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
摘 要:分析了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存在的問題,討論了互聯數字化新型時代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密切聯系,以及闡述了互聯網數字化時代對廣告設計崗位能力的要求。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順應互聯網發展及時把現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使人才培養定位更準確,課程構建更完善,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互聯網時代對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意義,需要人們從各自的視角進行全新的審視、界定與詮釋。就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而言,互聯網使其行業結構更具有個性化、多元化?!秶鴦赵宏P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為我國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指明了發展方向。新形勢下,設計行業也對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提出新的要求,以應對互聯網對行業的沖擊。以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己任的高職院校,如何根據行業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這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在整體發展中學習和借鑒了本科生的培養模式,強化知識本位的教學理念,在人才培養的修訂中調整了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在技能上“手把手”教學,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這僅限于局部,在整體的課程體系上缺少根本性的變革,導致專業停滯。究其原因,是因為其缺少滿足企業一線人才需求的培養模式,無法為企業輸送更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目前,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仍保留著本科院校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設計實踐”三大模塊構成的課程模式,把“基礎課”和“專業課”單獨進行講授使高職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體系缺乏緊湊性和時代性,導致專業程序不嚴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散漫和對職業規劃失去信心。同時,專業架構缺少融入互聯網經濟的“雙師”型教師,無法更好地與企業接軌,缺少市場化實踐能力,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化合作機制,以及保持有持久的深度接軌。此外,基于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群體,在專業的獨特品質下形成了與非藝術專業學生不一樣的思考模式、行為模式、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業觀念。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知識文化底蘊單薄和對自身職業目標不明確、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1]。
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模式的改革決策
(一)順應互聯網市場發展,調整人才培養方向
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在當今市場不再是獨立的領域,它由傳統的二維空間向以圖文信息傳達為特征的三維空間轉換。人才培養既要滿足出版設計、包裝設計、終端廣告海報設計等傳統特色產業的需求,又要滿足互聯網新媒介、新生行業對廣告設計與制作的新要求?;诟呗氃盒!?+1”的特色教學和強化本專業教學資源的需要,傳統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要融入延續性的多媒體設計課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提出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2]。在人才培養的方向上要重文化、熟技能、跨學科、跟市場。現代社會具有多維性,需要人才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培養不僅僅要求學生掌握該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文化知識、較高人文素質。21世紀備受關注的創意產業的規劃和現實發展決定了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要輸送有高素質、緊跟時代脈搏的可持續發展應用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此,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緊跟著市場的變革,突出高職教育的“技能性”和“創新性”,促進學生就業。
(二)結合互聯網數字時代化的專業人才標準,完善專業課程構建
綜合考慮本專業的技能與能力標準,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開設了基礎課、職業支撐課程、職業能力課、綜合實踐課、職業延展課程和公共選修課。但市場具有動態性與不確定性,因此,必須根據市場的風向標,協同產業教師與合作企業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首先,根據本專業在互聯網新型的崗位需求增加職業能力課程和適量的延展課程內容,如“UI設計”和“商業插畫設計”等,增強專業的適應性。其次,基礎課與核心課程相互融合,構建多層次的選修課程體系。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中的基礎課程多數都是基礎軟件課程,為了解決基礎課與專業課相互脫節的問題,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散漫和對職業規劃失去信心,應該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分配,把基礎軟件課與核心課程結合。例如,核心課程商品包裝設計(Illustrator輔助)、廣告海報設計(PHOTOSHUP輔助)、書籍設計(INDESIGN輔助),要控制好這些核心課程當中的理論和實踐部分的學時比例。針對現今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中學生存在的文化知識基礎不扎實的現狀,可以增大選修課課程的類型,加深學生對國學和人文知識的理解,對文字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可以開展相關的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身的不足和需求自主選擇學習;針對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對201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分析,大學生將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譹?訛,因此高校應當開展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使學生對專業有明確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規劃,甚至結合專業特點和優勢順應互聯網時代產生的機遇創新創業。
(三)制定“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完善綜合實踐課協同創新項目流程
