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春
(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高師音樂教育與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脫節現象分析與改革策略探索*
楊雅春
(集寧師范學院音樂系,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高師音樂教育是為中小學培養音樂教育人才的主要途徑,需要根據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大綱的標準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才能保證所培養的人才真正符合教育教學的需要。然而在當前的高師音樂教育中,制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不符合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二者之間相互脫離,不利于高師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將對高師音樂教育與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脫節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以期提高高師音樂教育的實效性。
高師音樂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脫節現象;改革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制度的大力實行,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做出了新的規定,在音樂課堂上不僅要教授學生必要的音樂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這無疑對廣大音樂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師音樂教育作為孕育音樂人才的搖籃,在向地方中小學培養和輸送音樂教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為了提高基礎教學的質量,從小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和審美的能力,實現教育的傳承,高師音樂教育必須打破現狀,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建立緊密的聯系,唯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長效發展。
(一)教育理念脫節
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有著明確的教育理念,要讓學生從音樂中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和審美水平,使學生能夠正確分辨善惡美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并且發自內心的為祖國的燦爛文化而驕傲、自豪。與之相比,高師音樂教育的教育理念不夠明晰,只是教授學生專業的音樂知識,沒有重視加強學生的師范技能,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不能達成基礎教育的音樂教學目標。
(二)教育內容脫節
在教學內容方面,高師音樂教育重點突出了音樂專業知識的教學,沒有體現出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系,不能展現出音樂學科的多元化特征。基礎音樂教育在這一點上明顯優于高師音樂教育,教學內容包羅萬象,給予學生開放的學習空間,不同喜好的學生都可以從音樂課上學習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生也會受到教師的熏陶和感染,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礎音樂教育遠遠超越了美育教育的范疇,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學生的德育、智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培養。由此可見,高師音樂教育無法沒滿足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師資需求,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已然迫在眉睫。
(三)課程體系構建不合理
高師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向中小學輸送音樂教師,這決定了高師音樂教育課程體系都是為了基礎教學而服務的。然而當前的高師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專業的音樂技能上大下功夫,對于學生的其他能力卻有所不及,致使專業課的比例明顯超過其他課程,甚至沒有開設與教學相關的課程,學生對教學技巧、師生相處等知識了解有限,不了解中小學生的想法,也無法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基礎音樂教學因而無法順利的開展。
(一)積極推動教學改革
要想切實提高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師范院校首先應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肯定高師音樂教育是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這一觀點,以基礎音樂教育為藍本構建高師音樂教育體系,借鑒國內外優秀院校的成功案例,重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之與基礎音樂教育更加契合。同時加大對音樂教學的投資力度,在校內建設高水準的音樂實踐基地,聘請知名的音樂教師到校內教學和講座,傳授寶貴的教學經驗,幫助學生解決其在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同時拓寬學生的思路,深化學生的思維,使之更加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為高師音樂教育的改革創造一切便利的條件。
(二)高師音樂教學模式應呈現多元化
高師音樂教育不應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使之發掘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在此情況下高師音樂教育的教學效率也會有顯著的提升。教師應打破師尊生卑的固定模式,與學生共同研究當前高師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議,在學生的幫助下加快改革的步伐。同時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使學生積累經驗,學生的能力也會在實踐訓練中得到快速的提高。教師還可以經常組織課外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中小學校,與這些低年齡的學生接觸,了解他們的想法,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為日后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課程地設置和安排上,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既要考慮適合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需要,又要考慮到基礎音樂教育未來的發展;要針對“新課標”內容中的四大“教學領域”和學生實際,以及學生將來從事的職業與社會發展的現狀來設置課程。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革與當前音樂教育不相適應的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全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將素質教育融入到音樂教學當中,適當增加音樂活動課的比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以豐富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課外藝術活動的組織能力。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學技巧,比如說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與學生相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等,使高師音樂教育真正成為基礎音樂教育的堅強后盾。
(四)積極構建新的教育實習模式
教育實習是高師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快速加強學生的教育素養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基礎音樂教育教學的要點,從而達到高師教育理念中培育基礎教育人才的偉大目標。學校每個學期都可以在期末階段為學生安排為期兩周的實習機會,針對學生本學期的學習要點設置學習內容,比如說音樂基礎、模擬教學、教學互動等等,讓學生從實習中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將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和最終成績納入期末總評中,提高學生對實習的重視度,這樣學生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實習上,實習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證。實習結束后學生需要上交實習報告,將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的收獲記錄下來,對自己的實習生活加以總結,以鞏固和強化實習效果。實習要貫穿于師范院校學生的整個學習學習生涯中,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使其盡早地進入教師角色。
(五)完善繼續教育機制
學生畢業后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勝任基礎音樂教育工作,此時的他們只不過是掌握了教育的方法,無法檢驗他們的實際水平。有些學生仍然想要繼續學習,完善自我,以便更好的為中小學生服務。同時,還有些學生在從事基礎音樂教育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自身的水平不足,仍有待提高,他們希望能夠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重新學習提高自己的從業技能。對于上述這些學生,師范院校要為其提供繼續教育的平臺,比如說通過網絡課件進行教學,讓他們能夠有更加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來學習,這樣既不會耽誤他們現在的工作,又實現了繼續教育目標,彌補了學生知識體系中的缺陷,提高了學生的教育技能,可謂是一舉多得。
高師音樂教育與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脫節會削弱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其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那么高師教育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將無法創造應有的效益,這對師范院校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師范院校應轉變教育理念,調整專業課程與選修課程的比例,同時根據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設置科學、先進的教學內容,以達成高師音樂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師范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1] 孫作東,王輝.試論從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現狀看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科學,2011,9.
[2] 李榮.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與改革[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2.
[3] 劉紀秋.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素質教育改革[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2,4.

內蒙古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課《高師院校與地方中小學音樂教育校校銜接的模式研究》研究成果(NGJGH2016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