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哲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如來夢套曲演奏分析之《水—水玉姑娘》
侯少哲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水—水玉姑娘》是劉文金先生于1997年創作的《如來夢》套曲中的第二首樂曲,并由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女士于2002年完成首次錄音。作曲家對于作品中主要人物及其所代表自然屬性是這樣介紹的:姑娘身著一襲飄逸的白袍,在如銀龍飛騰的千尺瀑布下,跳著絕妙的水仙操。婀娜柔美的舞姿與水和諧交融,渾然一體……。水,時而涓涓溪流,時而冰天雪地,時而洶涌澎湃。萬千風貌,變化莫測。高僧曰:上善若水,無物不包,無塵不滌。有了智慧的力量引導向善,方可千江有水,千江月明。筆者對這首作品在演奏上的一些心得體會以及關于套曲所采用的無伴奏形式對于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創作引發的一些思考梳理成為以下的一些文字。
二度創作;無伴奏形式
樂曲一開始便是猶如潺潺溪流一般的打音。作曲家在音高以及表現形式上的幾筆簡單勾勒就展現出了水的清澈、干凈的特性,以及水珠的晶瑩剔透這般的聽覺遐想。演奏者左手打音與右手運弓在音樂快慢強弱變化中的完美配合對于展現:“水”的音樂形象極其重要。演奏時可以根據對于音樂形象的內心理解來安排打音時的漸快以及放緩的幅度,同時也要注意在運弓時換弓的連貫性以及弓速弓壓在音樂進行漸強漸弱時的平順銜接,以此來保證音樂進行的一氣呵成。

作曲家用大幅度跳動的音符配合附點、休止等節奏,結合音樂表現上的強弱變化以及重音、裝飾音的設置,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在銀龍飛騰的千尺瀑布下跳著絕妙水仙操的水玉姑娘。輕快跳躍、起伏跌蕩的旋律將水流的靈動與婉轉、姑娘婀娜柔美的舞姿巧妙的結合起來,和諧交融,渾然一體。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需要對附點音符與休止符在音樂中所起到的功能與作用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在演奏時如不能很好的、精確的區分附點與平均分配的八分音符,運弓時對于休止符停頓時值的把握與控制不夠,就會造成樂思跳躍與平緩的混亂、樂句分句語序的混亂,音樂的流動性與歌唱性的不足。

水的形態是千變萬化的,有瀑布那樣的銀河飛瀉,有海洋那樣的洶涌澎湃,當然也有平湖秋月,涓涓溪流這樣平緩、柔美的一面。樂曲的主題就是以表現水的溫柔、潤物無聲這一面的優美的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演奏時樂思需要拉長一些,呼吸也要做到平順自然,對于左右手技法來說需要順達的運弓,配合自如的按音與換把動作。只有做到這些才能使音符的內在情感關系有機的組合起來,使旋律流暢通順。當然了,不同的演奏者對于音樂的理解也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比如說同樣的主題旋律既可以理解為物象的“水”婀娜柔美的形態也可以理解成作曲家贊美水的無物不包、無塵不滌的內在主觀情感表達。做為演奏者在二度創作中內心對于樂曲理解的不同所采用的速度、情感、呼吸、力度也就不盡相同。最后呈現出的聽覺感受、藝術趣味也自然會是風格多樣的、形態各異的。

譜例四中的前五個小節,音符在進行中不斷起伏變化,配合節奏重音的遞進使旋律的走勢與行進很好的描繪出了清溪碧流,綠浪起伏的水的物象形態。仿佛可以感受到山澗中的溪水輕快活躍,時而順勢而下,時而急轉突變。尤其是兩次的六連音的音階琶音遞進加之三個強拍重音的二度激進,不禁可以使人聯想到溪水在奔流行進中不停拍打岸邊青石的景象。而當音符從高音大跳回低音時就好像水勢漫過青石亦或是退下青石改道奔流一般。再演奏這個樂句時需要很好的進行演奏力度的積累,在演奏中隨著音符的由低增高配合力度的不斷積累使音樂可以由弱變強來表現水流的奔騰行進,同時重音在力度、音色音質上的恰當的處理也可以給音樂帶來很突出的聽覺效果。當情緒隨著音樂增強到譜例第六小節的第一個四分音符時,緊接著是音符的大六度向下進行,演奏力度與內在情緒都需要做出積極的調整,以增加音樂的張力與沖突。演奏時弓幅、弓壓、弓速的變小變弱變慢可以很生動的塑造出音樂形象“水流”的急流勇退。

