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鱔,又名鱔魚,是一種溫水性淡水魚類。黃鱔是我國一種著名的滋補水產品,每100克黃鱔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鈣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富含維生素,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人體有益而無害,尤其對老年虛勞、咳嗽、身體消瘦等癥狀有顯著療效。經常食用鱔魚,可治療內痔出血、氣虛脫肛、子宮脫垂等病癥。因此黃鱔有很好的養殖前景,筆者結合生產實際淺談黃鱔的人工養殖技術。
關鍵詞:黃鱔;人工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 S966.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3.058
1鱔種放養
1.1種苗來源
最好選擇鱔種場的鱔苗。種苗一般以每公斤20~40尾為宜,這種規格的種苗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高,效益大。要注意規格整齊,大小不能相差太大,如果相差太大,要分池飼養。黃鱔品種較多,大體上可分為黃、白、青、赤、黑幾種。其中以青、黃兩種生命力最強,脊側和頸部黃色的優良,可以在飼養過程中逐漸選優去劣,培育優良品種,提高經濟效益。放養苗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色澤光亮,無病無傷,游動活潑。行動遲緩,體色發黑,身體瘦弱、蒼白、帶傷、斷尾及有病的鱔魚不能選作種苗。
1.2放養前的準備
鱔魚種放養生前首先要清潔魚池,對魚池進行藥物消毒;其次,要對魚體消毒。另外,對在運輸鱔種的水溫和放入池的水溫都要分別測量,掌握控制溫差最好不超過±1℃,若溫差較大,將鱔魚池的水舀少量放進容器中,過一會,再加一部分進去,使水溫逐漸達到一致。切不可一次加水過多,造成水溫突然變化,使鱔魚不能適應,導致鱔魚得病。
1.3放養時間及密度
放養時間要早,一般在早春頭批捕捉放養。黃鱔經越冬后,體質瘦弱,此時需要補充大量營養,吃食量大、食性廣,便于馴化,同時放養早可以延長生長期。每平方米放70~200尾(即1.5~5公斤)為好,家庭養殖以每平方米2.5~3.5公斤為宜,一般放養規格大,密度可相應減少一些,放養規格小,密度可適當增大些。放養黃鱔要一次放足,最好不要分批投放,以免造成大小混養,相互殘食。池中可混養少量泥鰍,使黃鱔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加以采食利用,既清潔水質,又避免鱔魚相互纏繞、減少疾病。一般每5公斤黃鱔搭配0.5公斤泥鰍進行混養。
2投餌
2.1餌料種類
黃鱔為肉食性魚類,不食變質的餌料,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對飼料的適應性較廣,可投喂小雜魚、小蝦、蚯蚓、螺蚌(去殼切碎)、蛆肉、蠅肉、鮮蠶蛹或切碎的動物內臟等下腳料,其中以蚯蚓最好。在動物性餌料不足時,也可兼投喂一些植物性飼料,如麥芽、碎餅塊、豆渣、麥麩、米飯、豆腐坊的下腳料等,也可在池中投養浮萍。
2.2餌料來源
黃鱔的餌料要就地取材,才能保證養殖效益。由于黃鱔對餌料有選擇性,所以,要求餌料來源要可靠穩定,能長期供應。一般如想擴大餌料來源,要注意做到“找、買、養、制”。
“找”就是要求就地取材,自己收集,蚌、螺、蜆、小魚、小蝦,這些小生物可在池塘中捕撈,蚯蚓可在地里養殖挖取,這對農村少量養殖,勞力有剩余的農戶適宜,并可降低養殖成本。
“買”對于勞力有限或在城鎮養殖,養殖量較多的養殖戶可進行收購。這樣可擴大餌料的來源。
“養”就是在池內種植一些浮萍,這樣既可改善水質,又可供黃鱔食用。另外,對黃鱔最喜愛吃的餌料——蚯蚓可以進行人工養殖。方法是選擇房前屋后或院墻邊等地方,用豬糞、牛糞、人糞、木屑、油菜籽殼及農作物的秸桿和各種干濕草料、塘泥等,糞肥、有機物碎屑、泥土的比例為3∶2∶5(以重量計),表面蓋上草、麥秸等,經常澆點水,保持濕潤,但不要浸水,一般7~10天有機物就可發酵腐熟。將腐熟的肥撒開,堆成10~15厘米厚,上置稻草,經常澆點水,以淘米水為最好,保持濕潤,隔5天左右,翻開糞堆就有大量蚯蚓。取了蚯蚓的地方再埋入一些廢棄瓜果皮、菜葉等,這樣可以經常取得大批的蚯蚓。飼養中要注意保持濕度和溫度,清除蚓糞,防止敵害和病害,并要注意防止積水和逃逸。