1.建立“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教學模式改革是以就業為導向,以目標崗位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并能考慮學生職業生涯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工作室制是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平臺,使高校與行業企業建立密切的“血緣”關系,改變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依托企業的資源和優勢,融合企業對職業崗位要求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宗旨,專業教師按照專業研究方向進行整合,以校內場地和設備或引進企業入校投資形成的模擬或真實的廣告設計公司,由一名經驗豐富的行業設計師負責工作室項目的引進和項目成果考核。同時,校內教研室負責人參與對項目轉化的制定和實施,以及教學組織的安排,安排有較強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師落實到每一個項目包的開展工作程序中,制定工作室人才評定標準和相關的器材管理制度。項目單的引進主要是通過企業設計師根據企業的實際的項目制定,更多是通過互聯網建立自身的服務平臺,創建品牌特色,吸引更多的客戶。當然,工作室具有雙向選擇的“彈性化”,在加大綜合實踐課比例的基礎上,學生均有進入工作室進行實訓的機會。在前期虛擬項目中,學生進行分組在完成后進行評選優秀作品,挑選后進入實戰案例,由工作室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參與,最終由企業設計師對項目效果評定。實戰案例主要來源包括企業、網絡設計平臺、各比賽策略單、社會各類招標活動。工作室制工作過程涉及到不僅僅是專業設計類知識與技能,它還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團隊合作意識、企業的工作紀律、企業的價值觀等素質,而這些素質的培養需要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學習、認同和領悟。
2.面向區域特色經濟企業,師生協同創新。隨著高職高專的迅猛發展,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已迫在眉睫,因為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不僅不能較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而且對教師本身的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師生協同創新能力拓展訓練實踐是高職院校以項目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以各校高職學生和教師為對象,以新時期行業、企業和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為準繩,采用校、企相結合的的方式,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培養、訓練和評價師生協同創新能力的體現。其中利用互聯網浪潮所產生的新型行業為契合點,讓高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教師自身的的教學與實踐能力的提升結合起來。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譺?訛指出:面向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中心,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切實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重點,通過推動省內外高校與當地支柱產業重點企業或產業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為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本專業要重視與地方區域經濟深度協同創新“軟性建設”的步驟和細節工作。首先開展社會調查調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地區勞動市場的發展與需求情況、學生擇業興趣與意愿情況、宏觀綜合因素的制約與影響情況等。而對接的三個層次,首先要找到適合的企業,找到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企業進行走訪、雙方訪談與對接。對接中深度和廣度與企業參與、企業需求和學校主動分不開。淺對接是基礎的相互意向一些簡單項目的合作,和頂崗實習學生輸送。中度對接是校企合作,構建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引入行業標準、完善基于崗位內容人才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深度對接要求滿足二點要求:工作措施與保障(基地建設工作規劃、組織和政策保障等)如:
(1)工作規劃:編制師資隊伍的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管理培訓生手冊、創業培訓手冊、教學過程的實施與運作手冊、專業教材編寫、資源庫的建設、檔案管理庫,企業講師進校、課酬待遇、教研室主任素質能力養成、選拔優秀管理培訓生進行企業輪崗、教師到企業站崗、公司生產與實訓基地等。
(2)保障:簽訂學校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架協議,以保障校企合作長效機制運行;學校與公司聯合組成理事會管理的辦學體制;校企師資管理機制;人事考核機制;年度預算審議機制;學科建設機制;學院創新創業指導中心幫扶創新創業;學院相關政策保障;校企互派講師進校進企績效評定機制等。
根據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職業技能核心課程實訓的實訓需要,學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架協議,并讓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并共同制定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管理培訓生手冊等。面向區域特色經濟企業對于提高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指標意義,從而開拓了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職業型人才培養的新境界,具有很高的實際運用價值,其中最大的價值就是指導高職院校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課程改革,把最大化地、科學地、合理地、有效地培養老師和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以拓展和強化學生在未來職場中的團隊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協同創新能力為課程改革的終極目的。
解決高職院校的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對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挑戰所提出就業崗位素質的新要求,廣告設計與制作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以企業為標桿更需要時代性和科學性,制定“工作室制”實踐教學模式,完善綜合實踐課協同創新項目流程,構建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引入互聯網時代下行業新標準、完善基于崗位內容人才培養方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注釋:
①2016年3月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對2016年就業形勢進行總結。
②(簡稱“2011計劃”),自2012年啟動實施,四年為一個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進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外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探索適應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
參考文獻:
[1]埃里克·布林約爾松,安德魯·麥卡菲.與機器賽跑[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2]國家中長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校對編輯 蔡久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