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安,邊樹偉,金明磊,欽 佩,劉 勇,馬建華,王 靜
(1.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老年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醫院,河北 圍場 068450)
?
臨床研究
左卡尼汀對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內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響①
周志安1,邊樹偉1,金明磊1,欽 佩1,劉 勇2,馬建華1,王 靜1
(1.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老年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醫院,河北 圍場 068450)
目的:觀察左卡尼汀治療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對患者內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和B兩組,B組給予常規治療,A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左卡尼汀治療。再選取同期來本院體檢的非心肌梗死患者的老年人群30例作為對照組,觀察并對比三組老年人群的內皮素ET-1和血清糖類抗原125等指標在治療期間不同時間的變化情況。結果:A和B組的內皮素(ET-1)和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和B組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內皮素(ET-1)和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老年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內皮素(ET-1)和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左卡尼汀治療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內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復,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左卡尼汀; 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內皮素水平; CA125水平
本文探討左卡尼汀在治療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過程中對內皮素和CA125水平的影響,選取部分患者盡心分組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間在我院診斷治療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簡單隨機的方法分為A和B兩組,每組30例患者。A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為(69.2±5.4)歲;B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為(68.6±5.3)歲。再選取同期來本院體檢的非心肌梗死老年人群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為(69.7±5.6)歲。三組患者在年齡以及性別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A組和B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疾病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A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氯吡咯雷、單硝酸異山梨酯、酒石酸美托洛爾以及辛伐他汀等,其中阿司匹林的服用劑量為0.1g,每晚睡前服用1次;氯吡咯雷服用劑量為75mg,每日1次;單硝酸異山梨酯服用劑量為20mg,每日2次;酒石酸美托洛爾服用劑量為12.5~50mg,每日2次;辛伐他汀服用劑量為20mg,每晚1次;患者入院后再持續7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組患者在B組患者常規治療的基礎靜脈注射左卡尼汀注射液(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113540),每日1次,每次5g,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周。本次研究通過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查,患者知情同意并主動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觀察指標[1]:分別于兩組患者入院后的0h、6h、12h、24h、3d、7d以及14d后測定其內皮素(ET-1)和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水平,對比兩治療組患者與正常老年人群的ET-1和CA125水平,分析左卡尼汀治療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價值。

2.1 A、B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ET-1水平以及與對照組對比情況: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ET-1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對照組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ET-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老年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ET-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A、B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CA125水平以及與對照組對比情況: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CA125水平高于非心肌梗死的對照組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CA125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老年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治療后的6h、12h、24h、3d、7d以及14d的CA125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不同時間點內皮素變化及對比結果

表2 不同時間點CA125變化及對比結果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逐年上升的發病趨勢,PCI手術能夠打通梗死的相關動脈,起到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臨床應用也較為廣泛,但是并不適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自身機能較弱,而PCI手術禁忌證較多,導致老年患者不耐受,藥物治療仍是目前老年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因年齡較大,病情變化快,臨床表現有時又不典型,個體危險差異大,如何在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前,準確做出危險分層的判斷,盡早地識別出冠脈血管易損患者,并進行早期有效的預防,使冠心病患者獲得更好預后,一直是人類迫切解決的問題[2]。血清學生物標志物能參與或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與發展,且具有檢測方便、快捷、非侵入性等優點,對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及預后評估有重要意義,一直是國內外專家及學者研究的重點。CAl25是一種相對分子質量為200kD的糖蛋白,半衰期6d,根據相關文獻顯示CA125在老年心肌梗死及心衰患者中明顯升高。內皮素是豬主動脈內皮細胞上清液內分離純化出一種多肽類活性物質,為血管內皮收縮因子[3]。人體內ET受體各器官組織分布中密度并不一致,冠狀動脈的微小動脈內皮素受體密度分布較多,說明ET在冠狀動脈的阻力及心肌血流灌注方面有重要作用。ET-1作用于冠脈引起強烈收縮,血流量下降明顯,供氧減少而心肌的耗氧量增加,最終致使心功能受損。研究顯示,心肌缺血后可引起ET-1異常表達,及時檢測心肌梗死后ET-1水平對病情評估方面有臨床意義[4]。臨床上目前主要采用曲美他嗪、前列地爾、替羅非班、左卡尼汀等藥物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進行治療,其中左卡尼汀即左旋肉毒堿,能夠改善心肌細胞能量代謝,減少其凋亡,并提升心肌細胞收縮能力,進而改善心力衰竭預后,同時也增加紅細胞供氧量,改善心肌缺血。臨床藥理研究表明,左卡尼汀對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及血小板釋放血栓烷素起到能夠抑制作用,從而減少產生氧自由基,能夠對炎癥反應激活進行抑制等。根據本院的研究數據顯示,左卡尼汀治療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內皮素和CA125水平,利于患者康復,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1] 景舒南,楊芳,彭春花,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術后NTpro-BNP與左室重構的變化[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33(2):119~122.
[2] 吳一凡,顏華瓊,張妍婷,等.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1483~1484.
[3] 權曉慧,馬春艷,馬欣.等.左卡尼汀治療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的臨床觀察[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9(6):750~752.
[4] 張伶輝.傳統心肌酶譜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當代醫學,2013,19(9):108~109.
① 【基金項目】河北省承德市科技支撐項目,(編號:201601A014)
1006-6233(2016)12-2052-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