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蓉
論如何提高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文 徐蓉
民辦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不僅決定了教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積極性,也影響著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和幼兒的健康成長。然而當前民辦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普遍不容樂觀。本文在分析了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作為民辦幼兒園管理者該如何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幾點有效對策,并重點提出有獲得感是教師幸福感最重要的前提。
民辦幼兒教師 職業幸福感 獲得感 影響因素 有效對策

民辦幼兒園教師工作所付出的勞力和承載的壓力不亞于公辦幼兒園的教師,但其身份地位、工資待遇、晉級機會均不如公辦教師,從而影響了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導致這個行業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專業性不強、流動性較大,并影響了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鑒于此,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就有必要探索科學的方法讓民辦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有收獲感,進而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在民辦幼兒園里,不難發現很多幼兒教師缺乏職業規劃和奮斗目標,把教師職業簡單地當成一份糊口謀生的工作,對教師職業的崇高性缺乏感知,更別提職業幸福感了。可見,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從業體驗不容樂觀。
(一)獲得感低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是幸福感的前提。獲得感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作為一名民辦幼兒園的教師,更關心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專業水平和晉升評級。然而當前的民辦幼兒教師不僅工作收入低,在專業發展、社會認可、幼兒回應方面都獲得較少,民辦幼兒園教師與公辦教師相比,在評比中晉級難度大,發展的機會少;民辦教師流動性大,民辦幼兒園里多是些年輕的教師,缺乏前輩引領,需要自我摸索,成長緩慢;民辦教師缺乏事業編制、身份不明確,因此社會認可度低;而教育對象幼兒由于年紀尚小不懂事,對教師的用心付出缺乏感恩與回應,使得幼兒教師對工作的期待不高。
同時,教師在上崗前和入職后每年都應該有培訓、外出學習交流和園內前輩引領提攜的機會,但民辦幼兒園的特殊性以及資金因素使得園所并沒有爭取或給予教師這樣的機會,使得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始終專業性水平較低,提升發展自我的可能性小,對不可預測的未來缺少應變能力,獲得感的缺乏導致民辦幼兒教師的幸福感不強。
(二)待遇福利少
(三)工作強度大
幼兒教師工作的對象是3-6歲的幼兒,這個時候的幼兒貪玩好動、愛吵愛鬧,同時又還處于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階段,教師的簡單說教對他們教育作用不明顯,因此管理、教育的難度都很大。不良的工作情緒和過強的工作壓力導致教師職業倦怠,缺少幸福感。
(一)讓教師有獲得感
要讓教師有職業幸福感,就必須讓他們覺得付出與獲得成正比,這種獲得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看得見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1.提高民辦幼兒教師的物質財富
提升教師的幸福感首先就要提高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這是保證教師生存質量和發展前景的基本物質前提。只有教師的經濟收入提高了,才能幸福生活,安心工作。同時,也可以給教師提供一些住房補貼、子女就學優惠、旅游聚餐等福利,讓教師感受到民辦幼兒園對教師的生活的關懷和職業的幸福感。
2.提高民辦幼兒教師的精神財富
很多老年人更喜歡護理員年輕一些,“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跟年輕人在一起,感覺自己也變年輕了,心里就高興。”可是,養老護理員缺口很大,年輕人就更少了。
(1)指導教學業務,加速教師成長
教師入職初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首先在知識上,青年教師雖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以說專業基本功都比較扎實,但他們對幼兒園教材不熟悉,缺乏實踐經驗。在能力上,由于缺乏與幼兒、同事、家長交往的經驗,容易導致課堂紀律失控、同事互動交流欠缺、家長溝通困難等情況。園領導要認真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通過園內教研活動、聽課評課等形式,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加強指導,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使他們快速成長為合格的幼兒教師。
(2)開展賽課活動,讓教師在競爭中超越自我
為了讓民辦幼兒教師們有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機會,幼兒園要組織開展園內賽課活動,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園外的公開課比賽,引導教師通過賽課活動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融入幼兒教師圈子。教師們也通過備課和與師傅磨課的過程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3)培養廣泛的愛好,提升水準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和過硬的專業特長,可謂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幼兒在園內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游戲,在玩中學習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自身首先要“會玩”。教師必須建立起廣泛的興趣愛好,成為一名文理兼修,能歌善舞,會畫善寫的集大成者。在工作之余,幼兒園可以經常組織教師們一起參與一些業余活動,如唱歌、學舞蹈、戶外寫生等,培養教師的業余愛好,在休息娛樂中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水準。
(二)合理配置班級幼兒和教師人數
很多民辦幼兒園為了提升效益,一味擴大辦學規模,招收大量的幼兒入園,導致班級人數過多,教師管理困難。在工作壓力和家長情緒的雙重刺激下,民辦幼兒教師自我工作滿意度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民辦幼兒園要合理配置班級幼兒和教師人數,減輕教師工作量。幼兒教師的工作壓力減輕后才能鉆研教學、關注幼兒,自然會提升教學質量,獲得幼兒和家長的好評,從而感受到工作的樂趣。

(三)制定人性化的教師管理制度
在民辦幼兒園對教師的管理制度制定的過程中,要考慮如今教師的特點和需求。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多是八五后,甚至九零后,他們自主性強,工作熱情高,喜歡自由不受約束。因此,幼兒園在制定各種教師守則、教師管理規定時,可以虛心聽取廣大教師意見,尊重教師們的想法,制定出切實可行又人性化的制度,讓教師們感受到幼兒園在按制度辦事的同時也有人文關懷。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上,領導者也要多組織一些活動,幫助其減壓。如茶話會,集體聚餐,假期出游,休閑娛樂等,讓教師工作中的情緒得以釋放,心理得以舒緩。
(四)引導教師正確定位,愛崗敬業
在民辦幼兒教師隊伍中,絕大部分人是在進公辦幼兒園無望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不得不進入民辦幼兒園,以謀一份糊口的工作,對此現實他們存在諸多的不滿意,因此工作積極性和進取意識不強。管理者首先要引導這些教師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并在民辦幼兒園工作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修煉自我以備在未知的以后能尋找新的出路。同時幼兒園也要以自身優質的辦學、穩定的生源、蒸蒸日上的發展前景做到與公辦幼兒園同薪同酬,還要積極為幼兒教師爭取外出學習和職稱晉升的機會,這些都能給教師們以信心,弱視民辦與公辦的差別,找到正確的定位和奮斗目標,并以一種進取向上、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投入到民辦幼兒教育事業中來。在這種認識下,能保持熱愛工作、積極向上的心態就是一種幸福。
教師的幸福感關系著教育事業的質量和孩子們的未來。民辦幼兒教師因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導致缺乏幸福感,因此民辦幼兒園和社會各界都要關注這個群體,提高待遇,給予尊重,理解難處,提供發展的平臺與機會,使民辦幼兒教師對自身的職業充滿期待,充滿自豪,從而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幼兒教育事業并在各方面有所收獲。這種獲得感的萌發將促使幼兒教師產生幸福感,使其更加熱愛教育,熱愛工作!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鴻基威尼斯水城第一幼兒園)
[1]張世萍,魏勇剛,牟映雪.《幼兒教師歸因方式對其職業倦怠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12(8)
[2]胡誼,楊翠蓉,鞠瑞利,曹鳳蓮等編著.《教師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