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繪本閱讀;小學低齡段;方法與實踐
摘要:文章針對繪本閱讀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指出應當以什么樣的閱讀方式來解決書籍問題,從而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是公共少兒圖書館工作者在繪本閱讀推廣過程中應當考慮的首要問題。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2-0091-02
繪本書,被稱作圖畫書(Picture Books),是兒童接觸閱讀的第一媒介。它以豐富多彩的插圖和精練優美的文字深受世界各地兒童和家長的歡迎。筆者所在的少兒閱讀推廣團隊,結合多年繪本推廣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如何開展繪本閱讀的指導工作,通過對繪本閱讀的精心設計走進小學低齡段,旨在讓孩子學會并愛上閱讀。
1小學低齡段繪本閱讀的現狀
1.1家長對繪本閱讀的年齡認知度不夠
許多家長給學齡后孩子選擇閱讀書籍,大多會選擇學科類書籍,或者對學科有幫助的書籍。筆者就曾對重慶圖書館300位10歲以下少年兒童的家長進行調查統計,結果發現借閱繪本類圖書的家庭多為6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入學后隨著孩子識字量的逐步增加,大多數家長為孩子選書會由繪本類圖書借閱轉為文學類、自然科學類等圖書。一些家長認為繪本圖畫及文字過于簡單,對于閱讀沒有任何的實質意義的幫助,怕孩子閱讀此類圖書會“不學無術”。《紐約時報》就曾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繪本書已不再是兒童的主要讀物》,文章指出:從出版社、書商、作者等反饋的信息來看,繪本書的銷售和使用呈下滑趨勢,除了經濟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認為繪本書不利于孩子的學習,不能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
1.2忽視繪本閱讀的深層次含義
在美國公共圖書館館藏分類用詞“繪本”中,就將學前至小學二年級學齡兒童的讀物定義為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無字的兒童讀物。不容置疑,繪本與低年級兒童有著不可分割的閱讀關系。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圖畫書論》一書中提到:假如用數學公式來寫圖畫書表現特征的話,可以這樣寫:“文+畫=有插畫的書、文×畫=圖畫書”。一本真正優秀的圖畫書是圖文相生、相融、相合的,沒有主從之別,相互之間取得一種平衡的關系;而一本平常的圖畫書,只不過是有文有圖罷了,彼此間缺乏依附及增生的關聯性。由此可見,繪本閱讀的意義不是讓孩子閱讀簡單的圖畫和文字,而是通過文字和圖畫去感知繪本的內涵。單純重視繪本的表面內容,缺乏對繪本深層次含義的挖掘,孩子將無法從中接受到更好的閱讀教育。
1.3繪本閱讀指導中出現的誤區
在閱讀推廣者和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些家長開始注意到繪本閱讀的重要性,但在指導閱讀上往往出現最常見的幾種誤區:①識字工具型。繪本精簡的詞匯使一些家長把繪本當做了識字書,讓識字不多的孩子用以識字,繪本由此失去了原本的趣味和吸引力,降低了孩子的閱讀興趣。②單純朗讀型。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給孩子朗讀繪本的表面語言,不做深層次的啟發,不讀解,不引導孩子去閱讀,導致孩子與繪本之間得不到心靈的碰撞。③講讀提問型。繪本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還有自己明確的主題和深刻的內涵,繪本閱讀引導的是使孩子自己慢慢感悟和理解故事的內容,并非反復的提問。④總結灌輸型。某些家長在讀完繪本以后,習慣用成人的思維去總結繪本的含義,將自身的思想灌輸給孩子,讓孩子失去了思考的習慣。
2小學低齡段繪本閱讀的意義
閱讀是提高兒童想象力的獨特方式。在閱讀中發揮想象是一種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它能夠帶領孩子們超越環境的局限,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對于小學低齡段孩子而言,圖畫遠比文字更直觀,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繪本《大衛不可以》用簡單幾句的“不可以”勾畫出孩子活潑、淘氣的天性以及父母對孩子永不減退的愛。繪本為何能帶給讀者這樣的閱讀感受?這源于作者對文字的反復推敲、再三錘煉以及作者高超的繪畫技法和風格。繪本閱讀不僅僅只是看圖畫和文字,還要透過圖文培養孩子的認知力、觀察力,努力發現繪本中精心隱藏的小空白。正確地引導孩子進行繪本閱讀活動,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對于孩子的模仿力、創造力、想象力及情感發育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語文教師就曾提出:現在語文課堂上使用的語文課本屬于選文性教材,學生很少閱讀整本書,這類單篇文章是思想的碎片,故事沒有來龍去脈,學生在理解上抓不住關鍵,不利于語言思維的發展。相反,繪本卻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形式,每一本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對孩子的語言思維啟蒙鍛煉非常有益。
