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和
摘 要:大濠水道定線制是大型船舶進出廣州港、虎門港中山港和深圳西部港區的重要通道。隨著到港船舶大型化,選擇使用大濠水道定線制的船舶不斷增加。本文的論述方法是通過將大濠水道定線制從進口方向分為引航登輪點至第三分隔帶南端口、第三分隔帶南端口至北燈船、北燈船至馬友石三個航段,逐一分析三個航段的氣象、流水、交通流,并總結出相對應的引航方法,保障該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
關鍵詞:船舶定線制 交通流 避讓 航行安全
1.大濠水道水域環境概述
大濠水道是廣州港、中山港、虎門港和深圳西部港區進出海的重要水道。大濠水道可航水域寬闊,自然水深良好,是一條天然的優質水道。隨著到港船舶的大型化,榕樹頭航道的水深受到限制,選擇走大濠水道或由于吃水原因而必須走大濠水道的船舶日漸增多。大濠水道的水上交通也變得更加繁忙,對珠江口港口群也起著更加重要的支持作用。大濠水道水域位于香港大嶼山以西,桂山島以東,馬友石以南,南至桂山島南側的引航登輪點,長約12海里,最窄處僅為1.8海里。
1.1水文
大濠水道的潮時應參考桂山潮汐站的潮時。大濠水域流急水深,潮流流速可達3節以上。從引航登輪點至第三分隔帶端口,水域開闊,水流方向與航道走向基本平行,流壓差很小;在夏天臺風過境后和冬天冷空氣入境時,該區域風浪比較大,對引航員登離船有較大影響。從第三分隔帶端口至桂山北燈船航段,水流急,流壓差不明顯;進入第三分隔帶后,由于有桂山島、大嶼山和大小蜘洲島等島的遮擋作用,該區域風浪較小;當外面風浪較大時,引航員在引航點登輪困難,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等大船駛進第三分隔帶南端口后再伺機登輪。從桂山北燈船至馬友石航段,流水急,流壓差明顯,尤其第五分隔帶北段專用標至馬友石航段流壓更為明顯,在漲潮時,流壓往東,退潮時,則往西。
1.2氣象
大濠水道水域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4-8月多為東南風,9月至次年3月為東北風。每年6-10月份為臺風季節,平均每年影響該區域的臺風有三個左右。冬季時,一般從11月份開始有較強冷空氣入境,強冷空氣入境時,最強可帶來10級左右的強風。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為霧季,其中3月份霧天最多;一年中1至6月份,9至12月份都出現過霧天,只有7、8兩個月沒有霧天。每年5月份左右還會有雷暴雨天氣,雷暴雨天氣陣風可達10級以上,對船舶航行安全影響較大。
2.大濠水道定線制的由來和組成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保持著快速的發展,隨著貿易量的不斷增加,船舶交通密度也不斷增加。為了維護船舶交通的秩序和保證水上船舶航行安全,中國海事局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在多年積累的經驗指導下,大力推行船舶定線制這種在國際上已經取得成功經驗的做法。并參照IMO有關的指南和標準進行設計和規劃,加快船舶定線制在我國的發展步伐。珠江口的大濠水道定線制就是在這背景下建立實施的。根據IMO“船舶定線制的一般規定”,船舶定線制的目的是增進船舶匯聚區域和交通密集區域,或因水域空間有限、存在礙航物、氣象條件不佳等而使船舶活動自由受限的區域航行安全。船舶定線制的實施可有效減少環境敏感區內或于該區域附近航行的船舶出現碰撞、擱淺和因錨泊而造成污染等危及航行安全及損害海洋環境的危險。