心細的演奏者是可以看出譜例五的潛伏旋律正是我們前面所分析的譜例三的樂句,也就是樂曲的主題旋律。譜例五對相同的旋律使用了藝術上的加花變奏,使本身流暢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變得跳躍、靈動。首先,演奏者在演奏這個樂句時需要注重主干音,也就是樂句中的潛伏旋律。對于主干音的注重就是為了避免在演奏中不分音符內在邏輯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演奏問題。突出主干音的演奏力度既可以使音樂中潛伏的線性旋律顯現出來,又可以使音樂更加立體,更加生動鮮活。其次,要捋順主題旋律音符自身之間的樂句、語氣、氣息等要素,使突出演奏的主題旋律音在加花變奏所增加的低音的掩襯下,可以顯得更加優美、自然、合情合理,給聽眾帶來更多的藝術體會。

在結語部分,這里主要想談及一些關于采用無伴奏形式的《水—水玉姑娘》,這首樂曲對于演奏時二度創作的一些思考。
首先,演奏者再進行樂曲的二度藝術加工潤色時一定要理解并且執行作曲家一度創作時的初衷。譜面上的標識就是作曲家留給演奏者最明確的指令。無論是譜面上的音高標記、節奏標記、速度與力度標記、音樂表情標記都反應了是作曲家創作作品時的本意。對于樂譜上所有信息的準確解讀與精準的演繹才會使樂曲鬼斧神工的構思得到體現。對作品內在語法、句法、段落、結構準確的破譯是演奏者在進行二度創作的前提條件。
其次,鑒于《水—水玉姑娘》采用的是無伴奏形式,它的二度演繹對于演奏時音色、速度、力度、句法呼吸及整體布局等方面的處理可以更好的發揮演奏者的個性也更具挑戰性。二胡的音色總體來說柔美細膩的,但其也有空靈、蒼勁、淡雅、渾厚之分。無伴奏形式就決定了演奏者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樂器的音色張力,以豐富樂曲的音響、加大同一樂器在不同音區不同弦制上的音色差。此外,演奏速度、力度在無伴奏形式下有著很大的自由空間,音樂的語氣、停頓都可以成為表達音樂樂句的主要表現手段。自由豐富的速度加之夸張的力度變化會在聽覺上收到出其好的的效果,豐富多變、強弱不定的音樂速度與力度張力可以賦予獨奏樂器極大的藝術審美情趣。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可以將水流的急緩、水勢的形態刻畫的十分生動貼切。
最后,我們中國民族音樂不同于西方音樂的很大的一個特性就是:西方音樂是以作曲家創作為中心的,西方的音樂史也是以西方作曲家所處時代風格來進行劃代的,如巴洛克、古典、浪漫、印象等。而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卻往往是以演奏家為中心的,在我們各個民族樂器的發展歷史上就出現過非常多的流派,如古琴的虞山派、廣陵派,琵琶的浦東派、平湖派等。這是因為我們的民族樂器在發展過程中傾注過非常多的極富才華的大師的二度創作,以及我們民族音樂教學的口傳心授傳統,所以就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流派演繹版本。作曲家在《如來夢》套曲中所采用的無伴奏形式,賦予了演奏者很大的二度創作空間,十分有利于發揮演奏者本身的個性。因為演奏者對于美的理解不同,對內心世界關照視角不同,所運用的音樂表達手法也不盡相同,而這也正是我們從事民族音樂工作以及從事二胡演奏教學的人對于我們口傳心授傳統、以及流派的形成傳統的最好的繼承和發揚。所以說《如來夢》對于我們這些當代的二胡演奏者來說,它的無伴奏理念和想法是既是新鮮的、超前的又仿佛是我們曾經最為熟悉的、根植于血脈中思維習慣。■
[1] 宋飛.探究二胡演奏中二度創作的思考.全國高等藝術學院二胡創作論壇活動發言稿.2010.
[2] 吳紅非.劉文金二胡作品的題材、技法和體裁[M].華樂大典·二胡卷.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3]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編.華樂大典·二胡卷.樂曲篇之宋飛《水演奏札記》.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