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鴻艷
巧用PPT課件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駱鴻艷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教學也隨之變化,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領域,當然也不例外地享受著這一成果帶來的喜悅。充分利用PPT課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拓寬學生學習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彌補教師自身的不足,完善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PPT課件 語文課堂 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堂教學也隨之變化,語文教學作為教育的一個領域,當然也不例外地享受著這一成果帶來的喜悅。根據我近年來利用PPT課件進行課堂教學的經驗,我將從以下幾點來談談PPT課件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中的關鍵作用:

傳統的教學沿用了很多年,但是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也有它的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易感到枯燥乏味,不感興趣。而PPT課件恰恰能彌補這一不足,它集聲、文、圖、形于一體,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運用PPT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在教學《走進春天》時,課堂伊始,老師播放一曲《春天在哪里》,使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學生一下子興趣盎然,為后面的教學打下完美的鋪墊。我在教學《畫家鄉》時,出示家鄉的圖片,圖文并茂,學生一看即懂,在教學《剪枝的學問》時,展示樹枝的圖片,并指出哪些枝條需要剪掉,如此直觀形象,學生怎么不喜歡呢?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十分強調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和預期性。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一般是:要求學生理解文章的詞語意思,把握主旨,領會作者意圖,辨別文體和做出問題的答案。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學生的想象力很難發揮出來。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運用PPT,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啟發學生想象力,如:教學《烏鴉喝水》時,烏鴉是怎么喝水的問題,學生比較難理解,這時,我播放課件“瓶子了的水滿了”的一個視頻演示,學生看了之后很快就想到了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中提到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的開鑿方法以及“人”字形線路設計,這是文章的難點,于是我播放PPT展示開鑿的示意圖,并用視頻播放火車爬坡的經過,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語文學科知識容量特別大,尤其是在學習古詩文或者是一些離現實生活較遠的文章,就需要PPT課件來幫忙了。如,我在教學《石灰吟》時,學生對石灰的開采過程不了解,所以不懂“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之意,我借助課件展示開采過程的圖片,然后教學生根據圖片配詩句,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再如,我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文中有些句子特別難懂,如“四周圍黑洞洞的”“碰壁把鼻子碰扁了”等句子,學生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于是,我馬上用PPT課件出示背景資料,介紹魯迅當時的處境及社會環境,學生恍然大悟。再如教學《索溪峪的“野”》一文中介紹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文中的描寫細致,但也有很多沒表達出來的地方,這是適時播放山水的圖片,讓學生看形態各異的山和調皮的水,讓學生對索溪峪有更深刻的理解。

巧用PPT課件還可以彌補教師的不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知識儲備是有限的,而信息技術是無限的,所以課件的介入,解決了許多難題,課件的直觀性,圖文并茂,兼有聲音的感染,瞬間就能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
總之,巧用PPT課件輔助語文教學既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又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完美和補充,作為一名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單位:尋烏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