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琛
武漢市游泳場館救生安全保障現狀調查與分析
牛 琛
對武漢市游泳場館救生安全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由于培訓機構一系列約束條件導致游泳館未充分利用高級救生員師資、游泳池等軟、硬件資源設施。本文為武漢市游泳場館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武漢市 游泳場館 救生員 現狀
游泳場館救生安全保障是所有游泳場所最重視的一環。鑒于救生員有義務選擇合適、有效的方案對溺水者實施搶救,要提高游泳場館救生保障體系的安全系數,需要靠救生員個人技術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武漢市的很多游泳場所救生員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本文著重對武漢市游泳館的救生員配置情況進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對象
武漢市三個區的游泳場館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對武漢市三個區(漢口、漢陽、武昌)隨機抽取30游泳場館,總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回收140份,其中有效問卷137份,有效率93.5%。
(2)比較法。把武漢市游泳館實際情況和其他大眾游泳救生領域比較好的地區進行比較,找到問題與差距。
(一)武漢市游泳場館的數量與分布
人游泳之已變成人們健身、休閑、娛樂必不可少的運動項目。隨著這個項目的發展武漢市的游泳場館也在逐漸增加。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武漢三個區,游泳場館分布的不是很平均。武昌區的游泳場館比較多,是排名第一的;漢口區游泳場館是排名第二的;漢陽區相比之下要比前兩個區游泳場館較少些。武昌區有48家游泳場館,漢口區有35家游泳場館,漢陽區有16家游泳場館。數量最少的是小型游泳場館,擁有標準長池游泳場館的數量處于中等水平。
(二)武漢市游泳場館救生安全保障
(1)大眾游泳救生員文化程度狀況。救生員的職業較為特殊,它除了要擁有專業的救生技術外,還要擁有高學歷,以便其在學習人體醫學知識、心肺復蘇原理和如何使用先進的醫療設備時能夠更為方便易學,以及更深入的認識拯救人生命的意義所在,并對救生員這一神圣職業擁有無限的熱愛,使得其工作責任心更為堅定。

表2 大眾游泳救生員文化程度統計(%)
根據上表,學歷水平達到大學(包括專科)的救生員占問卷調查人員總數的42.9%,學歷水平達到高中(包括中專)的救生員占問卷調查人員總數的25.7%,學歷水平僅為初中的救生員占問卷調查人員總數的19.5%,學歷水平低于初中的救生員占問卷調查人員總數的4%,從側面反映救生員的整體文化素質與學歷情況較為樂觀。初中級救生員中擁有高中、初中學歷的救生員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5.4%和23.8%,救生員的文化水平不高。高級救生員中擁有本科、高中學歷比例分別為40.1%和34.1%。在國家級救生員中,擁有專科、初中學歷的救生員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1%和25.4%,國家級救生員隊伍的文化水平整體較低。大眾游泳救生員隊伍中也有高學歷者,不過所占的比例較低,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救生員只有不足0.9%,而且集中在高等院校的老師中。
(2)大眾游泳救生員年齡結構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救生員群體的年齡組成處在相對合理的水平,國家救生員等級標準中明確要求初中級救生員的年齡不得超過60歲,而60歲以下救生員所占的比例高達99.1%,初中級救生員的年齡集中在50歲以下,特別是20歲以上,29歲以下的初中級救生員,所占的比例為37.2%。在高級救生員年齡從30歲到39歲和從50歲到59歲救生員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5.9%和24.1%,體現這一群體處于中青年階段。另外年齡從20歲到29歲救生員所占的比例超過20%,體現了群體年輕化。國際級救生員的年齡大多超過30歲,他們大多是高校游泳教學的老師、擁有豐富救生實踐經驗的老救生員以及對救生進行過理論研究的從事救生工作的管理者。
(3)大眾游泳救生員來源分布狀況。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級大眾游泳救生員的來源主要是俱樂部、中小學以及高校、體校等部門,其中俱樂部的救生員大多是專職,在游泳運動最為繁盛的夏季,他們專職從事救生員的工作。分析可見,初級大眾救生員的組成成分復雜,且其靈活性較強,大多是兼職從事救生員的工作。高級大眾救生員則主要分布在高校和體校,其大多是專職從事游泳教學工作和游泳運動員,專業性較高,受過專業的救生訓練,平時從事游泳相關的教學工作和相關理論的研究工作,相對于初級救生員,其專業程度較高且工作較為穩定。國家級大眾救生員則主要由體育局人員構成,要獲得國家級游泳救生員的認證,對救生員的要求必須是通過中國救生協會考核的,同時還需要對其救生工作的經驗進行要求,并且還有必須連任三屆中國救生協會委員的要求,所以國家級救生員主要由體育局成員構成。對表中數據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可以發現,隨著救生員級別的提升,其向體育局比例傾斜的趨勢更加明顯,而中小學教師群體中的救生員主要屬于初級救生員,隨著級別提升,其占比越來越小。

表3 大眾游泳救生員來源分布狀況(%)
(4)大眾游泳救生員制度現狀。游泳館等對大眾救生員有需求的場所,在安排救生員上崗時,需要事先安排好救生員所處崗位位置,同時需要根據游泳場所的場地大小和游客的多少合理安排救生員人數,以及初級、高級救生員的比例,必須保證救生員的安排符合標準。調查顯示,將近有 95.60%(N=91)的游泳場所遵守了上述排班制度,但是也有近5%的游泳場所尚未形成這樣的排班安排,本研究對選擇的三十個游泳館進行調出發現,都遵守了上述排班制度,且救生員均有救生證書。
(三)武漢市游泳場館救生器材現狀

表4 游泳場所救生器材統計表 N=436
統計發現,有90%的游泳場所配備有救生設施,另外也有近10%的游泳場所并沒有完善的救生設備,游泳館中的救生設備主要是救生圈和救生竿,公共游泳海域的救生設施還包括救生浮標。
(一)結論
(1)統計得出武漢市大眾游泳救生員存在短缺,大多數救生員的工作環境較差,部分沒有配發專業的救生服,沒有嚴格按照排班表上崗工作。
(2)武漢市游泳救生工作進度跟不上需求的增長,救生工作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需要武漢游泳救生部門參與。應該借鑒發達國家與一線城市的許多先進經驗。
(3)武漢市救生員質量參差不齊,高級救生員和國家級救生員的培訓難度大、機構少,限制了培訓工作的發展。
(二)建議
(1)武漢市大眾救生事業的發展仍需要提升基礎水平,借鑒國內發達城市的救生事業發展經驗,同時做好救生員的培訓、游泳場所救生設備的完善等工作,武漢市救生部門應該利用好手頭資金,做好與武漢市游泳事業發展的相關理論研究,不斷完善救生事業的整體體系結構。
(2)武漢市游泳場館應該像上海市游泳場館學習,上海市游泳場館為救生員配備了較為專業的應急救援裝備,例如有頸托、氧氣瓶(袋)、急救板等等。并且對救生員進行了嚴格培訓,尤其是使用救生設備進行應急救生的培訓,同時還應培訓救生員基本的醫學急救工作,從而滿足現代化社會對游泳救生員的綜合性要求,武漢市游泳救生工作仍有許多欠缺的地方需要完善和改進。
[1]方千華,梅雪雄.國內外大眾游泳救生員培養體制的比較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5):41~44.
[2]方千華,梅雪雄.國外水上救生發展概況[J].大眾論壇,2008(04):42~43.
[3]申勇,王麗娜.我國水上救生現狀[J].游泳,2010(02):28~29.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