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明
摘要:朗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對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現如今的初中語文課堂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朗讀教學存在著很多不可回避的問題,如多講少讀、形式不當、指導不合理。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朗讀教學與語文教育一起出現,經數千年的發展,朗讀教學已成為閱讀教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標直接指向閱讀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熟練的朗讀技巧,體味與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語感。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朗讀實際,選擇適合學生的朗讀教學策略進行朗讀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獲得朗讀能力的提升。
一、朗讀教學的內涵和意義
朗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朗讀教學的開展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第一,注重朗讀教學中字音的準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糾正學生的字音來指導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對新的詞語進行積累;第二,在朗讀讀教學中領略文化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涵。文章的段略大意和中心思想,課堂講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但是在朗讀中通過引導學生充滿感情的朗讀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情認識;第三,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情感是一種隱性的課堂文化,這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不能完全達到的,朗讀法可以引導學生對感情的認同和心靈的共鳴;第四,在理解文章大意和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通過背景音樂的配合,來體會文章的美,體會朗讀的美。
二、課堂朗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今奮斗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們多半已經不再注意教學中的朗讀部分,他們全權支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把本該屬于學生的朗讀時間用在苦口婆心的講解中。語文課堂的畸形發展致使學生成為做題、練題的機器,根本毫無時間感受語文課本中文字的美。其次,在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不當也是影響學生朗讀培養的重要原因之一。課堂上朗讀課文,教師多半采取學生自行閱讀或全班朗讀的方法來節省時間。雖然學生讀得快,教師也省了力氣,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本來閱讀時間就少,對朗讀類課文的感情還沒有過于深層的理解與感受,如果教師不做及時指導,會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改變朗讀教學策略,提高朗讀教學水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
1、有目標地組織學生朗讀。朗讀是為了讓學生感知課文,而部分老師在教學環節中沒有理解并重視這一必要環節,只把其當作一種教學過渡形式。因此,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在朗讀,老師卻在板書,思考下一步的教學內容,而不管學生朗讀的效果。實際上,老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從教學效果的層面來為學生設計朗讀情境,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知道為什么朗讀,做到心中有底。當老師在進行課堂朗讀教學時,需要兼顧朗讀的層次性。比如,筆者在講授《在山的那邊》一詩的時候,既有教師帶頭范讀,又有學生配音朗讀;既有剛上課時的整體感知朗讀,也有詩歌講解過程中的情感體會朗讀;既有整首詩歌的朗讀,也有部分重點詩句的朗讀。通過不同層次和不同形式的朗讀,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感情,讓朗讀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2、朗讀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讀”書,而不是給學生“講”書,賦予學生“讀”的權利才是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體現,也只有如此,才能讓語文課堂真正具有活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而是全體學生參與的大眾化活動。班級中一些學生不愛說話、不愛表現,在朗讀中缺乏信心,害怕在同學們面前朗讀,作為語文教師,要多給他們機會,鼓勵他們大膽朗讀,從而提高他們朗讀的信心,讓語文課堂成為人人參與的舞臺。
3、營造朗讀教學的情境。老師在朗讀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以角色入文,以課文情感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喚醒學生的情感觸角,達到師生共鳴,奠定學生朗讀的情感基調。老師應通過營造課堂朗讀教學情境,將自己體驗到的情感傳遞給學生,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流。比如在講授朱自清的經典散文《春》時,筆者面帶笑容,用深情的語調范讀,引導學生去感受作者筆下春的美麗,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動,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老師也只有通過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才能讓朗讀教學綻放出鮮活的生命力。
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想象和聯想,讓學生將自己和課文中的角色進行調換,與課文人物融為一體,進行角色換位的朗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讀出文章的韻味。比如在朗讀《紫藤蘿瀑布》時,通過圖片資料為學生描繪紫藤蘿盛開時的漂亮景象,讓學生閉著眼睛,把自己想象成正在欣賞紫藤蘿的作者,感受紫藤蘿的美麗,感悟生命的意義。然后再讓學生睜開眼睛,帶著想象去朗讀。
4、注意朗讀內容的豐富性。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豐富的,從題材上說包括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從表現形式上分為現代文、古文,現代文又分為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古文分為文言文、古詩、詞等,不同形式的文章有著不同的朗讀技巧和朗讀節奏。但是在實踐中,教師將朗讀教學的內容局限于詩歌、詩詞等感情豐富的文本,而對于議論文、說明文等富有哲理的內容則忽視文章的朗讀。朗讀不論是對于學生的記憶還是對于課文的理解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朗讀教學的作用,同時要把朗讀的內容由課內向課外擴展,引導學生組織朗讀比賽和朗讀討論,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四、結語
朗讀教學促進學生字詞讀音的準確性,促進學生對課文情感和課文中心思想的體會和理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朗讀教學的開展,通過創設朗讀情境,設計朗讀的導學問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剛祥,語文朗讀教學困境及改進對策[J],文學教育(中),2010(04).
[2] 尤亞,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及創新性策略探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7).
[3] 王思維,初中語文課堂的朗讀教學簡論[J],語文天地,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