3繪本閱讀實施案例
周兢在《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一書中指出:“引導孩子們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兒童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孩子們認知繪本,重慶圖書館將多年從事少兒閱讀推廣的專業館員組建成閱讀推廣團隊,他們充分了解館藏繪本,熟知經典繪本讀物,善于抓住未成年人的生理發育和生理發展特點,并通過創新性的“快樂閱讀體驗課程”幫助孩子們參與到閱讀中來,通過傳播閱讀理念,為少兒的父母及相關人員提供科學的指導。
高麗娜:小學低齡段繪本閱讀多元化教學方法與實踐
繪本講讀是“快樂閱讀體驗課程”的核心課程之一。每次課程開始前,閱讀指導教師都要精心挑選出適合該年齡段孩子學習的優秀繪本,掃描加工制作成精美課件,精心設計、認真編排課程內容。筆者以繪本《云朵面包》為例:①先不讀書,拋出話題。在閱讀繪本之前,閱讀指導教師可以邀請小讀者一起討論該繪本相關的內容,并給孩子提出一些有關繪本情節的問題,如你心目中的云朵是什么樣子的?云朵能不能做成面包?讓孩子們盡情去猜想繪本故事的內容。②看動畫、聽繪本,體驗不同的閱讀模式。首先,閱讀指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依照該繪本改編的動畫片;其次,閱讀教師通過手持繪本閱讀的方式和孩子們分享該繪本。其目的是讓孩子們去感受兩種完全不同的閱讀形式。而該課程在設計上更傾向于后者“聽繪本”,其宗旨是以書為介,讓“聽”成為主要閱讀方式,從中不斷積累詞匯,學會讀書之前先學會聽書,這也是提高閱讀效果和教會孩子有效閱讀的方法之一。③通過封頁,認識內容。對于繪本無論是從封面、扉頁、環襯到內部的故事內容都是一個完整的延續,因此在繪本講讀過程中要從封面開始,引導孩子們學會通過封面上的圖畫和文字來猜想繪本所講述的內容,這樣才能激發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云朵面包》繪本的封頁上,我們看到了房子、小貓、樹枝和云朵等,孩子們應該從這里開始,自由發揮想象它們之間的故事的關聯性。④精讀繪本,積累詞匯。繪本分享的形式突破了單純講述的局限,引入了討論式與啟發式,注重提問與討論。指導教師通過精讀繪本指導孩子學習和體會故事中的重點詞、短句等。⑤拓展教學,開闊視野。全面解讀和理解繪本故事隱藏的真正含義,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引領他們找尋繪本故事中的藝術手法、文化美學和創作意圖。如在《云朵面包》的插圖里很多地方運用了紙雕、攝影等藝術,指導教師通過對紙雕插畫進行講解,為孩子們開展紙雕藝術鑒賞。⑥寫續編、畫繪本。故事結尾鼓勵孩子們通過寫續編、畫繪本等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制作一本自己心目中的《云朵面包》,由此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加強閱讀效果,帶領他們學會閱讀繪本類圖書,感受閱讀的快樂。
4結語
繪本沒有閱讀學科的限制,它可以涵蓋語文、數學、科學、社會等幾門課程;繪本閱讀沒有年齡限制,教師們可以根據繪本故事設計出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繪本閱讀課程,幫助孩子認識世界、啟發思維,帶領他們走進圖書世界并愛上閱讀。當前各中小學都提倡素質教育,重視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公共圖書館作為具有教育職能的公共文化服務性單位正好成為學生們的第二課堂。圖書館少兒閱讀推廣團隊通過采用學校走進圖書館、圖書館走進學校等模式建立了館校合作,為孩子們提供多元化的繪本講讀課程,旨在提升兒童的聽說能力和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吳翠紅.閱讀 創意 互動:繪本閱讀推廣的多元化策略[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3.
[2]Julie Bosman.Picture Books No Longer a Staple for Children[EB/OL].[2010-10-08].http://www.theschoolboards.com/showthread.php/263-Picture-Books-No-Longer-a-Staple-for-Children.
[3]李霜.撒播幸福閱讀的種子:黃石港區小學低年級主題繪本閱讀活動設計和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6(5):57-58.
[4]陳亮.由繪本打開閱讀之門:談兒童繪本閱讀推廣工作[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2(3):55-58.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