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江趙子赫
(1.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2.長春市二道區英俊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2)
輪滑訓練法對速度滑冰500 m成績的影響
高俊江1趙子赫2
(1.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2.長春市二道區英俊小學 吉林長春 130002)
該文通過速度輪滑訓練法達到提高速度滑冰成績的目的。研究分析輪滑訓練法對速度滑冰500 m成績的影響,將體育教育專業速滑專修學生12人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抽取的方式分為兩個實驗組,另外選擇3男3女作為對照組,經過45天的跟蹤實驗分別對實驗組及對照組訓練前后的技術數據和冰上500 m成績進行實驗對比,實踐證明實驗組成績提高顯著。
速度輪滑 速度滑冰 訓練方法 成績影響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哈爾濱體育學院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速滑專修學生12人(男女各6人)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6人(3男3女)為實驗組,另3男3女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將12名隊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常規訓練方法基礎上加入輪滑訓練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訓練,45天后進行重新測試,同時對比兩組的平衡協調能力、彎道能力和綜合能力數據并進行分析。
2.1 速度輪滑與速度滑冰兩項目的實驗對比
速度輪滑與速度滑冰在技術要求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如,在起跑過程中的蹬冰和蹬地角度,蹬冰(地)滑行過程中的角度、速度、停止滑行的膝關節角度及位置等要求均較為相似。
2.2 速度輪滑與速度滑冰的不同點
速度輪滑與速度滑冰運動不同點,主要具體表現為姿勢要求的不同和技術要求的不同上。速度輪滑與速度滑冰對下蹲角度及其中心保持的位置有較大不同,速度滑冰運動員在訓練中要求保持較小的下蹲角度,重心后移以便更好地發力,而速度輪滑運動員的下蹲角度則相對較大。
2.3 輪滑訓練法訓練內容與頻次分組
表1對輪滑訓練法進行了訓練內容和頻次的分組,旨在通過不同的實驗組分組,對不同訓練法和訓練組次對于實驗組產生的細微影響進行深度解析。
2.4 輪滑訓練法與原有速度滑冰訓練方法平衡及協調能力的實驗對比
從表2中可以看出,從對重心的掌握提升程度來看,實驗組6名隊員普遍認為經過輪滑訓練法的訓練,對重心的掌握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提升,其中認為對重心掌握提升較大的有3人,占50%;對照組僅有3人認為對重心掌握的提升程度較大,3人認為無變化。
2.5 輪滑訓練法與原有速度滑冰訓練方法彎道技術能力的實驗對比
從表3中可以看出,實驗組普遍認為輪滑訓練法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對彎道節奏的掌握程度,有4人認為提升幅度較大;對照組僅有1人認為提升幅度較大,3人認為無變化。從彎道傾斜角度的變化程度來講,在對實驗錄像進行分析中,實驗組有5人經過輪滑訓練法訓練后傾斜角度明顯變大,1人無變化;對照組僅有2人傾斜角度變大,4人無變化。從對彎道重心的變化程度來看,實驗組有5人認為經過輪滑訓練后過彎時重心變低,加速感更加明顯,速度有較大提升,對照組僅有3人認為重心變低,剩余3人認為沒有變化。

表1 實驗組訓練內容及頻次

表2 兩組在速度滑冰500 m訓練實驗中平衡協調性對比(人)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4.057
G862.8
A
2095-2813(2016)12(a)-00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