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燕 謝麗 田婷婷
摘要:21世紀的醫學發展趨勢將從生物一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為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教育的模式也應作出相應的轉變。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PBL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及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獨特作用。
關鍵詞:PBL教學法中等職業教育兒科護理學
傳統的中職衛校護理教育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護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未得到充分發揮。針對中職衛校護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護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是目前護理教學方法改革的個重要方向。
兒科護理學是我國中職衛校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目前,兒科護理學的教學多采用課堂講授、病例討論、臨床見習等方式。學生接觸到臨床實際問題時,不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到臨床中。因此,需要新的教育模式來培養更優秀的護理人才。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神經病學專家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模式,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為形式,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的種教學模式,PBL教學法首先在北美快速發展。我國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部分醫學院校引進PBL教學法。但由于師資、教材、教學安排等各種主客觀因素,PBL教學法在中職衛校教學中應用較少,如何將PBL教學法作為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用于國內中職衛校兒科護理學的教學,仍需進步探索。進行有效的PBL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
傳統的病例討論一般是提供份有典型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結果的病例,學生閱讀后作出護理診斷并制定護理計劃。PBL教學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學習目標、課程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挑選臨床病例并提出問題。其教學的核心是問題。衛校中職學生多來源于初中應屆畢業生,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2.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模式特點;
4.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及時給與學生反饋。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每位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在PBL教學中扮演著組織者、資源提供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要注意控制討論場面和討論進度,在學生沉默時加強引導,及時發現不主動參與討論的學生及不能合作的學習小組及時進行干預。在學生將討論變為爭吵時及時制止和糾正。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隨時對學生及其小組進行評價,使學生感覺到被教師重視,個人主動性提高了,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我為小組爭光,小組以我為榮的思想,就能促進小組內部和小組問的學習和競爭。
(三)PBL教學要循序漸進,勿急于求成
衛校中職學生由于長期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習,已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而PBL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習資料多,重點不易把握,常會影響考試成績,學習自主能力稍差的學生還會掉隊。要改變多年來學生已經習慣的傳統教學模式,首先從心理上和方式上需要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在早期,學生儲備的知識少,沒有形成自己的臨床思維方式,教師要多引導和啟發。后期,隨著學生知識的逐漸累積,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課下收集資料和準備的時間。
(四)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PBL教學模式從現象上看教師無須再圍繞某個知識點講細講透,實際上教師必須對知識點精通才能提出合理的中心問題。因而,PBL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有駕馭問題的能力。此外,在PBL教學中教師是情境創設者和資源提供者,教師應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能靈活運用教學原理和方法,方能把握新的教學方法。
(五)PBL教學法的效果評估
評估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機制,必須建立與教學法配套的綜合評價考核體系。例如教師應避免只用試卷測驗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還應結合每個學生的個人表現和各小組表現,制定套完善的靈活的評估方法以適應教學方法的改革。
采用PBL教學法教授兒科護理學,可以通過以問題為載體的方式學習典型臨床病例,采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查找文獻資料解決問題的滾動學習鏈的學習策略。對學生而言,PBL教學是個全新的學習模式,對教師也是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因此,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及課堂授課技巧,使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達到更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