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一、應用型教育的特點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高校也應運而生。應用型高校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社會素養和競爭力。應用型教育的這些特點,也決定了教學模式上更加偏重實踐教學的發展和運用。應用型教育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特點
視覺傳達設計主要是指借助傳播媒介通過對視覺符號語言組合而成的視覺圖形設計傳達給消費者的一種藝術設計形式。它受科技進步影響較多,尤其受到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字媒體等技術進步影響較大。同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囊括的專業超越了傳統平面設計專業的范疇,因此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表達更加科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性較強,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涉及領域更加的廣泛,社會將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質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人才,這與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現狀
我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起步晚,但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視覺傳達設計人才也變得更加受歡迎。在應用型教育的不斷推廣下,我國近千所高校開設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一方面滿足了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開設的課程存在滯后性,其內容與快速發展的時代特征不相適應;在教學模式上也是機械性對西方教學模式進行模仿,“模仿有余,創新太少”對我國實際情況聯系過少,沒有更好的考慮我國對視覺傳達設計人才要求;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基礎課程對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缺乏關注;針對學生的課題設計創新性不足,過于僵化與社會發展脫軌嚴重。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最主要的是考慮課程資源如何獲得,課程內容的豐富將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資源的獲得途徑
(一)增強專業課程間的橫向聯系。視覺傳達設計作為一門藝術設計形式,其所要掌握的課程也較多,學生既要掌握平面設計理論和廣告設計的表現形式,同時還要了解繪畫中各種表達技法,同時隨著數字媒體的發展,學生還要掌握攝影及3D動畫等方面的技能。要想提高學生設計能力,增強其社會競爭力,就需要學校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加強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融會貫通,而不是對專業一知半解,避免能做廣告設計,去不懂色彩的運用等情況的發生。專業課程的整合也是獲取課程資源的一種途徑。
(二)加強課程的實踐內容設置。應用型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應用人才,秉著這個教學理念,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打破過去以理論課為主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過去的“閉門造車”向“走出去”轉變,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在實踐中動手動腦,不斷夯實自己的專業水平。應用型高校一般都會實行校企結合的模式,因此,能夠為了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強自身的社會競爭力,應多于企業合作,根據企業的需求去創作去設計,讓學生的實踐作品更加符合當前市場需要。
(三)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這也為與科技水平聯系緊密的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了便利,信息技術的進步讓視覺傳達設計課程變得多樣化,不再局限在傳統課堂教學,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獲得有效信息,獲得更多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接觸更多真實優秀的設計方案和案例,并可以在網絡世界里和更多的老師、同學進行學習和交流。
(四)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目前為止,我國設置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已近千所,因此,有進行學校交流的條件,同時,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又決定了其多進行交流對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和社會競爭力有諸多好處,加強校與校之間的交流,豐富學生課題設計內容,增強課題的創新性,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轉型背景下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