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鳴芳
面臨中考,許多教師形成了一種偏見,認為語文學科耗時大、進步小、得讓位于數理化,乃至政史。因此中考語文的復習可謂“在夾縫中求生存”,中考作文的復習也因此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復習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為此本人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認為中考作文復習應講究以下策略。
一、中考作文復習應講究高效率原則
中考作文指導、修改、講評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是應付學生、應付常規檢查。如果草率行事,就會影響學生作文的積極性,那么作文成績的提高便會是一句空話。中考作文復習應完善程序,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要注意:
激情導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適當點撥,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限時作文,為作文修改及講評贏得時間以便及時反饋信息;即時修改,迅速了解學生寫作現狀。因作文訓練的內容與方式的多樣性,決定了作文講評與修改內容的繁雜性。適當點評寫作中應該注意一些技巧,這樣作文復習的效率才能落到實處。
二、中考作文復習應講究經常性原則
因為對中考作文復習存在錯誤認識,所以作文復習很難持之以恒,往往蜻蜓點水、泛泛而談,缺乏具體工作,復習效果自然欠佳。鑒于此,筆者認為中考復習要經常化。首先應在寫中來解決。中考復習期間,講義試卷滿天飛,各學科都見縫插針,爭分奪秒,學生負擔確實很重。但即便如此,還是要“狠下心來”,鼓勵甚至要求學生利用課余飯后的零碎時間,做一點小練筆,三四行,百十字,以保持一種良好的手感。有文字經驗的都知道,對寫作而言,手感很重要。手感好,不僅下手快,而且入境速,靈感翩然而至,常收獲不期而來的精彩;手感差,則提筆千斤重,先是磨磨蹭蹭,繼而抓耳撓腮,總苦惱于找不到恰當的表達。要跟學生說明,正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練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在實踐過程中,筆者是這樣操作的:不再寫日記,不再經常性組織閱讀、摘讀書筆記,但每周必須保證:一課時課外閱讀、一課時隨筆創作、一課時話題作文,當然考試時除外。具體操作時,須強調閱讀應有目標,隨筆創作要有感而發,話題作文應力求創新。這樣一來,次次有所悟,周周有進步。
三、中考作文復習可提倡以讀帶寫原則
作文貴在讀寫結合,重視積累和生活體驗,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百F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分析熱點主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選取文章閱讀可從這些方面著手,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一原則往往會被人遺忘,許多教師往往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割裂開,為讀而讀、為寫而寫。其實,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歸納每篇文章的寫作技巧,結合實際情況適時點撥,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積累寫作知識,領悟寫作方法,架起以讀帶寫的橋梁。讓學生在讀——悟——寫的訓練中懂得寫作的方法,逐步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這樣,在閱讀訓練、閱讀復習中既兼顧了作文復習,又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不知不覺中作文理論水平、寫作水平都會得到提高。
四、中考作文復習應改革作文修改及講評方法
到了初三,學生缺少自批互改的時間,老師也不可能精批細改每一篇文章,中考作文修改及點評更要注重時效性。
教師修改作文時,可迅速瀏覽,定下基礎分,對應不同等級。然后盡力發現學生寫作的突出優點,在相應處標上發展分,并給予贊揚性點評。這樣,基礎分與發展分合計為該篇作文的總分。這種做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下一次作文,學生便會努力寫出理想的作品,最為重要的是贏得了講評時間。作文講評時,應歸納學生該次寫作時的最為突出的優點,及時分析、總結,積累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五、中考作文復習應注重作文專題輔導
筆者認為,每周一次作文專題教學是極有必要的,當然教學方法可以精彩紛呈,殊途同歸,如專門的講座、合作討論法、作文講評歸納法、“診療法”、點評法……選擇何種專題,視學生實際而定,內容專題知識可選:如近些年,針對中學生成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心理脆弱、行為偏激、自私自利、安于享樂等表現,中考作文在鼓勵考生大膽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導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生活、關注青少年的自身成長,引導學生崇尚美德。方法知識專題可開展:擬題法、開頭法、結尾法、過度法、構思法、敘事法、抒情法、議論法、創新法等的系列學習。
此外,中考作文復習應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地方:如小作文與大作文相結合、素材積累、語言積累、考前靈感保持等。
我們都知道,作文評閱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如何讓閱卷人比較容易地明白你的觀點,一是精心打造一個既能體現作者的觀點,又文采斐然的標題??礃祟},能讓閱卷人快速了解文章是否切題。好的標題讓人眼前一亮,大為振奮。二是好的卷面書寫提升作文等次,若字體潦草、卷面骯臟,看著費力,不忍卒讀,獲得的分值必然受影響。三是高度重視文章首尾,文章首尾也是老師尋找文章觀點的“戰略要地”,用言簡意賅的語言開門見山地擺出觀點,中心內容該敘事時敘事,該說理時說理,該抒情時抒情,千萬別“跟著感覺走”。最后以韻味無窮的語言呼應觀點作結尾。如能真正做好這三點,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