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玉鳳
立足園本,著眼孩子成長打造魅力幼兒園園所文化
文 張玉鳳
幼兒園園所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幼兒園辦園理念成熟的重要標志。園所文化的構建是通過園長、教師、家長等作為載體,對文化進行傳承、積累和創新。打造魅力幼兒園園所文化要用科學的辦園理念為園所文化構建奠定基礎;用豐富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打造幼兒園園所文化;用活動為載體提高管理效能共享快樂成長;用特色園本培訓和教研引領園所文化發展。
園所文化 辦園理念 環境創設 管理效能 園本培訓

幼兒園園所文化的形成是一所幼兒園辦園理念成熟的重要標志。園所文化的構建是通過園長、教師、家長等作為載體,對文化進行傳承、積累和創新,分為可見的物質形態和不可見的觀念形態。當前,不少幼兒園園容漂亮,設施先進,但總缺少一種神韻和底氣,就是因為它沒有蘊涵自己園所文化精神。園長作為幼兒園管理的核心和靈魂,應對園所文化做出明確、自主、卓有遠見的選擇和追求,有意識地弘揚和倡導人文教育的理念,努力構建幼兒園文化的育人平臺,使幼兒園逐步形成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園所精神和文化氛圍,促進幼兒、教師、家長、幼兒園四位一體共同發展。
園情介紹
徐州市泉山區御景灣幼師幼兒園東依迎賓大道和淮海食品城,西鄰徐州工程學院新校區,北接300畝的城市公共三角綠地,南靠通往銅山新區的欣欣路。幼兒園于2014年6月開始正式招生,隸屬于徐州幼師幼教集團。幼兒園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獨立園舍,園內設計新穎美觀,布局合理。現有班級9個,可容納280名幼兒,設置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園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齊全,鋼琴、電子白板、電腦現代化教學設備滿足孩子多方面成長的需要。專項活動室有涂鴉室、科學發現室、多功能活動室等。室外活動場地全部鋪設了防滑彩色塑膠跑道,安裝了組合滑梯、旋轉火輪、兒童搖籃等大型活動娛樂設施,購置了蹺蹺板、平衡木、木馬等各類兒童玩具。
這是一所新的幼兒園,在建園初期就將國學定位為幼兒園的辦園特色。早期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應該是培養嬰幼兒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把學習做人放在首位,這也是幼兒園養成教育之根本。道德建設是一件關系到民族未來的大事,培養是非分明、有正確榮辱觀的公民是社會祥和穩定和民族復興的重要保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德建設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千百年來,我國雖然經歷過外族入侵和社會動亂,但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已經融入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個民族的道德建設是繼承和發展并重的事業,社會主義道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展。我們有責任將傳統文化教育引領我們的幼兒教育提升到一個更專業的高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的同時讓孩子們擁有真正有意義的童年。
要辦好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科學的辦園理念是關鍵。近年來,我們通過全面貫徹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精神,樹立了以人為本,尊重個性,開發潛能,全面發展的辦園理念,堅持以自主、創新、文明、合作為辦園目標,提倡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符合幼兒生理及心理發展的科學教學理念,一切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富有個性的發展。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熏陶,從小開始,先入為主,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久而久之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我園將禮儀教育作為切入點,融入一日各環節。如:見面禮儀、行走禮儀、待人接物禮儀、餐桌禮儀等。將傳統禮儀與現代禮儀相結合,培養孩子們成為優秀的世界小公民。
走進一所幼兒園,即便沒有觀察幼兒的活動,但從幼兒園的環境中我們也能“讀”到其中蘊含的各種信息,能感受到該園所文化、園長和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隨著綱要的頒布實施和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日漸推進,環境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認可,尤其是互動作用的環境,對于幼兒的發展作用更是舉足輕重。環境不再是一種背景,一種裝飾,而是一種活的課程,是課程的延伸和發展。我們打造環境分為文化環境和主題環境兩部分。作為國學幼兒園,我們首先打造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辦了御景苑國學館,將琴棋書畫和茶文化搬到了國學館中,讓孩子感受、欣賞和體驗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同時將幼兒園三層分別以:國粹、國魂和國寶來打造樓層文化。
