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書
摘要:如何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體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興趣;培養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一定要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手段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質量自然就會提高。
一、做好導入,調動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如果教師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因此必須講究開頭藝術,要盡可能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把學生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必須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比如教《為你打開一扇門》(蘇教版七年級上冊)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作者要為我們打開一扇什么樣的門呢?(文學之門。)“你”又是指誰呢?(青少年讀者。)對,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讀者領進文學領域的入口處,揭開文學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盡情領略文學的無限風光,從而深深地愛上文學,做文學的忠實讀者。這樣的開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捎擅跃?、古詩詞導入,如教《孔乙己》時,從大散文家余秋雨的名言入手。余秋雨說:“名人成就地名,地名成就名人?!闭憬∥幕墙B興是我國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故鄉。今天紹興城里的咸亨酒店前,一個黑色的石像天天站在那里“笑迎八方來客,招徠四方錢財”。大家知道這人是誰嗎?他就是魯迅筆下的文學人物孔乙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20世紀20年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聽聽他的傷心故事吧!
二、借助媒體,熏陶感染
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技術以其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它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拓展學習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學習《斑羚飛渡》時,為了深刻理解第9段一老一少“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欣賞具有動畫效果的壯觀畫面。在學生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放映動畫片《螞蟻遇火自救》和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沉船的畫面(船長命令男人把生的機會給了女人和老弱病殘者,樂隊在沉船在即,死亡來臨之時,仍舊從容演奏),通過特定的情境渲染,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斑羚群的自我犧牲精神??傊?,這種聲像同舉、圖文并茂、動靜成趣,直觀而又生動的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過去以黑板和粉筆為主要工具的教學模式,更易把學生帶到那種特定的氛圍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學習興趣,進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當然,多媒體只能是學習語言的輔助手段,絕對不能喧賓奪主,反客為主,一定要根據教材與學生的需要合理選擇與使用。
三、提供時空,力求新穎
教師與學生變換位置,讓學生唱主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重要方法。傳統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主要手段是兩支粉筆一張嘴;形式是教師高高站在臺上,學生正襟危坐于臺下;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像一個權威那樣不斷地向他們灌輸著知識,如同往漏斗里灌水一樣。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有了許多新途徑。這單一的方法、陳舊的形式已經使學生膩煩了,還怎么談得上學習有興趣呢?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另外,對事物的新奇感是學生興趣形成的前提。好奇是初中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新。在課堂上,老師一次不落俗套的引入,一句不同凡響的話語,一回出人意料的設計,一件精巧制作的教具,都會成為學生注意的焦點,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不斷地“求新”、“求異”,爭取每節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使課堂“活”起來。
四、設置問題,投石擊浪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闭Z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一個或幾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文眼、警句、段落等,語文教師應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如我在教〈曹劌論戰〉時,緊緊抓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文眼”,啟發學生探究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的具體表現。
五、創設情境,以情求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痹诮虒W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姜躍生.新課改形勢下初中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06).[2] 張冬華.談談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中學語文,2010(21).
[3] 羅永剛.初中語文教學中對情境與興趣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