業溝通;依靠法律維權;聯合媒體等多種行為來對影響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傳統媒體或互聯網發聲從而形成公共輿論。這些公眾輿論在建設資源環境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力。
(二)要不斷提高企業自身實力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機制。一個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可以保證企業各項活動的正常運行,促使企業做出正確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其次,保證企業自身盈利狀況良好。企業環境績效越好,企業的環境披露行為越好,環境披露意識的行為需要企業經濟資源作為強大的后盾。只有保證正常經營、財務狀況健康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建立環境披露意識。最后,增強企業高層管理者的社會責任意識。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不僅需要服務于企業的股東,還需要為社會服務,不斷提高社會高層管理者的社會責任意識,可以提高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行為的質量。
五、總結
本文認為一般來說,企業環境績效的提高會影響企業的環境披露意識,使企業的環境披露意識增強,進而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會越來越好。所以在目前經濟情況下,應該不斷提高企業環境績效,以實現企業更好的環境信息披露行為,實現真正的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明.資源節約意識對資源節約行為的影響——中國文化背景下一個交互效應和調節效應模型[J].管理世界,2013(08).
[2]陳思穎. 環境信息披露、環境績效和經濟績效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4.
[3]方孝娟.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研究[D]. 安徽大學,2013.
[4]王霞,徐曉東,王宸.公共壓力、社會聲譽、內部治理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13(02).
[5]石旦.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績效影響研究[D].湘潭大學,2014.
[6]陳璇,淳偉德. 環境績效、環境信息披露與經濟績效相關性研究綜述[J].軟科學,2010(06).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