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
摘要:本文主要對當前所研究的成果進行回顧,并深入探究了在當前環境下,國有商業銀行企業不良貸款主因子產生的原因,結合調查問卷方法,構建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模型,深入了解了貸款主成因的產生的原因,并針對性提出國有商業企業發展的措施,以期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企業不良貸款;主因子分析目前不良貸款成因和對策研究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話題,對金融改革產生了較大影響,已經成為影響金融運行的主要因素。雖然相關部門已經結合當前發展情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依然有較多的不良貸款問題,必須及時對其進行分析,給國有商業銀行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一、了解研究方法第一,設計不良貸款成因列表。本次在大量閱讀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從企業、銀行和宏觀環境等方面構建了不良貸款成因,列出了所有的不良貸款成因,詳細分析了研究成果。第二,了解成因列表的可行性。在初始化列表中出現的很多成因較類似,表述的觀點基本相同;一些成因較抽象,增加了真實調查數據的難度;成因列表可以促使銀行人員結合成因采取相應的防范行動。所以相關人員必須加強溝通,制定出合理的成因列表,形成企業不良貸款成因列表。第三,設計并測試問卷。將企業不良貸款成因轉化為問卷,主要由企業、銀行和宏觀環境組成,結合實際需求細化問題,并借助Likert 五點尺度進行填答,1最低,5最高。另外一部分利用選擇填空方式,及時對對象的年齡、工作性質以及職務等進行分析。第四,對問卷效度與信度進行檢驗。為了保證問卷可信度,可以利用Cornbach`sα信度系數了解問卷量表的可信度。問卷內容中涵蓋了較多人員的研究成果,必須認真操作,得到真實的問卷數據,符合專家效度。二、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不良貸款的成因基于探索性因子了解不良貸款,可以構建完善的探索性因子模型,進而從眾多不良貸款的成因變化中尋找出相互獨立且具有共性的因子,替代原始具有關聯的變量,并反映出原始變量中所包含的不良貸款成因,給新架設或理論基礎提供參考依據。第一,對問卷量表因子進行檢定。一般采用KMO值的決策標準與球面性鑒定法及時對因子的適當性進行檢定,可以根據偏相關系數了解,通常KMO值超過0.8之后,表示所選因子較合適;Bartlett球面鑒定必須拒絕零駕駛,可以進行因子分析。經過計算發現企業不良貸款所的KMO值為0.8968,Bartlett球星表示近卡方為1042.7,自由度為275,明顯低于顯著性水平,可以作因子分析。第二,決定公共因子個數。通常人們利用H.Kaiser大于1方法、陡階檢定等方法進行判斷,但是一般依然由研究人員結合參考文獻等進行判斷。本次主要利用H.Kaise進展測定,保留了特征值超過1的共同因子,明確各個因子意義。第一階段可以對企業產生的所有不良因子進行分析,將因子載荷在0.55以上的變量保留下來,然后清晰展示出因子意義,更好的命名,獲得企業不良貸款變量構面。第二接單主要在不良貸款變量垢面中尋找出大于1的共同因子,一般使用特征值大于1方式可得到五個獨立因子,可以反映出原變量差異。此外,借助經驗分析,也可以解釋很多方差決定因子個數的取舍。第三,得出主因子負載量。負載較大的因子可以清除的展示因子意義,同時簡化了命名難度。一般可以采用斜交轉軸法與直交軸法進行操作。直交轉軸法一般可分為化四次方最大法、和變異數最大發,斜交可以分為雙四次方最小法、共變量最小法以及四次方最小法等幾種。本次主要利用最大變異轉軸法進行研究,可以得出八個獨立因子及變量的良好程度,經過分析可知,24個因子變量共同度較高,所以選取的八個獨立因子可以反映出網子變量信息,另外矩陣中絕對值超過0.05的因子模型變量也是可適用的。三、企業不良貸款主成因分析(一)企業經營層決策因子和信用風險因子經營決策和信用風險已經成為企業的主要因子,主要包含以下內容:1.經營決策層不穩定。受高級管理及董事會等人員變動,導致技術管理出現斷層,企業無法正常開展經營活動,增加了企業貸款壓力;2.經營決策融資與運行分享。由于企業盲目擴展金融,從事股票等操作,一旦產業鏈條出現問題,就會產生不良資產;3.經營層信用不足,出現嚴重的拖欠貸款、貸款動機不純等問題。(二)相關政策不完善第一,企業沒有形成不規范監控機制。近期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發展時,部分企業進行了不規范改革,出現了廢債逃離等問題,經常幫助企業逃避銀行債務,這些現象的產生與政府法律法規不嚴密具有很大關系;第二,金融法規和政策不健全。目前金融市場還沒有找到一種非常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方法,不能嚴格懲罰市場惡意欺詐問題,出現了較多的不良貸款;第三,沒有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國家為了遏制通貨膨脹,采取了宏觀調控。在銀行“惜貸”的影響下,企業資金受到豬仔,影響了產業運轉,出現了壞賬,而且貸款到期還舊成本高,寧愿承受逾期貸款利息,增加了不良貸款比。(三)企業財務信用風險因子第一,財務信用缺失出現了欺詐行為。企業利用虛假財務報表向企業提供項目論證數據,希望可以遮蓋企業道德風險等行為,如用建設資源發放獎金福利;借助企業關系借款虛飾營業收入。第二,利用財務杠桿運行,增加了利息負擔,提高了企業負債,降低了企業盈利,出現了較多的不良資產。(四)銀行授信質量風險因子銀行授信質量風險因子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第一,即使銀行內部已經制定了相關準則和規定,但是依然出現授信準則不嚴等問題,增加了貸款風險;第二,授信審批及流程較多,增加了成本,形成了不良資產;第三,銀行授信專業人才較缺乏,對銀行授信質量產生了很大影響。銀行授信質量在銀行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的領導機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其風險因子進行詳細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減少相關的風險危險,為公司的健康、順利發展提供可靠的保證。四、結束語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有商業企業面臨的風險也不斷上升,產生了較多的不良貸款。為了提高銀行管理和決策水平,必須加強授信管理,提高審核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降低此部分風險,同時還要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構建完善的法制和規則,提高政策科學性;另一方面,構建一套完善的信用體系,形成符合公司發展的內部治理結構。參考文獻:[1]周小川.防止商業銀行在改革后繼續出現大量不良貸款的若干議題[J].中國金融,2012(03).[2]李德.我國不良貸款產生原因及對策[J].金融研究,2010(01).[3]肖細根.論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貨款形成的原因及化解途徑[J].引進與咨詢,2013(04).[4]毛瑞寧.存量與增量:商業銀行不良貨款的動態學分析[J].金融研究,2012(01).(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