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敬
新課程強調教育不只是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更應該使學生不斷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生成的。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總量×學生接受內容的百分數。由此可知,高中物理有效性的教學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二是教學對象。然而,實踐證明,有效性教學的決定因素,并非教學內容,而取決于教學對象——學生,即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學會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認知智慧增值。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在實際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學生喜歡某一科目,相應的與該科目任課教師關系就較好,換句話說,學生喜歡哪位老師,相應地也喜歡這位老師所教授的課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要以高度的敬業精神、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影響學生、感化學生。這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
第二,教師要真誠、不帶一絲雜念地愛護學生,這是一種高尚的人格魅力,極具親和力。教師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威嚴中走出來,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
第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但還是需要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教師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上好物理課的關鍵,而有效性的確立除了教學形式上的有效性和教學內容上的有效性之外,更應力求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真正在教學中增加知識,培養能力。
二、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要全面地了解學生,承認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例如,有些學生對物理實驗特別感興趣,尤其喜歡動手操作;有些學生對物理與生活及社會問題的聯系感興趣,喜歡帶著問題去做社會調查;有些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律感興趣,喜歡進行一些邏輯的、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鼓勵與提倡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給他們創造成功的種種機會。
三、有效提問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提問激起的強烈興趣,能使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亢奮狀態。”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的參與教學過程。有效提問是一種很微妙的教學技術和藝術,問題的有效性不僅僅在于詞句,還在于音調的變化、重讀、詞的選擇及問題的語境。提問有很多種方式,每種方式都能決定它是否會被學生理解為一個問題,會被理解成一個怎樣的問題。
第一,使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教師所提的問題可以分為封閉的問題和開放的問題。有些問題只需要記憶某個知識點就可以回答,這種情境中的問題就是封閉性的;但如果這個知識點沒有學過,學生想要正確回答問題,必須進行總結、歸納、分析、綜合等高層次思維活動,這種情境中的問題就屬于開放性問題。課堂教學中,封閉性問題最常見而泛濫成災,特別是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有關研究表明,這類問題占提問總數的80%。對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在課堂上要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的自滿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很有用。特別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問一下那個是對的,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開放型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和創新意識,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學生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
第二、保持適中的難度。問題可分為記憶型的、理解型的和應用型的。記憶型問題難度最低,對學生要求不高,只要能過準確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知識,并正確作答即可。理解型問題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理解和加工,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要能表現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解釋、概括說明的能力。例如:“用你自己的話解釋能量守恒定律”,這就需要對原始的定義進行理解和轉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