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梅
1.完成單一任務:查普曼博士認為,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會增加大腦前額葉的操縱力,這個大腦部位對決策制定、解決問題和其他方面的學習功能起到了調控作用。研究表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能增強高層次的推理和學習能力。
2.有效使用時間:不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本能用10分鐘就完成的事情。反之,值得花1個小時鉆研的事情,也不能就用10分鐘打發了事。換句話說,就是要合理使用你的心理能量。
3.增加難度:無論是體力活動還是心理活動,你需要不斷提高難度值才能收到效果,在更高的層面上向自己發出挑戰。同樣的原理也適用于體力活動,即不斷延長步行的距離。
4.找到生活的目標:那些覺得自己已經找到生活目標的人抑郁癥的發病率較低,而且活得更長。這種積極的人生觀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一項研究發現,生活目標很強的人更有可能遠離老年癡呆癥。為了培養這種目標感,你應當關注自己所做事情產生的積極影響。你可以嘗試從事志愿者活動,它會讓你感到人生更有意義。
1.多社交:當人們步入老齡階段后,多花些時間和朋友與家人呆在一起,這可能是防止智力功能衰退的最佳辦法。在一項研究中,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的人和那些感覺自己有充足社會支持的人,在記憶力和心理加工速度方面的測試中表現更佳。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醫學和公共衛生學院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凱里·格里森博士認為,社會交往與思維的敏捷性之間存在關聯。
2.從事家務勞動:洗碗、做飯和打掃衛生都可以計入到日常活動的總和之中,它們與人們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關聯。總體力活動數量最少的人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是體力活動數量最多的人的兩倍。即使是打牌和推動輪椅也可以算作體力活動。
3.打盹:小睡會對大腦起到養精蓄銳的作用。德國研究者發現,僅僅打6分鐘瞌睡的人其記憶力有了明顯改進,當然,打盹時間更長的人,測試成績會更好。反之,存在睡眠問題(包括睡眠呼吸暫停和失眠癥)與老年癡呆癥之間的關聯。雖然這些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每晚睡眠7~8個小時有助于你活得更長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