“制”就是制成黃鱔喜愛吃的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制成配合餌料時應注意選用成本低,營養價值高,能滿足黃鱔的各種營養需要,并且原料來源充足、方便。黃鱔是肉食性魚類,其飼料的成分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一般動物性飼料如:血粉、動物內臟,蠶蛹及蚯蚓等應占總飼料量的50%;植物性餌料如:麥麩、豆餅、米糠等應占38%,其他可用10%的山芋粉或地腳粉作粘合劑,骨粉、蛋殼粉占1.5%,食鹽占0.5%,以上飼料成分配齊后,用顆粒飼料機制成沉性軟顆粒飼料或硬顆粒飼料。配合飼料應隨配隨喂為好,以免貯存時間長久,發生腐爛變質或降低粘性。黃鱔嗅覺靈敏,飼料不能含有異味。另外,還可在黃鱔池中央安裝電燈誘蛾作為黃鱔的鉺料。尤以用黑光燈捕蛾效果為最好。因黑光燈放出紫外光,對黃鱔無害,誘蛾效果也好,可誘16目79科722多種昆蟲,而蟲蛾是黃鱔喜吃的餌料,營養豐富。每天晚上開燈,即可誘捕一大批蟲蛾,來解決餌料供應的不足。
2.3餌料的分配
一般日投量為黃鱔體重的3%~8%,4~5月為飼養早期,黃鱔每天吃食較少,投喂量為體重的3%;6~8月份是黃鱔的最佳生長期,投餌量應為黃鱔體重的6%~8%;9~10月份可逐漸減少,占黃鱔體重的4%為好。具體投餌數量,應根據餌料的種類,天氣的晴陰,氣溫的高低等來定。天氣晴朗暖和可適當多投放一些餌料,陰雨天氣低時少投喂一些飼料。另外結合鱔魚的吃食情況增加或減少喂飼量,以頭一天投食后略有剩余為標準。
2.4投餌方法
投餌要遵循定時、定量、定位、定質“四定”的原則。投餌過多,黃鱔貪食易患膨脹病,過少則生長緩慢,甚至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黃鱔晝伏夜出覓食,故投餌應在每天下午5時左右為好,也可開始時在黃昏投喂,以后每日稍提前一些,逐漸馴化成白天吃食的習慣,這樣便于管理。幼鱔可用遍撒法投喂,稍大一些,為了便于投食和清理殘渣,就要設餌料臺。餌料臺是用木框和尼龍網制成的框,固定在水底某一位置,讓黃鱔進入臺內吃食,考慮到黃鱔穴居的特點,餌料臺應適當分散,以免出穴集群爭食。同時要注意不投喂腐敗變質飼料。
3日常管理
3.1保持池水水位穩定,保證水質清新
養鱔池的池水深度一般應保持在10~15厘米左右為宜。初春氣溫變換較大,不要過早的在池中加水,誘其出洞,以免因溫度變化頻繁造成死亡。水質要求肥、活、嫩、爽,含氧量充足。水中含氧量不能低于2毫克/升,注意防止水質惡化,底泥中不宜放入豬、牛糞等有機肥料,防止水質過肥,造成混濁。一般7天左右換水1次,夏季間隔時間要短,春秋間隔時間稍長一些。夏季餌料易變質,吃剩的餌料要及時清除,防止霉爛變質,影響水質。當天氣炎熱時,許多鱔魚將頭伸出水面,這是缺氧的象征,應及時更換清水。
3.2防暑
當水溫達28℃以上時,黃鱔攝食量下降。為了避免水溫過高,可以在鱔池周圍種些高稈植物,在池角搭架種絲瓜、豆角之類遮蔭,也可在池中放養生水浮蓮、浮萍遮蔭。還可在池內栽些蓮藕,既可遮蔭又可增加收益。但遮蔭的面積不應超過池面的一半。當水溫超過30℃時,要勤換新鮮涼水。如看到黃鱔露出泥外,或全身臥于泥上,見人也不避退,則要趕快沖水,或在池內添加清涼淤泥,避免鱔魚死亡。換水時不能快速地加井水、泉水、以免過涼,溫差過大,鱔魚難以適應而引起感冒死亡。若換水溫差超過±3℃,則要緩緩地注入新水,切不可一次加注過急過多。
3.3越冬
黃鱔在越冬前需要大量攝食,貯存養分,供冬眠需要。當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投喂優質飼料,使之膘肥體壯,以便安全越冬。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將池水排干,翻泥留小捕大,一方面保持池泥濕潤,另一方面在泥土上覆蓋一層稻草或草包保溫,保持池土溫在0℃以上,避免黃鱔受凍。并要注意防止老鼠和家禽的危害,保證安全越冬。若附近有其它熱源,可加以利用,這樣可使鱔魚冬季不休眠,延長生長期,有利于生長。
3.4防逃
