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賽花
【摘要】現行小語教材的大多數課文都有“空白”之處。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確立空白意識,采取“留白”手段,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創造條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留白 ?個性化學習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59-01
一位教師在教學《灰驚鳥》一文的結尾處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
鳥兒為什么能這樣自由歌唱?這兒為什么成了天然的俱樂部?這時,你想說什么?接著,出示了以下的內容:
徐秀娟,我想對你說
灰驚鳥,我想對你說
林場工人,我想對你說
同學們,我想對你說
我想對自己說
并要求學生在上述內容中選擇一句寫一寫,再交流。
這位教師的教學行為體現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深層次理念:教學預設應當留有空白。的確如此,教案的設計就要像中國畫一樣,既要突出重點,又要留有空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個性化學習,發揮學習的創造性提供條件。這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了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有一個自主選擇思考的機會,其目的是為了促使課堂能夠產生多向、多種類型的信息交流,為每個學生的積極活動提供保證。這位教師所創設的這種情境,就是為了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文本的感受,使學生能夠感悟到樹林是鳥的樂園,人類是鳥的朋友,不僅在教材的把握上更為準確,在情感的升華上更為深刻,而且讓學生個性化選擇,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更有利于有效信息的多向交流。
由此,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確立課堂教學的空白意識。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留下空白,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由教代替學,低估漠視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忽視、壓制學生獨立要求的狀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創造多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以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
可見,我們教師要積極實踐課程倡導的: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種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朝前走。
參考文獻:
[1]張瑞菊.小學語文教學中留白藝術的運用[J].學周刊,2016(13):130-131.
[2]楊望麗.個性化“留白”顯意蘊——再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空白填補[J].新課程·小學, 2013(6):114-115.
[3]吳蕊.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J].學周刊c版,2013(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