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張微微
TPP來襲 如何見招拆招
——對話省發改委發展規劃處李東晉

圖/視覺中國
時事背景:
2015歲末,美國宣布結束歷時十年的談判,達成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美國不僅希望利用它打造“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范本”,更期望通過TPP協議重構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為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助力,遏制我國經濟發展。
結合我省的實際,TPP協議的實施會對四川經濟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呢?我省又應該如何應對?本刊記者為此專訪了省發改委發展規劃處李東晉。
記者:從負面影響的角度,TPP協議的簽訂,將對四川經濟造成哪些沖擊?
李東晉:自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省制造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逐步發展壯大,對外貿易健康快速發展。2014年,我省對外出口總額約為448億美元,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9.6%。美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TPP協議國都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市場。2014年,我省對上述七國的出口額高達166億美元,約占我省出口總額的37%,其中,電子信息產品、紡織及相關產品、塑料制品等均占據重要份額。TPP協議一旦正式實施,我省對外貿易也必將受到較大影響,一是制約紡織等傳統產業發展,二是提高先進技術引進成本,三是增加對外貿易風險。
記者:TPP協議對知識產權等方面有嚴格限制,用辯證思維來考慮,該協議的實施,對我省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有何影響?
李東晉:2015年11月,省委十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決定》,就是考慮到自主創新在支撐引領四川未來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科技創新無非兩種路徑選擇,一是進行技術引進,二是實行自主創新。TPP協議要求在知識產權領域實施高于《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標準,以往免費獲取的專利今后必須付費,增加了我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的成本和難度,將倒逼我省企業實施自主科技創新。可以預見,隨著從國外進行技術引進的難度增加,以及我省對科技體制改革、科技成果轉化、軍民深度融合、樹立企業創新主體等領域的全面系統推進,我省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必將更多的選擇自主創新道路,加大對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的投入,全面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
記者:面對TPP協議的來勢洶洶,總的來說我省應采取哪些應對之策?
李東晉:建議通過實施跨梯度升級模式,推動高端產業突破發展。把工業化和信息化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我省資源稟賦優勢,瞄準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信息安全等高端成長型產業領域,搶占產業發展競爭制高點,全面提升我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并重,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驗,加強與德國、英國、瑞士、俄羅斯等非TPP協議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合作,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科研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加強科技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圍繞激發科研工作者的動力和活力。加快軍民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我省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抵消TPP協議國提高知識產權標準帶來的沖擊。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拓寬我省對外交往渠道等措施,積極深化與歐洲、韓國、港澳臺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積極應對TPP協議對我省“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的影響。(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