珠江口大濠水道的分道通航制由四條分隔帶、8條通航分道、一個警戒區組成。其中,每條分隔帶寬度為200米,分隔帶兩側為進出口通航分道,寬度為600米。第三分隔帶東側為進港通航分道,通航分道的南端入口至正橫桂山島的下邊角航段的推薦走向為360°;從桂山島下邊角至第三分隔帶于第三警戒區交界處航段的推薦航向為335°。第三分隔帶的西側為南行通航分道,同樣以正橫桂山島的下邊角為轉向點,北段跟南段的推薦航向分別為155°和180°。第四分隔帶的北、南兩側分別為西、東行通航分道,推薦走向分別為306°和126°。第五分隔帶的東、西側分別為北、南行通航分道,推薦走向分別為348°和168°。第六分隔帶南、北側分別為東、西行通航分道,推薦航向分別為098°和228°。在大濠水道警戒區中心附近位置設置一艘燈船,燈船起到定位、導航、以及安全島的作用,進入警戒區的船舶需將燈船置于左側通過。此外,在第五分隔帶北端與大濠水道交匯處設置一紅白豎條相間球形望板專用航標。
3.引航要領
3.1進港船舶引航要領
3.1.1從第三分隔帶南面的引航登輪點至第三分隔帶南端入口航段
該航段可航水域寬闊,流壓差不明顯,風浪相對較大。由于引航員剛登輪,船舶速度較慢,主動避讓能力差,尤其對于大型重載船舶、老舊船舶、主機馬力小等船舶,應全面考慮自身船舶的操縱條件,主動聯系過往船舶,盡早相互協調避讓。剛登輪的引航員對當次引航船舶的操縱特性還不熟悉,在避讓中應留有充足的余地。影響該航段進港船舶的交通流主要有兩種:①西行交通流,主要為從中國北方或香港過來的船舶,通過大小蜘洲島以南的水道,并穿過第三分隔帶南端口,到桂山島西面的引航登輪點上引水,或到18GS錨地拋錨等待進港計劃;從香港和中國北方到珠海或澳門的船舶,此類船舶以國輪為主,船舶噸位一般較小。②東行交通流,主要是船舶在桂山島西側引航員離船后,穿越第三分隔帶南端口,走大小蜘洲島以南水道,到香港或中國北方的船舶;也有部分大型船舶在第三分隔帶以南水域引航員離船后大角度左轉,穿越分隔帶端口,到香港或中國北方;由澳門或珠海過來的東行國輪。這兩股交通流部分為外輪,引航員很可能已離船,在使用高頻聯系時要注意語言的靈活使用。對于大型重載的進港船舶,需要乘潮進港,在桂山的進港時間都安排在桂山高潮前1至2個小時。引航員應充分注意到附近其它的大型船舶,主動了解附近大型船舶的計劃航速、計劃靠泊時間和靠泊地點,然后根據以上的信息,協調并調整船舶之間的進港順序,從而避免大型船舶之間到港內狹窄航道再追越,或靠泊控速時相互影響,減少工作量的同時也保證航行安全。
3.1.2第三分隔帶端口至桂山北燈船航段
該航段受到周邊島嶼的遮擋,風浪較少,流壓差不明顯。在北燈船附近經常有漁船圍網捕魚,單拖或對拖的拖網漁船也經常出現。對于捕魚船要充分注意其動態,在避開漁船的同時,也要注意避開捕魚網具。影響該航段的交通流主要有:①從第四分隔帶過來的進口船。從香港或中國北方過來的自引船,基本都走第四分隔帶進港,到北燈船后會部分船舶會左轉到澳門或珠海,部分會右轉進入第五分隔帶到廣州港等港。在虎門國際集裝箱碼頭及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投產后,增加了大量的自引大型集裝箱船經第四分隔帶進港。對于此類船舶要注意其速度和目的港,制定合理避讓方案,避免緊迫局面出現;對于大型的進港集裝箱船,還要主動了解其計劃航速、計劃靠泊時間、靠泊地點,分析并協調兩船之間的進港順序,盡量避免兩條大船在港內追越的情況和在靠泊前因為控速而相互影響。