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語文主題學習”課題組聯系方式
聯系人:黎老師 手 機:18910793688
電 話:010—59766299轉605
地 址: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科技大廈A1110室
郵政編碼:100082
郵 箱:zhutixuexi@joyschool.cn
網 址:yuwen.xinxuexiao.com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
一群:202468487;二群:463959530
“初中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交流QQ群:182408609
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17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索,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在這其中,也曾困苦迷茫過:去年剛剛接手三年級一班,筆者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每一節課都精心備課,筆者自認為課上得津津有味,努力創設讓學生自由言說的課堂氣氛,但幾乎每上次課都會讓筆者失望。每每上完一節課筆者都在不停地問自己: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喜歡上我的語文課呢?
恰好“語文主題學習”之風吹進我們的校園,校領導選定我們三年級作為“語文主題學習”的實驗年級,作為實驗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很榮幸多次去濰坊學習取經,并與同年級的老師思考、研究、探索,在不斷的學習中,我發現這樣的語文教學不是灌輸式的傳授知識,而是一種生命的情感體驗。在聽了很多名師的課堂教學后,我還發現“語文主題教學”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將其方法遷移運用,進行課外大量的閱讀。這樣的課堂學生樂說、樂思、樂學。于是,我也開始嘗試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題意識,開始了我的“語文主題學習”探索之旅。
預習是“語文主題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設計了自主預習單,在實施研究過程中,發現運用自主預習單能夠給予學生一個預習的良好依托。預習的指導要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有層次有計劃的指導。比如:剛剛開始指導預習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逐步完成。學生養成習慣之后,可以逐步放手,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尊重更多學生的學習個性與學習需求。預習必須有檢測與反饋。我們以往的單篇教學是忽視這一點的。教學檢測就是立足學生預習的基礎,結合預習單對學生進行的預習檢測,對學生預習過程再次指導。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匯報預習情況,再讓各小組派代表走上講臺和全班同學交流。在這一環節有個重要組成部分——單元整組生字詞的學習。這也是學生順利進行整篇閱讀的基礎,也是積累詞句的好機會。由于一單元中生字詞較多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分正音、識記、理解、運用、拓展這五個環節進行展示交流;交流的方法有教讀、表演、游戲、猜字謎、說話比賽等,方法不拘一格,鼓勵孩子創新。
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中,教師還要有“取舍”的教學智慧。縱觀以往的課堂教學,一篇課文往往需要兩課時才能完成,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而“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主張“一課一得”,那就需要教師有整合與取舍的教學智慧。如引領學生探究“細節描寫”的表達方式,不是在每一篇課文中都講一些細碎不成體系的“細節描寫”,而是用主題的形式,整合一組文章(從“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選擇),在大量閱讀中,深入認識并學會運用細節描寫。這要求教師具有發現和整合資源的能力,同時要求教師有“取舍”的膽識,有“疏密有致”的教學藝術。
其實教師可以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愛上閱讀。如學習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時,我先讓學生知道本單元是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學完課文內容后,再引導學生課下搜集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講一講,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一名同學上臺進行講故事比賽。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親近文字,親近文學,親近文化,營造了一個自由閱讀的空間,使學生在快樂、自由閱讀的同時提高文學素養,通過精彩紛呈的主題活動,展現語文的魅力。
經過這一年來的嘗試,“語文主題學習”走進了我的課堂,讓我教得輕松,孩子們學得快樂,其中也不乏疑問和困難,但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成功的彼岸就會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