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谷偉健

一、目前我國高中化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15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從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到教學模式、課程評價、課程管理都發生了實質變化,然而作為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作業卻沒有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并因一標多本的現實而讓教師和學生必須投入更多精力加以應對。《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提出了在學科教學中要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體系的要求,高中化學作業也要圍繞這三個維度來設計。然而,現實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卻較少關注課程目標的實現,存在著諸多問題。
1.量大、形式單一
為及時鞏固和運用新知識而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本無可厚非,然而,有些教師卻全然不顧學生的狀況,盲目地搞題海戰術,認為只要學生對題型“見多識廣”,便會“無師自通”,忽略了新課程目標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會給學生增添許多壓力與負擔。作業有書面、口頭、實踐操作、參觀考察、自主探究等多種形式,可現實高中化學作業卻幾乎都是書面形式的,如此單一、死板、被動的作業形式,與新課程理念格格不入,難以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學習情境,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重考點考查,輕能力培養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學校盲目追求升學率,只關注考點,不顧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導致了“考試考什么”,“教師講什么”,“作業做什么”的現象,這樣會給學生傳遞一種分數至上的錯誤觀念,使其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與提高,出現高分低能的“人才”便是自然的。
3.重知識深度,輕知識廣度
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上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把已知和未知建立聯系,從而使作業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又不至于打消學生積極性。然而,現實教學中的許多作業卻遠遠超越了最近發展區,出現了許多繁、難、偏、怪的作業,不僅如此,在知識的廣度上,往往只涉及本學科的相關內容,與其他學科結合甚少,綜合性較差。這樣的作業極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學生潛能的開發。
4.缺少個性化作業設計
在“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而目前的作業卻還停留在“一刀切”的模式之下,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年級組的學生全部做相同的作業,設計上不因訓練目的而分層次、不因學生差異而有梯度,客觀內容多發揮空間小,沒有新意,當然不能標新立異,顯然不利于教師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發展。
二、基于課程目標的高中化學作業的設計原則
1.遵循合理性原則,打造最優化作業
合理性原則包括數量合理、難度適中、層次分明三個方面。數量合理指的是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量應與教學內容、學習任務以及學生的基礎相匹配,且不可超量。難度適中并非適合中等生的作業,而是符合“最近發展區”原理,既有一定難度又是在努力下可達到的作業;層次分明指作業編排的順序要合理,一般按照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從知識方法到情感態度的順序。合理性原則是作業的最基本原則,只有在合理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作業的“最優化”,即花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2.結合STSE目標,設計綜合性作業
化學學科特點決定了作業在設計上應該充分體現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結合,通過完成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化學,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更需要化學,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學到的化學知識不僅可以解決身邊衣食住行的實際問題,還可以解決國家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環境、能源等國際化問題。由此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熱愛,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作業的設計上,應體現STSE教育目標,注重綜合性。
3.增強作業思考性,挖掘作業探究點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樂學會學、主動探究,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上就要盡可能使作業具有可思考性,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自覺、積極地學習科學知識,善于挖掘作業的探究點和潛在價值,促進學生學習目的和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4.增強作業開放性,注重情感態度培養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使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式獲取信息,對現實社會的感觸和認識越來越多元化。在信息資源廣泛、學生思維活躍的背景下,作業也從答案唯一的文本書寫到形式多樣、思維開放的探究性實驗作業,從只重知識與技能單維度到情感態度多維度方向轉變。這是為了使學生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是個性發展的需求,也是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的需求。
三、針對高中化學作業現存問題的解決策略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作業觀。由此看來,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單維作業目標和功能,使學生的作業過程成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整體實現的發展過程,實現以知識為本位的單維作業目標功能觀向以發展為本位的多維作業目標功能觀的轉移,設計與新課程目標有效對接的高中化學作業。
1.精簡作業數量,豐富作業形式
