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娜
創新意識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小學數學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而且關系到新世紀人才的素質。因此,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項互動的過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行。”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是學生學習的“興奮劑”,而且是學生思維活動的“潤滑劑”。創造一個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松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盡情地自我發現,發揮潛能,使思維異常的活躍,啟迪學生創新的靈感,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例如:在教學8的認識時,我先讓學生拿出8根小棒,把8根小棒堆成兩堆,看看有幾種分法。學生動手操作,很快學會了8的組成。這時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你能把8根小棒分成3堆嗎?試試看,你有幾種分法。同桌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一會兒,一只只小手舉了起來:“老師,8可以分成3、2、3” ……一張張稚氣的小臉上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自豪,儼然他們就是探索者、發現者。這時,我并不滿足,接著問:“8根小棒還可以分成幾堆,最多可以分成幾堆?”學生的情緒再一次出現高潮,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不斷探索新知識,不斷產生創新的欲望和動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意識
教學中教師首先應盡量將抽象,枯燥的提問富于情感色彩,使其直觀、生動、貼近學生的精神世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內驅力,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夠形象理解題意,創造性的思考,判斷,正確地進行計算。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在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入手,采用動畫、活動、故事游戲、操作、謎語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讓學生起立并原地踏步走,老師喊“一二一,一二一……”讓學生隨著喊“一二一,一二一……”,喊一會兒后問學生:“如果不讓你們停,這樣一直喊下去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說:“一二一這句口令會不斷的重復。”教師肯定學生的說法后,說:“實際生活中的這種規律在數學中也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具有這種規律的數—循環小數”。從而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去探索,,去求知。
三、運用賞識激勵教學策略,提高創新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兒童尤其如此。這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征,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教學中,對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教師要滿腔熱情地予以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真聰明!”、“你真能干,繼續努力!”、“你說的真好,棒極了!”、“試試看,不要緊”、“你能行,慢慢來”、“誰來當一名小老師”、“你真棒,請繼續”等等加以激勵,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和諧的氛圍,從而更大膽的探索來提高創新意識。
四、精選思維材料,拓展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是以已有的理論知識為基礎,以不同事物的特點為依據,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思考,抓住共同點,區別不同處,綜合運用,向縱深發展,形成新的結論,運用新的規律解答新的問題。如教學乘法分配律后,課后思考題出示了43*(30-3)和43*30-43*3兩式大小的比較題目,學生計算后得出結果相同。我啟發誘導學生把這一題同乘法分配率進行比較,同學們找出了相同點和不同點,大膽地創新思考,總結出了一個新的乘法定律:兩個數相減的差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的積相減。這樣使教材的內容得到了延伸,學生創造性地發現了新規律,并能創造性地運用這一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既對乘法分配律加深了理解,又使其在應用上得到推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達到了竟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先讓學生說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后,老師啟發談話:“今天,同學們就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手中事先準備一張平行四邊形紙板),動手用剪、拼的方法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在操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創造思維的過程物化,同時也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學生只有通過動手,才能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這需要每一位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樹立人人平等的思想,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給予人人成功的喜悅。在這樣的課堂上就會時而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沉思,時而有“百舸爭流千帆競”的合作,時而有“一花引來百花香”的聯想與猜測,時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現與創造,學生自始至終能興趣盎然地投入,朝氣蓬勃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才。