黃鱔是極易逃跑的魚類,鱔魚逃跑與天氣變化有一定聯系。一般天氣晴朗時,黃鱔并不逃走。但夏、秋季雨水猛漲時,只要池壁或池底有一個手指粗細的小洞或進出水口未攔網,也有的因兩側栽有水生植物,黃鱔就會順勢逃走,向鱔池的高處逃走,特別是在夜晚逃走的可能性更大,有時一池黃鱔在一夜間甚至會全部逃完。另外黃鱔還會爬壁登高逃跑,一般在暴雨漲水時,趁機用盡全身力氣躍起,頭部上昂縱身逃出池外,有時池壁過高,許多黃鱔相互協作集中在池壁一角,采用堆疊的方式,讓部分黃鱔從頭上爬越,翻過池壁,或者用尾巴伸出壁外,用力躍出外逃。為了防逃,池底要利用石板底、水泥底或三合土底,不要用硬泥底,因硬泥底水泡久了也會發軟發散,給黃鱔造成逃逸的條件。夏季池內加水不可過深,水面離池壁上端要有30~35厘米以防黃鱔逃遁,池壁最好高出地面20~30厘米防止暴雨時,地面水流入池內,使水位猛增。進出水口平時要堵塞,放水時要加網罩。另外,陰雨天日夜都要加強巡池,發現池水上漲要及時排除,發生特大暴雨時,可將黃鱔移養在院內大水缸中或木盆中。鱔池有凍裂和損壞時要及時進行維修。
4鱔病的預防
鱔魚一旦發病治療起來非常困難,所以對于鱔病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4.1避免機械損傷
黃鱔池內不得有玻璃碎片,鐵片等銳利雜物,以免損傷鱔體。黃鱔表皮粘液是其防止細菌侵襲的有效保護層,在搬運和放養的操作過程中要盡量細心,避免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觸,保持鱔體濕潤。捕捉時不要過于用力捏緊黃鱔,防止鱔體受到機械損傷,給病原體侵入造成可乘之機,感染其他疾病。
4.2清池消毒
放養鱔種前,要徹底清池消毒,消滅池中病原體和其他敵害。每平方米池面可用生石灰1公斤,化漿后全池潑灑,或用20克漂白粉化漿后立即遍灑全池,并攪動池水,使其混合均勻。一周后再投放鱔種。
4.3魚體消毒
從外地購進或捕捉的鱔種,在放養前,必須先放在3%~4%食鹽水中浸泡5分鐘,或用8~10ppm的高錳酸鉀浸洗10~15分鐘,以達預防的目的。
4.4食場和工具消毒
每月用漂白粉消毒食場1~2次,方法是用漂白粉10克溶化在5公斤水中,潑灑在食場周圍。養鱔工具要經常曝曬,一些小型工具可放在盛有10ppm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消毒5分鐘以上,若是糞桶,可采用石灰水浸泡處理。
4.5藥物預防
發病季節,定期在鱔池中施放低濃度藥液,如漂白粉(1ppm)、敵百蟲(0.2ppm)、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混合比為5∶2(0.7ppm)、呋喃唑酮(0.025ppm)等。也可在鱔餌中混藥預防,用碘灑拌在飼料中喂鱔,可預防球蟲?。挥么笏饣蛄√仂`拌飼料,可預防細菌性腸炎病。
4.6飼養管理
投餌要堅持做到“四定”原則,并及時清除食物殘渣,以免在池內腐爛變質,污染水質,同時要注意觀察水質變化,及時采取培肥、加水、換水等有效措施,特別是夏季水溫高時,一般每三兩天就應更換一次水,以保證水中溶氧充足。
4.7做好疾病隔離
對發病鱔魚池不要使池水相互串通。病鱔、死鱔要挖坑埋好,切勿亂丟,以防疾病傳播蔓延。
參考文獻
[1]石亞全,何敏.黃鱔庭院暫養技術[J].河北漁業,2011,(08).
[2]梁鐵山,柏韋軍.庭院養殖黃鱔的高效技術[J].養殖與飼料,2011,(08).
[3]羅剛.西伯利亞鱘的生物學特性及其人工繁殖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05).
[4]呂代鈞,范玉華.黃鱔網箱健康高效養殖技術[A].中國南方十六?。ㄊ?、區)水產學會漁業學術論壇第二十六次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0.
[5]喬志剛.中國大鯢繁殖生物學及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進展[A].中國動物學會北方七省市動物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
作者簡介:鄧奇志,本科學歷,南陽農業職業學院,講師,執業獸醫師(水生動物類),研究方向:水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