針對目前存在的作業量大、作業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精簡作業,這就要求教師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有著準確的把握,知道哪些知識是需要了解、理解或掌握的,哪些科學方法是需要學習并掌握的,哪些情感是需要體驗的,而且要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作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因此,在作業上也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索、實踐、開放等多種多樣的作業,而不是拘泥于單一的書面作業。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興課程形式方興未艾,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地探索與開發新的作業資源,將作業與新興課程形式有機結合,為學生創設生動、開放、交流、合作的平臺。
2.基于素質教育,淡化應試化作業
長期以來,人們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這對系統知識的鞏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這種作業注重知識的繼承性,特別是強調書本知識的鞏固和掌握,以至于作業方式多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
在當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改革的形勢下,傳統作業觀念急需轉變,刻不容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從思想上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方向,落實上則需要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努力。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領悟素質教育的思想,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最終呈現于教育實施的各個過程中。
3.降低作業難度,拓展作業廣度
作業最直接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知識,而不是為了難倒學生,因此,教師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要盡量避免繁難偏怪的作業,要根據課程目標的要求設計和布置難度適中的作業。除此之外,作業也要關注科際聯系,要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緊密聯系,體現STSE的教育目標,而不僅僅是就題論題。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關注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發展,并將此理念有效融合到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中去。
4.量體裁衣,設計個性化作業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個體情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在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性和能力水平的差異布置不同的作業,使作業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體現個性化。目前,做到“一人一作業”還是有難度的,但是將班級分組,布置分組的作業還是很可能實現的。
四、傳統作業設計與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設計的對比與分析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硝酸的性質為例比較分析見表1。
表1
傳統高中化學作業基于課標實現的高中化學作業
1.寫出濃HNO3與Cu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說明濃HNO3具有
性和性。1.在濃HNO3與Cu反應中,銅元素的化合價(填升高或降低),被(填氧化或還原);濃HNO3體現性,若反應中轉移0.6 mol e-,則生成氣體是L。(標準狀況下)
2.為了除去鍍在鋁表面的銅鍍層,下列試劑可選擇的是()。
A.稀HNO3 B.濃HNO3
C.稀H2SO4D.濃H2SO4
2.下類物質能用鐵器盛裝的是()。
A.稀HNO3B.濃HNO3
C.稀H2SO4 D.濃H2SO4
3.下列反應中,調節反應物用量或濃度,不改變反應產物類別的是()。
A.碳在氧氣中燃燒
B.鐵在硫蒸氣中燃燒
C.向二氧化硫中通入澄清石灰水
D.硝酸中加入硫粉3.如圖,向一定量的鐵粉中加入一定體積的12 mol/L的硝酸,加熱充分反應后,下列離子在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①NO-3②Fe3+
③H+④NO
⑤NO2
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 ①③⑤
4.寫出下列化合物之間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N2→NO→NO2→HNO3→NH4NO3→NH3
4. A、B、C、D都是污染空氣的有害氣體。A能使品紅溶液褪色;B氣體呈黃綠色,它與A按等物質的量反應后溶解于水生成兩種強酸;C是紅棕色氣體,它溶于水,生成一種強酸和無色氣體D。則:
(1)A、B、C、D各是什么氣體?
(2)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光化學煙霧是汽車尾氣中的和經紫外線照射形成的一種有毒煙霧。
5. 霧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組成,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陰沉灰暗。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北京監測的是細顆粒物(PM2.5),也就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霧霾的天氣給我們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問題1:霧霾是膠體嗎?問題2:結合霧霾的組成,分析霧霾形成的原因?問題3: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談談如何防止霧霾的產生?我們自身能做哪些努力?
從上述傳統作業與新型作業的對比可以看出,傳統作業在落實課程目標時偏重“知識與技能”,在“過程與方法”維度設計較少,缺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驗,這無疑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新型的作業不但系統綜合開放性強且與生活息息相關,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均有體現,特別是最后一題,既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高中化學新課程明確了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突出強調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科學有效的作業是落實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可以說作業小到關乎教學目標能否落實,大到關乎國家人才培養戰略能否實現,因此,設計符合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促進高中化學教學改革、滿足高中生學習和個性發展需求的作業任重而道遠。
(收稿日期: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