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浦麗心
以繪本為載體,探究美工區中多材質的運用
文 浦麗心
繪本精美的畫面、構圖、色彩運用和大膽想象為幼兒的美術活動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幫助孩子們走向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的藝術之路。依托繪本開展美術活動,幼兒在美工區里選用多種不同材料與同伴友好地合作,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施展自己的才能,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享受活動的快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繪本 美工區 多材質

將繪本閱讀和美術活動相融合,有助于將閱讀活動進一步引向深入,進一步讓幼兒感受藝術的美,豐富幼兒美術區域活動。而美工區是孩子自主表達審美體驗,自由進行審美創造的場所,可是,我投放了許多自認為孩子們會喜歡的材料之后,卻發現孩子們的興趣并不大,擺弄幾下工具,翻翻幾份材料,掉頭就走了,偶爾留下來的,做出來的作品也大同小異,很少有充滿童趣的創意。
如何依托繪本豐富美工區的活動內容,美工區的材料如何激活孩子在活動中創作的熱情?如何為幼兒提供外在的環境支持?我反思美工區出現的問題,靜下來觀察孩子的活動,看孩子們在做什么,想著可以提供怎樣的幫助……漸漸地,我收獲了一些特別的經驗和體會。
在實踐中,我發現繪本中繪畫技巧的豐富,多樣化的表現手法讓繪本擁有了迷人的外貌,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的美術活動,更容易激發他們創作的興趣。
例如,繪本《快樂的婚禮》描繪的情景生動有趣,情節跌宕起伏。那么哪個情景最值得截取呢?分析繪本后我們發現,豬仔們用油漆精心描繪不同式樣的服飾,成了不可多得的美術教學資源。這和中班上學期的幼兒裝飾設計活動非常吻合,有助于幼兒大膽創造不同式樣的服裝。你瞧,孩子們投入到快樂的創意裝扮活動中:有的給豬先生穿上黑色禮服和條紋褲,有的穿西裝戴領帶束皮帶,有的戴博士眼鏡和神奇的手表,有的給豬小姐穿白色吊帶裙,有的戴上珍珠項鏈和手套,有的穿紅色高跟鞋……婚禮的歡樂氣氛彌漫在活動室中。有機地選取情景中的某一點并將之擴展,能使教學和情景融為一體,這樣做既讓繪本在美術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又保持了繪本的完整性,使繪本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地體現。
1.材料收集
傳統美術活動主要是以筆和紙張為主要材料,在美術表現技能的掌握上相對匱乏,長此以往,就易使幼兒對自己美術操作能力產生懷疑,慢慢減弱美術活動的興趣。而孩子對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極易產生興趣,在他們生活的周圍環境中選擇相關的美術材料,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引導幼兒從生活中入手,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
例如,一開始,幼兒紛紛從家中帶來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孩子們運用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創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如:石頭魚、光碟鐘等。孩子們找來的材料全來自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家長們也發現許多孩子變了,變得注重環保了,平時吃完的牛奶罐、餅干盒都不亂丟了,而是洗干凈拿到了班級的美工區里。在共同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孩子們體會到了自主的樂趣,提高了孩子參與操作的積極性。

2.材料歸類
剛開始,孩子們收集了學多材料,美工區也漸漸變得雜亂無章了。于是,經過大家討論,我和孩子們在美工區里共同創設了一個“廢舊材料倉庫”。把大家收集來的各種廢舊物品,進行分類,孩子們分出了許多的種類,有盒子類、布料類、廢紙類、建筑材料類等等。材料的分類方便了孩子們的操作與取舍,提高了孩子們的操作欲望。
3.材料投放
(1)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
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正因為有著差異的存在,老師在材料的投放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
如在美工區的染料坊里我提供了染好的范例、宣紙、布、各色顏料,能力弱的孩子,讓他們根據不同折法的范例來進行印染,能力強的孩子則可以根據已掌握的不同折法來進行印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孩子們興趣很高,有的孩子選用相近色來印染,有的孩子選用冷暖對比色來印染,一幅幅生動美麗的印染作品在孩子手中呈現出來。
(2)不斷對原有材料進行抽取或添加,適時增強材料對幼兒進行挑戰
幼兒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在材料的投放中,對原有材料進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終處于動態變化過程中,并盡可能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要利于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
比如,美工區里有一個“紙盒加工廠”,這里是孩子們的想象樂園,他們用膠帶紙、雙面膠把大大小小的紙盒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各種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并且還能用各種線條來裝飾自己制作的機器人。這天一個家長拿來了幾個大紙箱,說是放在幼兒園可以給孩子們玩的。在這天的操作中,劉承坪說:“這幾個箱子真大,我都可以鉆進去啦!”方禹杰說:“是啊,里面可以放很多的機器人呢!要不我們做一個大房子,讓機器人住進去吧!”兩人達成了共識,并邀請在旁邊觀察的我來幫忙,房子很快成形了。于是,我發動家長收集了一些形狀不同的盒子,并且把一些大的比較難剪的紙箱做成了半成品,投放到區域中。果然,孩子的創作欲望再一次被提起,大家開始造起了機器人基地。孩子們發揮想象,用紙箱做房子,用薯片罐做煙囪,一座座漂亮的機器人基地就這樣誕生啦!添加了新的材料后,豐富和延長了原有的游戲內容和游戲過程,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意識,提升了原有游戲的價值。
4.材料組合
材料的組合是指將原有的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操作材料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情境,引出新的活動內容。
如“染料坊”讓幼兒對于色彩的敏感度提高了,并且掌握了一些涂色技巧。“紙盒加工廠”讓幼兒掌握了一些剪裁、粘貼的技巧,提升了空間創作的能力。于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將這兩樣原有的材料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情景“衣服加工廠”,幼兒需要通過染布、裁衣、折疊衣服這樣一個流程,把先前學習的技能技巧換一種方式進行重溫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完整性,興趣也能夠再一次被激發出來。
皮亞杰曾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于操作。”而操作是要借助于材料的,所以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區域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不可或缺的前提。美工區中將投放材料的過程和幼兒自主的選擇、操作與擺弄材料的過程融合起來進行,綻放材料的魅力,促進幼兒與材料的互動,使每個幼兒在自主化的游戲活動中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
通過四個學期的實踐,幼兒在構圖、線條裝飾、作品欣賞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發揮,拓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繪本美術活動的開展,孩子各方面能力均提高很快,他們變得很喜歡參加美工區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對色彩的認識提高了,審美能力加強了。美工區中,孩子能根據自己的不同能力操作不同的材料,并獲得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操作欲望也更濃郁了。其次,一些紙盒游戲、裝飾活動都需要孩子們合作來完成,他們一有時間就會跑到美工區中剪剪貼貼畫畫,感受藝術創造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孩子們在一起不再是打打吵吵,而是團結合作,友好交往。我班幼兒在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審美能力及對色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能力均大有提高。
(江蘇省常熟市耕心明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