國粹——用中國紅為主色調打造走廊文化背景,同時創設大的國粹精華墻面,感染孩子們,讓視覺沖擊力來刺激孩子們的視覺神經,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感情。
國魂——用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目標、園風、特色發展目標來打造幼兒園的靈魂。同時二樓設有孩子作品展示墻和欣賞墻。
國寶——三樓整體用藍色調打造青花瓷國寶系列,折扇、花格等元素融入環境創設中,讓孩子們直接與環境對話。
通過樓層文化的環境打造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長廊中感受、欣賞、熏陶和感染,使我們的孩子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情感,同時激發孩子們熱愛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我們每個教室都有自己的名字:琴音、棋風、書香、畫意、詩情、舞韻、茶禮、花語和藝境。每個班結合自己的班級名稱進行選定環創元素,同時創辦特色區域活動,這也是凸顯幼兒園文化的重要元素。
我們設計了整套結合傳統節日、傳統文化和民間民俗的課程。結合課程不同領域打造主題環境,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們有機會參與課程環境打造,記憶會更加深刻。在打造主題環境中我從前期親子材料的收集、孩子們與教師的整理,到師生共同學習、梳理和延伸,讓我們的主題課程全面深刻地影響家長、教師和幼兒們。
1.分工明確、各顯所長。在幼兒園特色創建過程中,我園堅持的原則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真正做到分工明確、各顯所長。主要做法:一是活動負責制。每學期初共同制定好學期計劃,結合每人特長進行分工負責,每項大活動都會有主要負責人,發揮其特長,其他人員由其調配。這樣既能給他們一個展示平臺又能發揮他們的特長。二是師徒結對子,帶動整個團隊向前進。有的新教師沒有經驗,思路不明,需要有經驗的老教師帶領,我們有效地進行師徒結對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2.定期開展梳理匯報活動。每個月借助課題、專題活動時間進行梳理本月開展特色活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創新的想法,同時商討下月主題活動想法和負責人員的安排和分工。每個月會結合特色節日開展大型系列活動,如:結合母親節的護蛋行動、結合中秋節的合宿活動、結合重陽節的聽爺爺奶奶講故事活動等等。同時以學期為節點梳理整理本學期的特色活動開展情況,總結不足和經驗教訓,作好下學期的計劃和內容。
我們將園風定位:快樂源于欣賞;快樂源于尊重;快樂源于關愛;快樂源于微笑;快樂源于交往;快樂源于奉獻。只有讓每一位教職工在快樂的氛圍中工作,才能讓每一位員工的才能發揮出來,所以我們將快樂定位為我園園風,讓整個幼兒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每一個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師最大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我們只有把精心培養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當作人生最大的幸福,才能從內心認同自己的教師角色,我們才擁有職業的幸福感。”從陶行知老先生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要做一名合格優秀的教師就必須要創造出值得崇拜的學生,同時給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不斷創新和付出。在定位了特色以后,我們全面進行了傳統文化崗位培訓:幼兒園品牌文化、傳統文化、團隊精神、傳統工藝等的培訓和培養。同時我們安排老師們“請進來、走出去”及二次培訓,提倡主動學習,不斷進步的理念,將自己外出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所有的老師們,使我們老師更好地成長和進步。我們邀請知名的傳統文化傳播者漢風老師來園指導工作,并特聘他為我們的首席顧問專家。邀請知名的傳統老藝術家們來園指導老師的業務工作,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將高雅藝術請進校園讓孩子們、老師們見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樣用陶行知老先生的名言“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大的學生。”指引每一位教師成長和進步!經過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研究讓老師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在自身的修養上有很大的提升。
總之,通過園所文化的創建,將幼兒園理念、課程、環境、管理培訓與特色文化有效整合,孩子、教師、家長和幼兒園都能得到更好的成長,并促進和諧發展。形成研究的共同體,打造一支研究型團隊,提高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最終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以及幼兒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御景灣幼師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