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漢鈿+胡曉暉
摘 要:當前,旅郵檢動植物檢驗檢疫面臨著國門安全風險較高、傳統監管難度較大和群眾法律意識較低等困境,江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創新旅郵檢檢疫監管模式,為各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帶來了思考。
關鍵詞:創新 旅郵檢 思考
“十二五”期間,我國進境有害生物截獲種次年均增長26.8%,累計截獲外來有害生物8945種。僅2015年,檢驗檢疫部門就在全國各口岸截獲有害生物5958種104.3萬種次,同比分別增長9.21%和29.7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各地區的密切交流,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業及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商務活動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電子化發展。箭毒蛙、蜘蛛、多肉植物種、印度大麻活的蜥蜴、活的毒蛇等,都是近年來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從旅郵檢口岸中截獲的違法違規動植物及其產品。查出的只是冰山一角,疫情隱患大,檢驗檢疫部門迫切需要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完善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把好國門,保障生物安全。
1.旅郵檢動植物檢驗檢疫困境與優勢
近年來,江門局進一步加強了進出境動植物疫情和外來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完善了集疫病疫情、風險分析、技術法規、應急預警為一體的國門生物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守衛國門安全的成績矚目。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當前進出境動植檢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
1.1國門安全風險較高
進出境郵寄渠道本身即具有批次多、單量小、流向復雜等特點,一直是保護國門生物安全的難點和重點。進出境郵寄渠道隱蔽性強,溯源困難,易被利用成為生物威脅傳入的重要媒介,一些截獲的禁止進境物已經具備了生物恐怖的部分特點,正逐漸成為新的監管風險點。如箭毒蛙、毒蝎子等,其毒性均可在短時間內給人類造成致命傷害,已被許多國家視為可利用的生物武器。
1.2傳統監管難度較大
傳統監管的抽檢率不高,傳統監管抽檢模式難以適應新需求。據了解,目前我國對于跨境電商郵快件檢查總體仍然采取抽查模式,抽檢率約在1%到3%之間。一些網購從業人員在較大利潤空間的驅動下,明知違規但仍抱著“賭一賭”的心態申報相關入境流程。以市場上很流行的多肉植物為例,大部分來自韓國,打著衣服、飾品的旗號,部分收件人就是重復出現或者是被截獲過的。從監管角度看,有些人認定現有的模式漏洞很大,是可以闖一闖的。旅檢口岸同樣也是人為抽查,存在同樣問題。
1.3群眾法律意識較低
部分國內消費者和境外寄件人存在有意瞞報情形。在日常監管中,大部分跨境電商的國內消費者和境外寄件人只簡單申報為禮品、食品、裝飾品,不寫具體名稱、種類,有的還在明知違法違規的情況下,將這些物品塞在鞋、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中,逃避監管,這給本來就已經很緊張的檢驗檢疫一線監管增添了顯著壓力。
新業態帶來新壓力的同時,也帶來新機遇。2014年11月底,質檢總局下發《關于加強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盡快建立面向企業和社會公眾的電子商務貨物監管信息平臺。12月底,國務院發布《落實“三互”推進大通關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強化大通關協作機制,部署推進口岸管理相關部門“單一窗口”建設。2015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明確提出要“健全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有效防范物種資源喪失和外來物種入侵。”質檢總局要求各局要從加快健全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入手,推進思路理念、方法手段創新,著力補齊短板、堵塞漏洞,不斷提高執法把關水平,有效防控寄遞渠道生物安全風險。
2.江門檢驗檢疫局應對措施
江門是“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口岸的國際郵件互換達120年歷史,江門港是歷史悠久的國家一類口岸。目前江門局轄區口岸點多面廣,各個口岸的形成歷史、投資主體、硬件條件都不同,檢驗檢疫設施配置參差不齊。江門并非國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在交通運輸、口岸設施和政策措施上沒有優勢,卻在競爭激烈的跨境電商領域中,搶占先機,脫穎而出。這源于江門局在多年旅郵檢業務實踐的基礎上,深入調研,抓住旅郵檢關鍵環節,敏銳捕捉“海淘”業務的最新動態。
2.1結合規范要求,高標準完成建設目標
江門局緊密結合《質檢總局關于加強口岸動植物檢驗檢疫規范化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高標準完成工作制度、執法手段、技術設施、專業隊伍、基礎保障、宣傳教育、部門協作等的建設。今年江門市跨境電商分揀中心、江門客運口岸和鶴山南方跨境電商分揀中心已經提交了口岸規范化驗收申請。
2.2創新監管理念,高水平依法履職把關
江門局突破傳統思維,以“小口岸做大文章”的干事魄力,建設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平臺,創新“一機雙屏雙控”查驗新模式,實現關檢互聯互通,全面掌握“全口徑數據”,科學監控、嚴密監管,真正做到執法有依據、監管有數據、追溯有證據,“管得住、檢得出、檢得準、檢得快”,確保國門生態安全。
2.3推廣成熟經驗,高質量復制成功模式
在江門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單一窗口”的“江門模式”成功建成的基礎上,充分總結經驗,開展發展規劃研究,形成可復制的成熟模式。江門局鶴山辦事處成功推廣該模式,建成的全國第二個跨境電商“單一窗口”和“一機雙屏雙控”的檢驗檢疫監管場所,2016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另外江門客運口岸,也將創新開展“一機雙屏雙控”查驗新模式,相關工作正在運作中。
3.“江門模式”的特點與成效3.1效率高
一個平臺,一次錄入,一次申報,貿易企業便可輕松在電腦前等待貨物通關的執法管理結果,通關效率整體提升40%以上。
3.2全覆蓋
“一機雙屏雙控”監管模式,關檢對等執法,并聯作業,實現100%全鏈條監管。所有進口的跨境電商商品全部上線過X光機,貿易批與監管批完全一致。
3.3速度快
江門局將每件貨物的過機時間都控制在6秒,且堅持24小時通關。做到隨清關,不會壓貨。
“單一窗口”的“江門監管模式”運行以來,取得了確確實實的成效,并獲得企業和政府的一致贊譽。汪洋副總理、王勇國務委員等國務院領導批示肯定,同時獲總局支樹平局長、招玉芳副省長批示表揚予以總結推廣,江門四套班子、三區四市主要領導到現場學習。
3.4促外貿穩增長
江門局建設全國首個跨境電商“單一窗口”,還率先實現了“一機雙屏雙控”的監管模式,實現了快驗快放,檢得出檢得準,有效提升了口岸便利化,促進了江門跨境電商的迅猛增長,2015年2-12月,同比增長63倍。江門關檢默契合作營造出來的良好營商環境,被江門鄧偉根市長譽為“地方新一輪發展的秘密武器,是廣東七大關區關檢合作的標桿。”
3.5把得住檢得出
僅江門市跨境電商監管區域運行以來,通過“審單布控”與現場100%過X光機審圖布控,2015年2-12月份,截獲禁止進境物445批次、685.92公斤、貨值4.3萬元;2016年1-5月份,跨境電商快件總數為2198987件,貨值為83192.0485萬元共查獲禁止進境物或帶蟲的物品87批次,截獲率大幅度領先。
3.6可復制可推廣
檢驗檢疫系統內溝通聯系和經驗交流頻密,2015年至今年九月,接待來訪171批、1757人次,廣東省內外多地縣市正在復制江門模式,2016年3月該模式在江門局鶴山辦事處成功上線運營。我轄區江門客運口岸,也將創新開展“一機雙屏雙控”查驗新模式,相關工作正在運作中,江門客運口岸可望成為全國首個“一機雙屏雙控”的客運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