②走大嶼山以南的港澳高速船分道通航航段的高速船和走該航道來往于港澳、港珠的駁船及小海輪。來往于港澳的高速船航速快,會主動避讓進出港大船,對進出港的船舶交通影響不大。對于來往于港澳及港珠的小船,要充分考慮到其航速慢、有可能沒有AIS信號、有可能不按規定守聽高頻的特點,做到正規瞭望,寬大避讓。③從第五分隔帶的出港船舶。對于沿第五分隔帶出口然后轉入第三分隔帶的船舶,各自沿著通航分道行駛,各自靠右會遇。但要充分考慮到有相當部分的船舶過北燈船后左轉進入第四分隔帶出口。當進口快到北燈船時,如發現有船舶沿第五分隔帶出口,不能確定對方動態及對本船有影響時,應主動利用高頻聯系,協調避讓,寬大讓清。
3.1.3桂山北燈船至馬友石航段
該航段風浪較小,流急,流壓差明顯。同樣經常有捕魚船在北燈船附近捕魚,應注意捕魚船的動態及捕魚方式,使用合理的避讓方案。第五分隔帶北端專用標至馬友石航段是流壓差最明顯的一段,漲潮時流壓往東北方向,退潮時側往西南方向。操船者應該根據當時船舶的吃水、船舶的航速、流速以及潮水漲退情況合理估計流壓差,將船位置于安全及易于避讓過往船舶的位置。影響該航段的交通流主要有:①來往于香港、深圳、珠海、澳門四地的穿越船。此類船一般為駁船或小型海輪,船速較慢。穿越時部分船舶船艏向與主航道的夾角較小,動態不明顯。當進口船對穿越船舶動態有所懷疑,并對本船航行有影響時,應主動用高頻聯系,了解動態,制定合理的避讓方案。必要時可用聲號或探照燈等手段,提醒穿越船有船舶沿主航道進港,注意避讓。②從深圳經龍鼓西航道出口的出口船舶。該類船舶有相當部分為外輪,噸位也比較大,吃水較小。她們通常在馬友石以南水域穿越進口航道,進入出口航道,然后進入第五分隔帶的通航分道出口。馬友石南面、主航道東、西兩側的水域水深條件良好,進出口船舶吃水允許的情況下可合理利用該水域進行避讓,避免緊迫危險的出現。
3.2出港船舶的引航要領
馬友石至桂山北燈船航段:船舶出口過馬友石后,主航道西側水域水深條件非常好,基本上可以滿足進出廣州港船舶的航行要求;當出口船在該航段與進口大船對遇時,由于該航段流壓差大,對船位把握困難,兩大船在航道里會遇會比較緊張,出口船可以主動駛到主航道西側航道外面水域,以保證兩船可以寬裕會遇;出口船在該航段如發現前方有同向出口船,并且船速比本船慢,需要追越的時候;考慮到被追越船很可能過北燈船后左轉進入第四分隔帶出口,因此,在追越前最好詢問被追越船的航行動態,再制定追越方案。桂山北燈船至第三分隔帶南端口航段:一般出口船過桂山北燈船后,除漁船外,沒有其它影響船舶進出口的交通流;船舶應該按規定,在相應的通航分道內靠右行駛。第三分隔帶南端口至引航員離船點航段:有部分船舶,需要在引航員離船后立即大角度左轉,走大小蜘洲島以南的水道到香港或中國北方;引航員離船前要向船長交待好來往船舶的情況,并發布航行動態,確保航行安全后再離船。
4.結語
隨著到港船舶不斷的大型化,走大濠水道的分道通航的船舶日漸增多,大濠水道的位置日顯重要。在大濠水道設定船舶定線制,有效梳理該水域的交通,降低來往船舶之間的碰撞危險。隨著腹地港口的不斷發展,進出港口的船舶增多,大濠水道的船舶定線制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航經大濠水道的船舶,應該根據該水域的水文、氣象、流水、交通流、當地船舶航行習慣等,總結出良好的航行方法,進一步保證水上航行安全。
參考文獻:
[1]鄧兆邦,秦善慈.華南沿海港口引航指南[M].廣州:廣州航海學會,2001.
[2]汪湘濤,譚永烈.珠江口水域船舶航行指南[M].廣州:廣東海事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