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玉鳳
幼兒園傳統文化有效開展
——禮儀教育案例分析
文 張玉鳳

我園是一所以國學傳統文化為特色的幼兒園。本園以教科研為先導,以傳統禮儀與現代禮儀相結合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早期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應該是培養嬰幼兒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把學習做人放在首位。家園共育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對家長提出期望,將優秀家長資源請進幼兒園,給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孩子的進步,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我們將禮儀教育融入孩子的一日各環節;禮儀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靈活多樣;讓環境直接與孩子對話等形式加強禮儀教育!整個實施策略實現了幼兒、教師、家長和幼兒園“四贏”。
禮儀教育 良好品質 行為習慣


我園是一所新的幼兒園,在建園初就將國學傳統文化定位幼兒園的辦園特色來定位。在前期的統籌準備中發現了些許值得探討的問題,借助課題研究,將我園辦園特色更加凸顯,同時促進我園更好更快地發展。
早期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應該是培養嬰幼兒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把學習做人放在首位,這也是幼兒園養成教育之根本。因此道德建設是一件關系到民族未來的大事。培養是非分明,有正確榮辱觀的公民是社會祥和穩定和民族復興的重要保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德建設雖然任重而道遠,但是我們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千百年來,我國雖然經歷過外族入侵和社會動亂,但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觀念深入人心,已經融入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根深蒂固。一個民族的道德建設是繼承和發展并重的事業,社會主義道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展。我們有責任將傳統文化教育引領我們的幼兒教育提升到一個更專業的高度,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的同時讓孩子們擁有真正有意義的童年。
案例一:
剛剛來到這所新的幼兒園,在前期籌備的同時接受家長報名,記得一天中午,樓下傳來保安師傅和家長的爭吵聲。我趕緊下樓看看發生了什么事情。沒等到樓下,就聽家長滿口臟話,大吼大叫。急忙下樓制止,問明原因。就是因為家長要參觀,我們保安師傅建議不要帶孩子上去,還有的掃尾工程怕傷到孩子。家長就不依不饒地當著孩子的面又吵又鬧!隨后的工作中這樣的場景是屢見不鮮!反映出了家長素質參差不齊,需要幼兒園引領家長共同進步,才能對幼兒的發展提供廣闊平臺。
案例分析: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心浮躁,通過傳統文化禮儀教育為切入點,不僅培養了良好的品行,還學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打下了牢固的文學基礎,一步一步成長為文德茂盛的龍的傳人。
其次,在幼兒園中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促進教師的成長是完全可行的,對家長、教師、兒童和幼兒園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再次,教育改革的不斷完美和深化,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其成長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學習和發展,幼兒園如何加快教師培養和成長的步伐,已納入我們重點研究的范疇。通過課題研究的平臺,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有效的途徑,對于教師的發展和幼兒園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鬃釉唬骸皩W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熏陶,從小開始,先入為主,循序漸進,潛移默化,久而久之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由此我們將園風定位:快樂源于欣賞;快樂源于尊重;快樂源于關愛;快樂源于微笑;快樂源于交往;快樂源于少計較得失。讓整個幼兒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著每一個人。
教育建議:家園共育才能讓幼兒更好地發展,所以我們通過第一次家長會讓家長對我們的辦園特色有所了解,提出對家長的期望,同時讓家長了解如何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后期我們還將把家長請進幼兒園,給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
案例二:
“咚咚咚”傳來敲門聲,某班級幼兒的奶奶和爺爺。當時心里比較忐忑,心想是有什么事情發生嗎?請兩位老人坐下后開始了我們的談話:“叔叔、阿姨今天來有什么事情嗎?”兩位老人說:“我們是來謝謝您們的。”聽到這樣的話語,心里頓時放松了好多。“我們孩子入園一個學期的時間,變化很大。最大的進步就是吃飯。記得以前我們不敢帶孩子參加聚會活動,在這樣的場合,感覺特別沒有面子。孩子沒有任何禮貌可言。上凳子、要東西、挑食、用手抓……”“那現在孩子的變化呢?”首先見到別人主動打招呼了;在餐桌上很有禮貌;也不挑食了。我們感覺很有面子!我感覺到幼兒園的教育很好。特別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真是落到實處了。孩子的變化很大!”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進步,離不開老師們的辛勤付出。讓老師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在自身的修養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同時影響著孩子。隨著年齡段的不同所感興趣的話題也不同,教育出來的結果自然是多變的,是適應大部分孩子年齡特點的。讓他們時刻處于對環境的好奇、探索之中。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感興趣,是問題的關鍵。在孩子入園以后我們全方位、多形式的融入禮儀教育。
首先,將禮儀教育融入孩子的一日各環節。
重日常滲透,細化一日生活禮儀內容為提供了很多社會性的禮儀行為發展的契機,幼兒只有在社會生活中才能積累社會經驗,學習怎樣做人、怎樣生活。因此,我們在游戲、入園、進餐、入廁、午睡、戶外活動、教學活動、過渡環節等一日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情境,制訂各項行為規則。同時對每個環節的行為提出具體的要求,把禮儀內容細化到各環節中。如入園:要求幼兒儀表整潔、進園主動與老師和同伴打招呼,與父母說再見等,進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凈,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飯菜,餐后自覺收拾餐具,飯后養成漱口和擦嘴的好習慣等。



