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楓
【摘要】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下,金融市場上出現了創新型匯率風險管理工具,但還缺少適合中小外貿企業的避險工具,同時部分管理工具本身存在陷阱。因此,需要從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供給和運用兩方面來做好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本文首先介紹了創新型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分析了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做好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對策。
【關鍵詞】外貿企業匯率風險
風險管理
2013年下半年開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結束了單邊升值,開始呈現雙向波動的狀態。自2015年8月11日起,我國開始了新的匯率改革: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新匯改實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加大。在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內外部環境下,外貿企業如何適應匯率變化的新形勢,運用匯率風險管理工具鎖定利潤顯得愈發重要。
一、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新工具
目前金融市場上可供外貿企業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金融工具,除了傳統的遠期結售匯、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掉期、外匯期權這些產品之外。部分商業銀行和一體化外貿服務商還提供了基于上述傳統產品的創新型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一)人民幣兌外匯期權組合
是指客戶在買入一個人民幣兌外匯普通歐式期權的同時賣出一個幣種、期限、合約金額相同的人民幣兌外匯普通歐式期權。人民幣兌外匯期權組合可根據外貿企業需求按照幣種、期限、交割匯率和金額等要素進行靈活設定。例如,A外貿企業將在一個月后收到一筆以美元結算的出口貨款。為規避美元貶值的風險,A企業可以向銀行購買一個人民幣兌美元、期限為1個月、金額為100萬美元的歐式看跌期權,執行價格為6.4745;A企業同時向銀行賣出一個人民幣兌美元、期限1個月、金額100萬美元的歐式看漲期權,執行價格為6.5745。如果在期權到期時,市場即期匯率為6.3745,則企業對買入的看跌期權行權,銀行對看漲期權放棄行權,企業按照6.4745的價格向銀行賣出100萬美元。如果到期時市場即期匯率為6.6745,企業放棄對看跌期權行權,銀行對看漲期權行權,客戶應履行以6.5745的價格向銀行賣出100萬美元的義務。通過敘做期權組合交易,該企業在合約簽訂日即將未來結匯收入鎖定在647.45~657.45萬元的區間,減少了未來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二)雙幣遠期結售匯
是指銀行與客戶在期初約定美元與另一種外幣的執行匯率,在此基礎上分別報出美元和另一種外幣兌人民幣的遠期結匯(或售匯)價格,并在到期時只實際進行一種外幣的結匯(或售匯)的業務,具體進行何種外幣交割取決于到期日美元對該外幣市場匯率與約定執行匯率的比較結果。雙幣遠期結售匯的報價優于普通遠期結售匯報價,但客戶需承擔到期交割幣種不確定的風險。雙幣遠期結售匯適用于未來將持有兩種以上外幣,并且對匯率變化有較強預測能力的外貿企業。
(三)可敲出遠期外匯買賣
適用于對匯率趨勢有一定預測能力,希望獲得較好外匯買賣價格的外貿企業。例如B企業將在2015年6月支付貨款150萬歐元,而該企業收入貨幣為美元,支付貨幣與收入貨幣存在不匹配,使企業承擔歐元升值的風險。如果選擇遠期產品固定匯率成本,按照市場價格,歐元兌美元即期匯率為1.3290,3個月遠期價格為1.3340。B企業認為遠期報價較高,希望等待更好的價格購買歐元,可是等待會令其現金流暴露于匯率風險的敞口下。B企業于是購買了可敲出的遠期外匯買賣產品。該產品鎖定遠期匯率在1.3300,敲出匯率在1.4100。如果在交割日前市場匯率從未觸碰過1.4100,則客戶可以按照1.3300的價格購買歐元(僅比即期價格高10個點,而比遠期價格低40個點);否則,合約自動取消。交易完成后的3個月中,歐元兌美元匯率始終持續在一個窄幅區間波動,未觸碰過敲出匯率1.4100,企業最終在交割日以1.3300的較低價格購入歐元。
(四)擇期外匯買賣
是指客戶可以在約定的將來某一段時間內的任何一個工作日,按規定的匯率進行交割的外匯買賣業務,它是一種可選擇交割日的遠期外匯買賣。在遠期外匯買賣實務中,如果外貿公司擔心國外交易對手延遲付款,則公司可通過擇期外匯買賣產品來鎖定匯率。
(五)如意結
是指客戶與銀行簽訂一個固定總金額、固定期限的遠期結售匯合約,固定期限可以劃分為多個交割期,固定總金額可以分配到每個交割期內形成當期交割額度。客戶可在規定的交割額度和交割期限內,按照約定的不同交割價格辦理結售匯。每個交割期限內沒有使用完的交割額度可以滾動到后面的交割期使用。如意結產品的結售匯較為靈活,外貿公司可以在固定總金額內根據每個交割期的業務量來進行結售匯,方便應對外貿業務成交量的波動。
(六)鎖匯保(即遠期外匯保值)
由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歸集企業客戶的避險需求,并替客戶與銀行簽訂外匯遠期協議,約定未來結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日期,提前鎖定遠期結匯匯率。這樣,在遠期協議期限內,企業客戶不受即期匯率波動的影響,可以使用遠期外匯結算。鎖匯保操作便捷,客戶只需向一達通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即可,而且保證金可以根據客戶資金流情況延緩交納,只需在交易后的一個工作日內償還即可,并且不收取手續費。交割時,一達通替客戶根據協議約定向銀行辦理結匯或售匯。鎖匯保的特點是結匯起點金額低,單筆金額僅需3萬美元或等值外幣,適合作為中小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二、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適合中小外貿企業避險的工具
