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薇
在情境互動中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文 李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這也是當前“課程游戲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為此,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具體真實、聲像結合、展現生活、激發探究的情境,鼓勵幼兒在有趣的科學情境活動中,運用各種感官感知事物,不斷發現問題,并引導幼兒將操作轉化為動腦思考,多方面把握事物的整體屬性,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不斷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等探究能力,為幼兒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 科學 情境 探究能力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虛擬的科學實驗教學情境,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止為運動,使幼兒在多媒體的引導下,發展觀察力、想象力,開拓視野,積極思考。如在科學活動《橋的發展》中,我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橋的圖片(獨木橋、石板橋、石拱橋、鐵索橋、斜拉橋、懸索橋等),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了解橋的基本結構,知道橋墩、橋梁、塔柱等橋的組成部分及作用。為了吸引幼兒的眼球,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我還準備了教學光盤《橋的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橋的發展史。幼兒足不出戶便盡覽從古至今、從中國到國外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橋梁,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激發了創造性。
又如在科學活動《拯救水娃娃》中,我設計制作了動畫故事課件《生病的水娃娃》,創設童話故事教學情境使幼兒與故事中的“水娃娃”產生共鳴,啟發幼兒運用經驗充分討論“水娃娃為什么會生病”,“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治好水娃娃的病”。在觀看了《污水處理》教學課件后,引導幼兒自制小小過濾器使“臟水變清”,應用自己的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自然地萌生珍惜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情感。在多媒體情境教學中,幼兒可以主動發現科學問題,他們樂于觀察,大膽想象,敢于探索、嘗試。孩子們覺得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進一步探究的愿望。


科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幼兒需要親自動手對物質材料進行操作,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才能?!吨改稀分兄赋觥爸С趾凸膭钣變涸谔骄康倪^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 。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幼兒創設有趣且適宜操作的教學情境,讓幼兒的雙手積極與材料互動,在玩中學,在探究實踐中升華知識。
(1)幼兒科學探究的材料,除了一些必備的精密工具、儀器,如測量工具、光學工具外,更多的應該是我們身邊常見的、易得的材料,且最好能使材料一物多用。教師要善于利用材料創設多種探究教學情境,如各種豆子、種子,可以創設“農家樂”情境,體驗種植;也可以創設“小小糧店”情境,進行分類、比較;還可以創設“我是小廚師”情境,引導幼兒嘗試打豆漿、磨米粉等,在情境中盡情操作體驗,發揮材料的最大價值。
(2)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積攢,并注意廢物利用。例如,廢舊手電、鬧鐘、玩具飛機等,教師可以創設“天才修理工”教學情境,鼓勵、支持幼兒拆開、修理或重新組裝,并在必要時從旁做一些技術指導,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也讓創新才能再一次得到發揮,還能從小培養幼兒勤儉節約的美德。
(3)準備充足的材料與工具,給幼兒充分、開放的“選擇”機會。如在大班科學活動《魔力蔬果染料》中,我為幼兒創設了“環保染色坊”教學情境,給孩子們準備了各色水果、蔬菜(如桔子、菠菜、石榴、西紅柿、胡蘿卜、草莓等)及各種工具(榨汁機、蒜臼子、搟面杖、湯勺等),請幼兒根據蔬菜、水果的特點,大膽嘗試選擇各種工具制作蔬果染料,感受染色的奇妙。
幼兒的科學活動不僅需要觀察和探索,也需要表達和交流。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幼兒需要記錄下他們的探究和發現,這是他們得出結論、分享和交流的基礎?!肮膭钣變焊鶕^察或發現,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支持和鼓勵幼兒大膽聯想、猜測問題的答案,并設法驗證”;“幫助幼兒回顧探究過程”;討論結果與計劃目標是否一致,分析原因及解決方法等,這也是《指南》中提出的教育建議。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探究情境,孩子們在交流中逐漸懂得科學的一條基本法則——說理一定要有事實依據。如中班科學活動《泡泡都是圓的嗎》,通過提問:“我們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們用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的器具吹泡泡,泡泡會是什么樣的呢?”孩子們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的猜想,多數幼兒都認為什么形狀的器具就能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我請幼兒在記錄表上,把自己的猜想結果畫在相應的器具下面。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參與實驗活動,并對操作時的發現提出疑問:“李老師,以前我用圓形的泡泡器吹出圓形的泡泡,為什么用三角形泡泡器吹出來還是圓形的泡泡呢?”“是啊,我用正方形泡泡器吹出來的泡泡也是圓形的?!薄把?,用梯形泡泡器吹的也是圓形的泡泡?!薄變鹤约簞邮植僮髦序炞C了猜測的結果對錯與否。在活動中孩子們都會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進行探究活動,沒有一個孩子是旁觀者。
隨著自主探究教學的實施,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和幼兒之間不再是對立關系,而是平等互動的關系,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體驗。教師為幼兒的自主探究活動創設情境,通過師、生、景的互動,更促成了幼兒的探究從自發的不成熟狀態向科學的探究發展。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實驗幼兒園)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2年出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年10月
[3] 劉占蘭.幼兒科學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 施燕.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修訂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