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飛
摘 要:隨著工業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制造行業得到飛速的發展。民用航空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涉及到的區域范圍也比較廣。并且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民用航空制造業已經形成了全球范圍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以民航制造企業為核心,將上線和下線企業用戰略合作的方式緊密聯系起來,形成整體的競爭優勢,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對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進行綜合分析,并就供應鏈的協調管理提出具體的管理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特點;協調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9-2
0 引言
民用航空制造業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技術水平要求高,與其他制造產業相比具有明顯的離散性生產特性,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加工準配生產方式。該類型的生產方式,始終伴隨著生產資料的空間移動,工序較多,地域跨度也比較大,因此協作對民用航空制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供應鏈管理對其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民航制造企業已經組織和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網絡,這也是當前民用航空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民用航空制造企業通過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緊密的供應鏈,將企業之間的競爭轉化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充分發揮整體的競爭優勢。因此加強民用航空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對制造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分析
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與其他制造行業相比,涉及到的內容更多,也更為的復雜,其地域跨度包含全球范圍。在該供應鏈中,民用航空整機的生產廠家是鏈條的核心企業,研發、制造、銷售以及服務都是依靠它來開展的,其生產供應鏈如圖1所示。供應鏈利用信息技術,將各個獨立的生產企業或供應商聯系起來,通過信息共享,以戰略合作的關系,使生產供應企業之間形成共同的利益,將分散的生產業務有序的集中起來,形成覆蓋供應商到客戶的生產鏈條。
供應鏈管理已經成為民用航空制造業最主要的生產方式,對多個企業進行整體管理,利用協作運營的方式,實現生產的順利進行。民用航空企業的供應鏈將多個獨立企業的生產計劃歸集在一起,通過資源共享、市場共享的方式,發揮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每個企業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2 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特點
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包含的內容比較多,鏈條上的節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正是由于鏈條上企業生產的分散性以及合作的實效性,使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管理具備了以下特點:
一是自主性。供應鏈管理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管理”,所有構成供應鏈聯盟的參與者都是供應鏈聯盟的管理者,他們分別對構成供應鏈上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承擔管理和控制職能,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集中管理者,本質上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協調式管理模式。供應鏈聯盟中各個功能實體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其決策的出發點必然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各個企業實體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當然,在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中還是有所謂的核心企業,即民航整機企業在供應鏈中居主導地位。
二是復雜性。供應鏈管理的對象不是某個組織,某一個過程,而是對供應鏈聯盟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的綜合管理,而這些過程的完成又都需要價值鏈上的不同功能實體參與才能完成,因此供應鏈管理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供應鏈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系統內存在類型眾多的對象,各個對象存在著非常復雜的相互作用和關系,因此,供應鏈管理具有高度的復雜性,給供應鏈系統的建模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民用航空產業的供應鏈還具有結構復雜的特點,其復雜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供需網絡形態的復雜性;二是構成供應鏈實體的復雜性。
三是分布性。首先,供應鏈中各個企業實體,甚至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在地理上都可能是分散的,它們之間的聯系主要依賴信息網絡來完成。其次,企業實體決策的自主性,同時也表明了決策權的分布性。
四是動態性,又稱靈活性或柔性。隨著市場機遇等因素的變化,供應鏈也會動態的變化,各個節點企業也會存在進進出出,各個企業實體之間的關系也會動態的發生變化。供應鏈往往是在競爭中合作,在解構中重組,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在供應鏈內廣泛存在。
3 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協調管理策略
3.1 加強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的整體性
民用航空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具有較高的分散性,在其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物資移動,生產供應鏈包含的內容較多,并且十分的復雜,需要跨企業、跨地域的協作。因此為了保證民用航空生產制造的順利進行,必須將供應鏈條看作成一個整體,并且在管理的過程中加強鏈條的整體性,提高鏈條企業上的緊密度。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必須將供應鏈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根據具體的管理情況,綜合應用各種供應鏈管理模式,統一配置生產資源,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供應鏈企業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
3.2 促進供應鏈企業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改變了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而且建立了更加穩固的戰略合作模式,將供應鏈條形成有機的整體。同時民用航空業供應鏈內部企業之間存在較大的緊密聯系,并且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交換和共享,從而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行。當前的市場環境十分的復雜,鏈條上的企業都處于一個動態的市場環境中,市場條件、信息資源無法預計,為了降低供應鏈運行風險,真正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加強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并且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同時,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的研發、設計、物質配置等眾多環節基本上都是跨地域的,對鏈條上企業的協作度要求較高,需要依靠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來提高供應鏈企業之間的配合。
3.3 實現供應鏈企業利益協同性要求
民用航空制造業產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只有使供應鏈企業的利益達到協同,供應鏈才能得以繼續。供應鏈系統與其他合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是在企業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互惠互利的。因此如果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利益出現矛盾,要采用協調的方式,通過談判、協商,共同維護雙方的利益。
同時為了實現供應鏈的經濟性要求以及價值的最大化,必須將利益協同貫穿于民航制造的全過程。從接受制造訂單開始的銷售到整機的全過程,通過技術轉讓、分包以及合作生產等眾多方式,將利用延展到供應鏈的各個企業和節點中。并且供應鏈利益協同的實現是以合同和利益協調為基礎的。因此增加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的協調性,必須堅持企業利益協同性要求,為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民用航空制造業建立了全球范圍內的供應鏈,通過戰略合作的方式,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利用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優勢,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民用航空制造業的供應鏈具有復雜性、自主性以及動態性等特點,在無形中增加了供應鏈管理難度。因此民用航空制造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應利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依據供應鏈特點,不斷提高供應鏈協調管理強度,促進產業的不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田軍,盛昌琴,王智超,等.網絡環境下供應鏈協調管理的特征與措施[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1,29(6):77-84.
[2] 王國順,陳原.民用航空制造業供應鏈協調管理的策略研究——以波音公司為例[J].中國市場,2007(19):84-87.
[3] 蔣陽升,陳彥如,蒲云,等.供應鏈關系協調管理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5,24(6):133-136.
[4] 陳原.供應鏈體系協調管理途徑和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07(2):83-85.
[5] 張曙紅.基于再制造的閉環供應鏈管理研究綜述及展望[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11):1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