其次,禮儀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靈活多樣。
我們采用了瑯瑯上口的兒歌;經典故事解讀;利用生動形象的情境表演等形式讓孩子們感受蘊涵了豐富的禮儀知識,產生強烈的角色效應。我們的研究實踐告訴我們:孩子們在情境表演中,對表演中的禮儀知識和禮儀行為規范的認知興趣特別高、理解能力特別強、接受速度特別快。
第三,讓環境直接與孩子對話。
環境是影響孩子成長的元素之一?!毒V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老師們在幼兒園的走廊、樓梯、班級區角、生活區等處處都貼上文明禮儀標志,讓孩子潛移默化地被環境熏陶,提升自己的文明禮貌意識和習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師最大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我們只有把精心培養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當做人生最大的幸福,才能從內心認同自己的教師角色,我們才擁有職業的幸福感?!睆奶招兄舷壬淖掷镄虚g可以看出要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教師就必須要創造出值得崇拜的學生,也同時給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要不斷創新和付出的更高要求。同樣也讓我們不得不想起陶行知老先生還有這樣一句名言:“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蓖ㄟ^我們開展可行性分析和調研,不斷促進教師發展和成長的功效,幫助教師理解自主發展的意義。從現實意義出發,形成幼兒園教師研究的共同體,打造一支研究型團隊,提高幼兒園教師整體素質,最終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以及幼兒園的可持續性發展。
教育建議:
1.通過研究實現教師、兒童、家長和幼兒園發展的“四贏”策略。
2.教師是教育資源的發現者、收集者、組織者,教師的思想和行為本身就是教育資源的一部分。要善于利用周圍的教育資源,進行開拓性的教育研究。這將有著創新意義的突破。
3.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實現教師成長和發展有關經驗的疏理和總結。(以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審視問題,以問題為媒介,通過問題的解決達到自身積淀的成長的目的。)
4.幼兒園形成一種教師自主研究成長氛圍,挑戰現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教育研究方法。
(江蘇省徐州幼師幼教集團實驗幼兒園)
[1] 何世紅,辜廷玉,萬中,林波. 幼兒禮儀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0(04)
[2] 耿向陽. 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探索.上海教育科研,2003(01)
[3] 易冰.幼兒文明禮貌習慣養成教育研究.湖南師范大學,2005
[4] 劉晶波.“強迫孩子禮貌”——一種不當的禮儀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嬰幼兒家長),2004(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