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鷹++成建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本文通過文獻搜索與整理,探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概念與特點,并結合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現狀,探索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大學生在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與成長。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文化 人文精神
在當今急劇變革的社會轉型期,高校中仍然存在忽視體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普遍重視文化教育的現象,使人們的思想觀念與文化認知受到強烈的沖擊,致使大學生在人文精神方面出現不必要的缺失。高校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學校進行體育建設的外在表現,它突出了學校自身的特點,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因此,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對高校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體育文化概述
(一)高校體育文化界定
校園體育文化是指:“校園內所呈現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參與為主體,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多種多樣的體育鍛煉項目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學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各種體育活動中相互作用創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態之一,包括體育活動能力、體育觀念、體育精神”。
(二)高校體育文化特點
1.全面教育性
高校體育文化雖然是一種文化現象,但是其也肩負著教育的使命。高校體育文化所營造的良好的文化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其體驗參與體育運動所帶來的輕松愉悅感、集體榮譽感、自我成就感,提高大學生欣賞美、塑造美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人格美與心靈美。
2.時代性
任何事物都是時代的產物,其產生與發展反映了一定時代的特征。高校體育文化亦是時代的產物,它不僅反映時代的特征,更是高校自身時代精神和時代風貌的體現。在高校體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其更容易受時代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以及社會結構、風氣、文化形式的制約。所以,高校體育文化充滿時代性特點,以此來滿足校園體育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
3.娛樂性
高校體育文化的娛樂性主要體現在校園體育運動項目的多樣性上。高校體育運動項目包括競技類、表演類、游戲類、休閑類運動,其普遍具有濃厚的娛樂性色彩。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參與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體驗不同的體育項目所帶來的異樣的愉悅之情,從而滿足大學生的娛樂需要,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4.滲透性
高校體育的開展始終貫穿競爭與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在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中具有滲透性,能夠滲透到大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中,滲透到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
二、大學生人文精神現狀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的源頭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其是一種人的主體精神,是一種關注人的主體價值的精神,是人類為爭取自身的生存、發展與自由,以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不斷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種自覺文化精神。它是人類文化所體現出的一種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是強調以人為本的一種精神。
(二)大學生人文精神現狀
1.大學生人文教育缺失
葛紅兵教授曾提到“我們現在主要是把大學教育的性質定位在知識教育、機能培養上,我們的大學大多是教學功能型的,我們沒有把大學當作人文精神的發生和傳承器。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理工類大學或者專業中,也發生在文科類大學甚至人文專業中,文學系教學生的大多是文學知識,教師看重的是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表達等技能的培養,教育目的是把學生培育成秘書、語文教師、編輯、記者等等,大學文科教育成了職業培訓”。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學生的人文教育缺失。
2.大學生精神信仰缺失
當代大學生在專業的選擇與學習上明顯體現了功利性。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主體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正是大學生價值觀傾向,使得大學生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精神信仰出現缺失,弱化了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社會責任感。
3.大學生求知精神缺失
大學生求知精神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大學生對文憑與證書的執著與急功近利的盲目。近幾年,隨著社會競爭機制的發展,大學生為了自己的就業,高校校園掀起了“考研熱”、“證書熱”等現象,許多大學生將考研、考證書作為改變命運的跳板,盲目地學習、考試,少了對知識文化追求的熱情,只是機械地把自己當作學習的“機器”,并沒有真正體會到追求知識的樂趣。
三、高校體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能夠推動體育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依據體育教育的規律,將體育教學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需要大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學習正確的體育鍛煉方法,拓寬求知范圍,培養大學生的求知精神,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
(二)弘揚體育精神
“體育精神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精神,它不僅是體育運動這一類文化現象的靈魂,已成為一種超越體育領域之外的人類精神,是人類社會進步與超越的精神動力”。校園體育精神是校園體育文化構建的體現,校園體育精神的形成,需要學校成員共同努力創造。校園精神一旦形成,能夠持續較長的時間,滲透至校園內的各個角落,處于校園內的所有個體便對其產生不可抗拒力,從而達到心理境界的升華,進而激勵所有個體不斷奮發向上。
(三)合理設置體育課程
大學生執著于的“考研熱”、“證書熱”等現象,可以歸結為就業壓力大造成的,再進一步探究原因的話,便在于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不合理。高校的體育課程設置模式一般是大一、大二課程較為集中,大三、大四未設置課程,尤其是大四,大學生面臨就業的壓力,其更渴望參與體育運動,學校大四體育課程未設置,從某種程度上也加劇了“考研熱”、“證書熱”、就業壓力大的現象,造成二者形成一種“死循環”模式。所以高校應合理設置體育課程,大三、大四均可以設置一些體育選修課,這樣大學生在面對就業壓力時,能夠通過體育選修課使壓力得到釋放,也能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四)搞活體育俱樂部
體育俱樂部是高校發展中形成的一種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校園體育文化的熱點。體育俱樂部是以健身和康樂為目標的體育組織,由廣大學生自愿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在充分利用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的前提下,帶動學校體育運動的升溫,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社交能力及協作精神,從而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促進整個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曲京寅.淺析人文體育的精神與和諧社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3):17.
[2] 周麗君.從文化的本質論體育文化[J].體育科技.2005(1).
[3] 鄧星華.體育人文精神的回歸與體育價值的重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6).
[4] 彭鷹.高校體育人文教育的思考與探究[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