據調研統計,在年營業收入大于10億元的大型外貿企業中,約62%的企業采用了銀行提供的外匯衍生品規避匯率風險;年營業收入小于1億元的外貿企業采取匯率避險措施的僅約14%;更多規模更小的外貿企業基本沒有避險措施。中小外貿企業是我國外貿行業的重要力量,數量眾多,但應對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相對更弱。中國長期以來較確定的匯率變化趨勢使中小外貿企業習慣在相對穩定的匯率下做外貿,因而匯率管理經驗極為欠缺,90%以上的企業不具備匯率鎖定能力。
目前僅有一達通提供的鎖匯保可以作為中小外貿企業的避險工具,銀行提供的外匯風險管理產品普遍門檻較高,例如工商銀行遠期外匯買賣要求企業信用等級為A級(含)以上,外匯平價遠期、單邊終止型外匯遠期辦理最小金額為200萬美元或等值外幣。即使在金融服務較發達的廣東、福建、浙江三省,銀行的遠期外匯服務往往交易額也要達到100萬美元以上。由于國內外貿企業主體分散,每筆訂單的規模較小,所以難以享受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避險服務。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加大的經營背景下,市場需要更多可供中小外貿企業使用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二)部分匯率管理工具合約存在陷阱
以中信泰富為例,該企業為了降低公司在澳大利亞鐵礦石項目中面對的匯率風險,2007年開始購買澳元外匯期權合約。但由于合約頭寸遠大于實際業務頭寸,同時合約與傳統的外匯期權合約不同,中信泰富簽訂的澳元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不但賦予了公司買入澳元的權利,同時還規定了公司買入澳元的義務。最終因為澳元在2008年的大幅貶值,導致中信泰富產生155億美元巨額外匯交易虧損。
為外貿企提供匯率避險服務的機構除了國內商業銀行和一體化外貿服務商外,還有國外投資銀行,中信泰富購買的澳元外匯期權合約就是外國投資銀行的產品。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外貿行業利潤率下降。海外投資銀行向國內外貿企業頻繁推銷套期保值金融衍生品,提供規避外匯風險的服務。而國內一些外貿企業為了保護它們微薄的出口利潤率,寄望于投資銀行的復雜產品。但是如果購買的產品頭寸規模過大,同樣會導致企業過度暴露敞口風險。同時一些投資銀行套期保值產品含有強制附加條款。例如,奇異期權觸發限定條件時可能導致企業兌現義務被迫購入過多的外匯,從而加倍放大匯率風險。在缺少匯率風險管理經驗的情況下,購買這類產品會給企業帶來極大的風險隱患。
三、做好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
(一)推出適合中小企業的匯率管理工具
2015年外貿企業中每筆外匯避險規模在小于10萬美元和介于10萬~100萬美元之間的比例分別約25%和63%,占外貿企業外匯管理需求的88%。而目前國內僅有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公司通過“團購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遠期結售匯服務,這項服務是把很多中小企業的遠期訂單集合起來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合約,從而解決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產品門檻高導致的單個中小外貿企業避險難的問題。
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中小外貿企業避險難的問題,還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能夠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匯率避險需求的避險工具。國內商業銀行提供的外匯衍生產品是在場外進行交易,場外外匯衍生品市場上產品提供者數量較少,競爭相對不足,導致中小企業外匯避險費用較高。外匯期貨具有交易門檻低、交易成本低、參與者眾多、流動性強的特點,是國外外貿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的有力工具。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匯率波動加大,投資大陸的境外資本也需要更多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來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敞口。因此,推出在交易所上市的外匯期貨將完善我國的外匯衍生品市場,與商業銀行提供的場外外匯衍生品形成互補,為外貿企業管理匯率風險提供更多的選擇。
(二)正確運用外匯衍生工具
外貿企業進行外匯衍生工具交易,最根本的目的是減少匯率波動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其操作原理就是用期貨市場或遠期合同的反向交易來鎖定現貨所面臨的風險,即鎖定外匯風險敞口。企業在參與外匯衍生品交易時,合約頭寸要和實際業務頭寸相匹配,如果基于自身對匯率的預期或投機心理來擴大合約頭寸將產生風險敞口,一旦匯率有較大波動會給企業帶來極大風險。在進行場外衍生工具交易時,企業應當選擇簡單直白的合同文本。對于合同中的條款,特別是附加條款和隱藏條款要仔細甄別,避免外匯衍生工具交易中的陷阱。
從2005年到2013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處于單邊升值的過程,中國的外貿企業習慣了在穩定的匯率預期中經營。在匯率單邊升值的前提下,外貿出口企業基于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向銀行購買鎖定遠期匯率的產品,就可以有效減少匯率波動給企業利潤帶來的影響。但是在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加大的情況下,外貿企業需要綜合配置保值渠道,考慮運用外匯期權或包含選擇權的遠期合約來應對匯率波動風險,同時注意和提供外匯衍生品的服務商分批簽約,這樣才能適應匯率波動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