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生本”理念,不僅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逐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拓寬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本文對此進行以下探討。
一、貫徹生本理念的必要性
首先是新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基礎語言知識,理解、溝通能力,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與變化,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貫徹生本理念,進而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同時,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使小學語文課堂能夠全面適應新課改與時代發展的要求。
其次是能夠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求。雖然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已經獲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仍存在諸多問題。如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生本理念的貫徹,能夠充分考慮到教學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需要,并為學生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二、小學語文課堂貫徹生本理念的途徑
1.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
生本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教師在設計、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想法與見解,積極采納學生提出的建議,進而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認知水平給予綜合考慮,將學生提出的意見盡可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和重視,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比如:在講解《讓我們蕩起雙槳》的相關內容時,結合課堂教學任務與目標,教師可以提前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分享給學生,并圍繞設計的教學內容與方法征求學生的建議,從而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式,如欣賞、情景或是合作教學等。這樣在溝通交流后,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有初步的了解,也會因為教學設計中融入了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更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益的不斷提升。
2.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善于運用和緩的語氣和學生溝通,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時,也要積極采用鼓勵政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多種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合作、情景和多媒體教學等,在選用教學模式時,應充分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來決定。比如:在對于《蘑菇該給誰》的課程教學設計來講,就可以將是非作為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來進行學習。而在《小松鼠與小松鼠》這一課程內容設計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情景對話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擬人化的表演,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進一步培養、提升其綜合素質。
3.強化語文實踐教學活動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綜合學習能力,如果只通過單純的理論講解,那么學生就很難對所學知識有透徹理解,也無法實現靈活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而生本理念的貫徹,強調教師應加強課程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主體會、實踐,進而在提升其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如:在講解《靜夜思》這首詩歌時,若教師僅為學生講解每句詩的意思,以及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不僅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也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少,難以獲得深刻體會。為此,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李白,然后教師再運用生動的語言對環境進行描述,逐步引導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學情景中,全面激發想象力,讓其自行體會詩人當時的所見、所想,這時教師再通過對詩歌思想情感的講解,來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印象,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有助于教師專業素養和實踐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貫徹生本教學理念,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與特點,對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不斷優化。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分享表達等教學策略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全面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發展其創新思維,不斷增強其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從而構建一個和諧、快樂的語文課堂。
責任編輯:王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