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薇
觀察:幼兒教師掌控教育細節提高幼兒游戲水平的關鍵
文 朱薇
幼兒教師細致的觀察,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觀察幼兒不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興趣和需要,它是幼兒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也是指導幼兒健康發展的基礎。觀察,能了解幼兒行為的原因,是指導幼兒游戲行為的基礎,誘發幼兒游戲行為的前提,因而是掌控教育細節和行動能力的關鍵。
幼兒教師 觀察 教育細節 游戲水平
觀察是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2012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強調幼兒教師應具有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觀察,是指導幼兒行為、了解幼兒行為形成原因的前提,觀察是成為一名優秀幼兒教師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幼兒教師的一項專業技能,也是一份專業責任。
案例:游戲開始了,建構區中的孩子們開始討論,如何建造“城市”。沐雨說:“城市里有高高的樓房。”雨晴說:“城市里有馬路。”老師也提出建議:“城市里應該有居住小區,馬路旁邊有車站,還要建個大超市。”討論完,幼兒們就迫不及待地著手建構,不一會兒,就建出了高樓大廈。但是在建車站時,他們卻發生了爭執。沐雨要把車站改成飛機場,因為他搭了一架飛機,沒有地方停。雨晴卻堅持老師剛才的提議,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最后,沐雨不顧同伴的反對,推開樓房要建飛機場。嘉嘉跑來報告:“老師,沐雨沒有按照你的要求建車站。”老師馬上趕過去處理紛爭,讓他們各造各的互不影響。
1.觀察在先,指導干預在后
游戲是幼兒的學習方式,在幼兒園中,豐富的游戲內容、不同的游戲形式充實著幼兒的生活。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時機掌控,直接影響著幼兒游戲的質量和游戲的價值。此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對建構區中幼兒的游戲沒有深度觀察,急于指導幼兒的游戲,影響了幼兒游戲的結果,幼兒在建構前與同伴協商、創造自己眼中的城市,說明幼兒有了自己的目標,教師的建議左右了幼兒構建城市的想法,影響了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此時教師應該耐心等待,繼續觀察幼兒接下來的行為,相信孩子們在討論、合作下,一定會建構出自己滿意的城市。
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教師應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了解幼兒的游戲意圖,不隨意干預幼兒的游戲行為,觀察分析在先,指導干預在后。讓“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得以真正體現。
2.總結反思,避免“負效介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教師在介入幼兒游戲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尊重幼兒意愿。教師的介入是否能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提升游戲水平。幼兒對教師的介入是否有積極響應。游戲過程中,如果幼兒對教師的介入沒有任何反應,那么教師的介入是“無效介入”,但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的介入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和創造,抑制了幼兒按照自己意愿進行游戲的能力,那么這種介入是“負效介入”,干擾了幼兒游戲的順利進行。
因此,教師要學會總結與反思,在觀察與分析幼兒游戲行為的基礎上,獲得指導與干預游戲行為的依據,避免“負效介入”帶給幼兒傷害。
2014年11月,江蘇省教育廳公布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組織參觀浙江安吉幼兒園之后,許多幼兒園開始行動起來。木梯、竹梯、輪胎、油桶……為了豐富幼兒園的游戲材料,彰顯自己本園的特色,幼兒園試圖創新,結合大班幼兒對扮演新娘、新郎感興趣的情況,教師們突發奇想,用幼兒園原來廢舊的小推車精心改造,制作出一頂花轎,花轎彩色艷麗、形象逼真,教師們原以為孩子們會興趣盎然,但效果不如預期,花轎投放后,孩子們只是好奇地看看,偶爾有人到里面坐坐,花轎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被冷落一旁。
1.缺乏生活經驗
幼兒的游戲來源于生活,熟悉的生活場景是幼兒進行模仿的依據,回憶幼兒模仿新郎、新娘的場景,大多是西方的婚禮:交換戒指、切蛋糕、穿婚紗……但是幼兒對中國古代的婚禮并不熟悉,對花轎的功能缺乏了解,教師僅憑自己的主觀意識,忽略了幼兒知識經驗的基礎。
2.材料目標過于明確
案例中,剛投放花轎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頗感興趣,但是很快,興趣全無。花轎是教師們精心制作,且目標性極強的材料,游戲時,幼兒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設計、創造,自主性發展受到限制,因此幼兒的興趣不高。如果幼兒對花轎娶親感興趣的同時又有相關經驗,那么,即使沒有真實的花轎,幼兒也會從身邊尋找到相應物品來代替。在幼兒的游戲中,經常使用對物體的轉換替代特征,幼兒會為了實現自己的游戲意愿而開動腦筋,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反復的游戲中幼兒又會不斷地創新,游戲行為水平得以提升。
花轎制作得過于沉重,如果里面坐上人,幼兒根本抬不動,這也是教師沒有考慮到的細節。合理投放材料,是幼兒教師的一項專業基本功。在游戲活動中,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誘發幼兒的游戲行為,因此在幼兒游戲行為中,教師要以觀察為前提,合理、適時地投放一些材料,以誘發幼兒的游戲行為。

案例:塑料拱形門是幼兒園常見的體育器械,以前,塑料拱形門都是老師擺放好,并且和爬行墊組合在一起,這樣,在老師的組織下,孩子們爬行、鉆洞,拱形門永遠都發揮著讓孩子練習鉆爬的作用。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師觀察發現,孩子們賦予拱形門“新的生命”。
戶外游戲時,塑料拱形門被堆放在操場一角,幾個孩子對此產生興趣,他們商量著、擺弄著……老師被孩子們的創造吸引,過來詢問孩子們的成果。所有的拱形門依次排列,孩子們說是火車隧道;兩個拱形門腳對腳平放在地上,變成了一張張小床;一個豎著放,另一個平放,變成了小兔子的家;扛在肩上、頂在頭上……孩子們的興趣不減,不停變化著拱形門的玩法。
1.調整器械位置,激發創造潛能
幼兒園為了環境整潔,同時便于管理,把體育器械以及一些玩具統一存放在器材室,需要玩的時候,教師再取放出來,按照活動目標擺放到一定的位置,幼兒根據教師的指示,鉆、爬、跳。當老師們把游戲的主權交給孩子,幼兒自己搬運、搭建、組合,在玩的過程中,各種潛能被激發,在自主探索中,學會了協商,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解決問題……幼兒賦予玩具多種生命,在自主游戲的空間里,幼兒獲得更多成長的快樂。
2.適度放手,學做“隱形人”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特別是面對小班的孩子,有的老師怕孩子不會做或擔心孩子做不好,幫他們提褲子、擦鼻涕、搬椅子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讓幼兒喪失了自己嘗試的機會,做這些小事不僅能培養幼兒手部小肌肉的發展,鍛煉其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同時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其自信心。教師無微不至的照顧,阻礙了幼兒的發展。教師要充分相信孩子,做一個“隱形人”,放手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案例中一樣,提供給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后,他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增強,同時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同時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注重觀察,捕捉教育細節,發現幼兒細微的異常、變化,并且能解讀幼兒異常行為背后的原因,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幫助幼兒,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實驗幼兒園)
[1]王明珠.《幼兒園一日活動教育細節69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2]蔡春美,洪福財.《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