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合并逐漸成為一種常態,與此同時,企業合并中的會計處理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企業合并中會計報表的兩種處理方法,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以期為相關會計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企業合并;會計報表;處理
一、企業合并中會計報表的處理
(一)購買法
1.含義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規定,購買法是指購買企業通過資產轉讓、承擔負債或發行股票等手段取得被購企業凈資產控制經營權的一種方法。
2.會計處理
假設A企業以1000萬元收購B企業全部股權,B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超出賬面價值100萬元,其他部分沒有差異。兩企業在合并之前的簡易資產負債情況如表1:
采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時,A企業個別會計報表的處理過程如下:
①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1000萬元
為編制合并報表,A企業需要進行以下分錄處理:
② 借:資產100萬元
貸:資本公積(B企業)
100萬元
③ 借:所有者權益(B企業)
900萬元
商譽 100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A企業)
1000萬元
得到以下合并資產負債表:(見表2)
(二)權益法
1.含義與特點
IASC規定:參與合并的股東對其所有凈資產及經營活動進行聯合控制,從而繼續對合并后的實體進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并方法屬于權益法。權益法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無論企業合并發生在哪一時點,都要將相關合并企業的整個會計年度的損益及留存收益計入合并后的企業之中。其次,相關合并企業的資產及負債只計賬面價值,且不計商譽。
2.會計處理
同樣以上述A、B兩企業為例,采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時,A企業個別會計報表的處理過程如下:
① 借:長期股權投資800萬元
資本公積
200萬元(假設足夠用于沖減)
貸:銀行存款1000萬元
為編制合并報表,A企業需要進行以下分錄處理:
② 借:所有者權益(B企業)
800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A企業)
800萬元
③ 借:資本公積500萬元
貸:留存收益 500萬元
得到以下合并資產負債表:(見表3)
(三)兩種方法的對比
首先,采用購買法時,合并后的資產價值要高一些,原因在于兩者對于可辨認凈資產價值的計量方法不同,權益法采用的是賬面價值,購買法采用的是公允價值,而在當前通貨膨脹背景下,資產的賬面價值通常要低于公允價值。同時,兩種方法一個確認商譽,一個不確認商譽,也是造成資產價值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其次,采用權益法時,留存收益要高一些,原因在于權益法的合并報表中計入了被并購方的整個年度收益,而購買法計入的是被并購方在合并后的收益。
二、策略和建議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購買法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更強的相關性,故IASC已停止使用權益法,但我國由于特殊的社會經濟情況,仍有必要保留權益法,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我國國有企業數量眾多,許多企業合并是由政府來操作的,相當于國有資產在不同國企之間進行調撥,并不會造成實質上的經濟利益流動,故采用權益法比購買法更加合理。其次,當前我國的資產評估機制還不健全,采用購買法牽扯到公允價值評估及商譽問題,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而采用權益法的操作相對簡單一些,更貼近我國實際國情。
三、結語
在會計實務中,應當結合相關合并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會計處理方法,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會計支持。
參考文獻:
[1]盧梁霄.新會計準則下的企業合并會計報表的處理[J].現代營銷,2012(3).
[2]黃蕾.關于合并會計報表的相關問題[J].中外企業家,2014(12X).
(作者單位:江蘇中興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