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某中學高三學生曉玲,上嘴唇長了一個小膿皰,她覺得這個小膿皰有礙自己的美麗形象,就用手去擠小膿皰,想借助外力早點兒把它除掉。沒想到這一擠,競讓她住了一周醫院,花了不少錢不說,還耽誤了功課。曉玲覺得自己真倒霉、真冤枉。但醫生卻告訴她,這還不是最壞的結局,因為擠面部的小痘痘,最終導致被毀容,甚至危及生命的事都曾發生過。
曉玲只是用手擠了擠唇部的小膿皰,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嚴重的后果呢?這是因為曉玲小膿皰正處于人的面部“百慕大三角”,醫學上稱為“危險三角區”。它是以鼻梁骨的根部為頂點,兩側口角的連線為底邊的一個等腰三角形區域,包括上唇、鼻子以及鼻翼兩側。這里的痘痘不能隨便擠。
痘痘,現代醫學稱為痤瘡、粉刺,多發于年輕人,是因為機體代謝旺盛,分泌油脂較多所致。若喜食高熱量和辛辣的食物,或久坐于電腦前或經常化妝而忽視了面部的清潔,就更容易阻塞毛孔,形成痤瘡。年輕人易長痤瘡的部位是T形區域(指額頭與鼻梁組成的部分)、面頰兩側及下巴。它們大部分在“危險三角區”內,如果進行不當的擠壓、揉捏或挑刺,輕則局部化膿、感染,遺留瘢痕,重則可能引起膿毒入腦并可致命,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
“面部三角區”在解剖學上有其特殊性。口角平面以上的一段面靜脈常無瓣膜,血液可逆流至顱內海綿竇,加之這個部位的血供豐富,且鼻腔及鼻竇的靜脈也直接、間接地與顱內靜脈相聯系,因此在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的三角區內的痘痘、瘡癤等發生化膿性感染時,易經上述途徑逆行至海綿竇,導致顱內感染。
“危險三角區”對健康的危害分為輕、中、重三個危險等級,其防治辦法也各有不同。
■輕度危險等級
不良生活習慣會導致輕度危險等級的痘痘。如用沒有消毒過的手指擠壓、揉捏、摳破面部“危險三角區”內的青春痘、粉刺、瘡癤等,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等;或男士在刮胡子時,不慎刮破這個部位的皮膚,導致局部感染、疤痕等;或挖鼻孔或拔鼻毛不當,導致鼻腔擦傷、損傷甚至出血等。
當面部“危險三角區”有痘痘或瘡癤初起而沒有破潰,僅有輕微的紅腫疼痛時,防治重點是預防痘痘的進一步加劇和惡化。
首先,要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多飲水、少說話、清淡飲食等;進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避免食用牛羊肉和海鮮等發物和辛辣食物;避免長期面對電腦和化妝,注意經常清潔面部,戒煙酒;等。
其次,可在痤瘡或癤腫局部使用醫用碘酊或抗生素軟膏涂抹。千萬不要隨意用手指去擠捏患處。如果痤瘡或癤腫的面積較大,或者用上述方法無效而繼續增大,甚至出現膿栓或膿頭破潰時,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中度危險等級
沒有嚴格的消毒,用手擠破瘡癤后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要警惕海綿竇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
當“危險三角區”內的痘痘或癤腫體積或面積較大,并且呈逐漸加重的趨勢,或出現膿頭、破潰且伴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時應及時就醫,口服抗生素或辨證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或者外科切開引流,等。如果出現發熱、頭痛等海綿竇靜脈炎的表現,應當及時住院進行抗感染等治療。
■重度危險等級
危險三角區內的鼻癤、面癤等處理不當,可引起嚴重的顱內合并癥甚至死亡。
成年人在免疫力十分低下時發生海綿竇靜脈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導致海綿竇形成膿腫,炎癥擴散至全身,出現敗血癥、膿毒血癥等嚴重合并癥。同時也可引起硬腦膜外/下膿腫、腦膿腫、腦膜炎等顱內疾病,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如果瘡癤局部疼痛破潰后出現發熱、頭痛等顱內感染或全身感染的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