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龍
摘要:體育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本文采用了層次分析法分析學生體育課程選擇的影響因素,同時考慮了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提出了幾點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體育教學;層次分析法;影響因素;體育教學改革
一、大學生體育教學的現狀
1、專業化傾向。不少學校把競技運動的思想貫穿于體育教學,教學動作程序完全按照競技規則執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體育課上成了訓練課,體育教師成了競技體育中的教練,教學上強調動作技術的傳授。教師重點培養少數的尖子生,忽視了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全體學生,讓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這種教學目標的本末倒置,讓很多學生對體育產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運動的興趣。
2、教學程序僵化。不少學校過分注重教學程序和形式規范化,過分追求形式統一,表面上整齊劃一,不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三步上籃"的動作對大多數的學生其實是沒什么意義的,而有些體育老師為了能落實政策,將班級每一個學生的動作都標準化。從上課到下課,教師全程陪著學生練習,糾正動作,學生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得體育課呆板而沒有生氣,學生缺乏該有的活力。
3、放羊散漫的組織教學。放羊式的教學是另一個極端,是教師不負責任、缺乏職業素養的表現。教師在整個體育課堂中只負責把學生集中起來發給體育器材,剩下的時間便讓學生自由活動,學生是否在按照要求進行與體育有關的活動,教師不聞不問。這種對學生放任自流,教師自身要求不嚴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
4、體育教學設施不齊全。體育教學設施不齊全是我國大部分學校都存在的問題,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非常少。興趣是最重要的老師,如果學校不能提供給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項目也會打擊他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另外,體育設施簡陋,易發生安全事故,有些體育器材長期得不到保養已經不能用于體育教學了,然而仍然被發放到學生的手中。體育教學一般在室外進行,若天氣不允許室外活動則取消體育課,體育課程本來就少,斷斷續續的進行更加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二、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既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珍惜生命自然離不開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能夠帶來旺盛的生命力。盡管如此,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不斷提升,現代人很少有人愿意或很難抽出時間運動。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著人們的健身意識提高,也許人們還沒意識到身體對于人的一生有著怎樣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更是如此,大一的新生因為剛從高考的噩夢中醒來,所以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該休息一下,然后把自己休息的時間用在網絡游戲的廝殺中。大二的會忙于考這樣那樣的級,天天忙于學習亦抽不出時間鍛煉。大三大四忙于找工作,為自己的將來奔波更不會再去專門抽出時間來運動。所以,我們每周的鍛煉只能依靠學校安排的體育課來完成。其實學校應該把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作為第一節課告知學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促使學生自覺鍛煉,減少大學生還未畢業就被病魔糾纏的案例。
三、如何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
新時代的高校體育教學應該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合理安排體育課程。體育老師應該大膽創新,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實現多元化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增強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意識。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訓練,充分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樹立端正嚴謹的體育鍛煉態度。老師要給學生以自主選擇的空間,結合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的體育訓練,并及時對訓練效果進行測評。老師要吸取西方教育經驗,采取鼓勵性教育方法,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及時表揚,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快樂運動的氛圍。體育教材也要進行適度的改革,除了傳統的知識和技能教授外,多安排一些有助于身心健康、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趣味性內容。
體育教學的最高成就就是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教授知識和技能,以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樹立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僅學會體育鍛煉的方法,還要理解體育鍛煉的科學原理,明白為什么要鍛煉,怎樣鍛煉才是最正確、最合理的,并給學生留出自由發揮的個性化空間。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合理引導,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體育鍛煉,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四、深化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本來是一門活潑、有趣,讓學生天性得以自由張揚的科目,現在卻變成了單調而枯燥的訓練,使學生不僅失去了興趣,反而對其感到厭煩。學生們對體育課的關注越來越少,甚至覺得上不上體育課都無所謂。這都是過去在體育教學中刻意追求技術動作和達標成績,為考而教,一味用高度、強度、速度等統一指標去實施教育過程、評價教育效果的結果。現在大學生上體育課的狀態是“不用腦子”,把身子帶來,聽老師發令,學些簡單動作。根本不用腦子,不思考。“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在體育教學中貫穿人文教育的一個基本環節。多年來,體育課教學組織過程過分要求絕對服從教師指揮,過分強調統一目標、統一要求、統一行動的規范化和有序性,體育考核評價多采用絕對性評價,全體學生用一個標準評分。而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會有個體差異。體育成績的評定,應采用相對評價法,要反映出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的進步情況,評價尺度應人性化。把枯燥的技能學習轉變為輕松、有趣的活動過程。實現這種轉變,不僅會讓學生們感到新鮮有趣,而且能開發他們的創新能力。體育課和一般文化課有著明顯區別,這就決定了體育教學更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和練習方式。
高校不管設置什么課程,其最終目的都是培養人,體育在這方面也能大有作為。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實行選課制,一堂課里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院系,彼此間很陌生。高校每節體育課,老師都應用3~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進行自我介紹,給每個同學在眾人面前展示的機會,給予他們勇氣。不少同學通過這種方式在體育課上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也比以前更加自信。
師生應當互尊、互重、互愛。有些體育教師慣用“一統天下”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可以說,改變體育教學中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在體育教學中貫穿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提高和加強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至關重要。應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著重培養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塑造大學生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他們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為前提,以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作為落腳點,從教學組織形式、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順應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主題的發展需要,結合中國的實際現狀,全面深入改革大學體育的教學體系,建立與中國當前國情相適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五、結語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文化課,具有其不同的特點:課前準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組織工作復雜、意外事件發生頻率大、教師危機處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體育教學需要學校和社會投入更多的關注,教師和學生也應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確保體育教學的目標能順利達到。
參考文獻
[1] 廖祖英.淺談影響中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因素及對策.四川體育科學,2010(4):73-75.
[2] 黃如珍.芻議如何提高體育教師素質.福建體育科技,2000(2):58-59.
[3] 范建國,張偉.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狀與分析.經營管理者,2009(24):第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