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綿陽市少年宮太陽城幼兒園 朱冬梅
科學活動:不倒翁
四川省綿陽市少年宮太陽城幼兒園 朱冬梅
適齡目標:中班
設計意圖:睿睿從家里帶來一個裝紙的“不倒翁紙筒”,一下子便激起了班上孩子們的好奇與探究興趣。因為它不僅和孩子們平常見到的紙筒不一樣,底部是橢圓的,而且這個紙筒還是一個有著笑臉的“不倒翁”,晃晃悠悠的形態可掬,怎么推也推不倒。孩子們圍著它嘰嘰喳喳的……作為老師我能充分感受到孩子們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愛和快樂。玩耍中不知是誰突然說了一句:“它為什么就是推不倒呢?”一場關于不倒翁不倒的話題就此展開了。于是,我就利用塑料蛋和其他一些材料,讓孩子們在自己動手操作中去觀察、比較,尋找不倒翁不倒的答案。

[活動準備]布置一個玩具區,里面有各式的不倒翁玩具;小馬扮演者;塑料蛋每人一個;紙團、玩具沙、花生米、橡皮泥若干;天平一部;音樂《不倒翁》。教學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1課時[活動目標] 1.通過孩子自己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發孩子的探索欲。2.在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過程]一、引導孩子幫助蛋寶寶變身。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他要帶我們去不倒翁王國玩。”小馬出現,帶孩子們去玩具王國。2.孩子在玩耍時聽到一陣哭聲,小馬尋找哭聲來源,找出塑料蛋說:“原來是它們在哭,他們說自己也想變成不倒翁和你們一起玩。那我們來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助它們變成不倒翁吧。”二、引導幼兒觀察不倒翁的外形特點及內部結果。1.引導孩子觀察紙筒不倒翁,了解它的底部是半圓形的,并且是上小下大。2.再打開不倒翁觀察,引導孩子發現不倒翁的上面沒有東西,下面有東西。3.教師小結,并在黑板上貼圖:哦,原來不倒翁是上面小下面大,而且下面還是半圓形的。只要這樣,它就不倒了嗎?我們試試吧。三、提供材料,孩子操作。1.師:“看,老師為你們每個人請來了一個塑料蛋朋友,還有這些材料,看看有什么呢?”介紹材料。2.引導幼兒嘗試不同材料進行操作:“我們來試試這里的哪一種材料可以幫助蛋寶寶站起來。”3.請孩子們自己操作一段時間后,引導他們說出操作的結果。4.找出放紙團的蛋試試,并和放其他材料的蛋進行對比,再用天平進行探索,發現紙團輕了,只有重的東西才能讓蛋寶寶站起來。紙團、玩具沙、花生米、橡皮泥用盤子分裝,每桌一樣一份。幼兒認識事物多信賴于感知覺,所以應盡量通過直觀的聲、形的引導,讓孩子激發幫助塑料蛋的愿望。教師在黑板上用圖示幫助幼兒進行記錄(圖為一個空心的蛋形)。引發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腦思考和表達。在操作材料時,先請幼兒按材料逐一進行嘗試。有的幼兒會把材料裝在塑料蛋里的上半部分,此時應引導幼兒發現,只有把材料放在塑料蛋里的下半部分才能使塑料蛋站起來。

5.貼圖于黑板進行記錄(圖為蛋的形狀,下半部分里是黑實心點。)四、教師查驗,并再次分析原因。1.引導孩子推一推,看看站起來的塑料蛋被推倒后還會站起來嗎?2.再次進行探索,為什么已經站起來的塑料蛋倒下后就站不起來了。3.打開不倒翁底部讓孩子觀察,發現要把重東西貼緊才不會倒。貼圖說說材料中有什么東西是可以緊緊貼在底部的?五、幼兒再次進行嘗試。1.“成功了嗎?”教師找幾個成功的和不成功的進行對比,說說為什么有的能象不倒翁一樣站端正,而有的還是歪歪斜斜的?2.發現底部材料必須緊貼于物體下部分的中央。教師小結并貼圖(圖示為一個實心物體緊貼與蛋的下半部分)。六、進行最后操作。1.幼兒經過一段時間操作后,把不倒翁再次放在桌子上,教師進行個別查驗。2.教師和孩子通過圖示一起小結制作一個成功的不倒翁所需的條件。七、結束部分。游戲:孩子和老師一起,帶上塑料蛋不倒翁,跟著音樂《不倒翁》模仿不倒翁跳舞。[活動延伸]裝飾自己的塑料蛋不倒翁,為他們添上漂亮的外衣。緊扣上面的問題,一步步進行探索,推敲。允許先操作完的幼兒在分析的原因中嘗試更深層次的探索。先讓幼兒嘗試讓塑料蛋站起來,再引導幼兒想辦法使塑料蛋被推到后能夠重新站起來。小結部分幫助孩子進一步鞏固不倒翁不倒所需要的條件。用身體運動感知不倒翁的樂趣。通過裝飾,升華幼兒對不倒翁的喜愛之情。
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講到,“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索興趣,體驗探索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不倒翁為什么不倒——這正是孩子們探索的興趣點,他們對這樣的探索本身充滿了興趣。
在活動中,投入的活動材料既不繁多又保證材料材質的不同,可供幼兒反復實驗。再通過階梯式探索方式,一層層帶領幼兒去進行親身觀察、比較、操作、總結,最后找到不倒翁不倒所需的所有條件。試想,如果我們只強調活動材料的探究性,而忽視材料的引導性,那么教師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提供各種材料,并不必管幼兒用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這些材料能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強調引導性查驗,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考慮幼兒的實際能力,考慮材料之間的關聯,考慮材料所提供的線索對幼兒的啟示,考慮最終要讓幼兒獲得什么樣的發展。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下次的學習活動中。讓孩子們玩得開心,學得有效,充分促進幼兒主動地與材料互動,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使幼兒獲取的科學知識經驗更加豐富。
或許,在開展科學活動時,讓孩子“玩科學”是我們的老師們更應該持有的一種教學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