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文寫作是財經類獨立學院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但因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導致應用文寫作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 ?應用寫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86-01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一文中指出:“在這個文字密集的社會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具備最基本的讀寫技能。”這里所說的“讀寫技能”是足以應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寫作能力,也就是應用寫作能力。
傳統的寫作教學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以教科書為模板傳授寫作理論知識,往往比較枯燥乏味。教師若對教科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缺少重點,缺少案例,甚至照本宣科,很難受到學生的歡迎,也不容易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注重理論結合實際,搜集現實生活中鮮活的案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個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法在應用文寫作課程中的運用形式是多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采用不同的案例形式,周密安排課堂教學,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適時發揮組織者、催化者、引導者的作用,切實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具體應用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根據教學進程的不同環節,選擇不同的案例教學方式。如基礎應用文階段,要系統地講授基本理論,一般只需適時地選用案例進行說明,幫助理解,加深認識,不需要多用。學過一段后,為檢驗前段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知識,可以對一些具體問題采用案例討論、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寫作,并在此基礎上重點講評和小結。
二、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所選擇和側重,不必每章每節都用。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精心設計案例,讓學生在“做中學”,提高寫作和分析、討論、表達的能力,但有些文體有固定的模式,操作簡單,比如合同、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等有各種類型的文本模板,介紹信、邀請函等也有固定的模式,這類內容就不一定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了。這樣既能做到教材選擇詳略得當,也節省了寶貴的教學時間。
三、創設條件,讓學生參加一些有實戰氣氛的寫作活動。如寫調查報告、參與組織會議等,然后討論如何寫作。比如在會議紀要的寫作訓練中,可以組織召開模擬班會,并讓學生做好記錄,會議結束后,要求大家以班級秘書的身份寫一篇會議紀要。通過這樣的實戰演習,學生很快掌握了會議紀要的寫作方法,并能在教師的啟發下舉一反三,寫作其它相關的文種,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選用恰當的案例,應盡量選擇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的案例,引起學生重視,可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案例的選擇過程中要精挑細選。比如偏重商務類寫作的案例操作,如市場調查、方案、企業經營計劃、招投標書等,偏重信息與電子專業學生則更多的設置關于科研立項、科研報告方面的相關案例,要求學生訓練可行性研究報告、立項報告、項目實施報告、項目結項報告、專利申請報告的寫作技能。
五、寫作練習中減少命題作文的比例,選擇更靈活的命題方式。如同一件事情,既可以寫成信息、總結、通知,又可以寫成新聞稿、廣播稿,某一個事件發展的全過程可以要求學生在不同階段寫不同的文章,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加強學生的文體意識,幫助學生分辨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案例教學法以其科學的理念、豐富的內容、靈活的形式和獨特的教學效果,為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是,要把這種思想真正落到實處,教育的模式要創新,教師的觀念要更新,教學的方法要改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只有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收到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鄭金州.案例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竹潛民.應用寫作案例實訓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
作者簡介:
呂娟霞(1973-),女,漢族,陜西周至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文學的研究和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